首如飞蓬_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1.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2.《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
3.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该如何翻译
4.《诗经》——飞蓬——飞绪
5.简述<卫风.伯兮>的艺术特色
6.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赏析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
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
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
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其实《诗经》写到这我有些茫然了,我不知道该写什么了,觉得跟我的初衷不一样,当然我内心深知这跟我的水平有关系。你说把它写成《诗经》的讲解吧,自己的水平、知识储备不够;把它写成读后感吧,自己的眼界、经历不足,难以有独到的新颖的见解。罢了罢了,我还是先完成自己的第一个目标吧,那就是通过整理一些资料,让我对《诗经》里面的内容有了更深的了解,也算是不辜负暑这两个月的期。
《卫风.伯兮》是一首妻子深切思念远行出征丈夫的诗。书写妻子对丈夫的深爱。第一章以赞美表达爱。丈夫英俊,国家英雄,收执武器,为国战斗。虽然不言情,但是字字含情。情在赞美中。第二章写丈夫东去,自己蓬头垢面,不是没有润发品,而是没心情。女为悦己者容,那个自己深爱的人不在自己身边,打扮显得毫无疑义。爱在疏懒中。第三章“其雨其雨,杲杲出日”起兴且比喻自己对丈夫的思念犹如久旱之渴望甘霖。紧接着,直抒胸臆,想你想的心痛。想念已然不堪。第四章因为不忍受相思的煎熬,渴望得到一颗忘忧草,栽在厅堂背面,希望可以治疗自己的相思之病。相思已然成疾病。首先她赞美丈夫才智出众,是国家的人才,从夸赞中透露出对丈夫的爱。又写自己从丈夫出征后无心梳妆打扮,“首如飞蓬”,因为欣赏自己的人不在身边。因思念之情太深,以至想得头疼。又因思念之苦难以忍受,希望能找到忘忧草来医治相思之苦。
妻子为出征的丈夫感到自豪,但当夜阑人静时,又为思念允别的丈夫而苦恼。豪情与爱情,织成这首诗章。全诗紧扣一个“思”字,思妇先由夸夫转而引起思夫,又由思夫而无心梳妆到头痛,进而由头痛到患心病,从而呈现出一种抑扬顿挫的跌宕之势。此诗描述步步细致,感情层层加深,情节层层推展,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妻子得了“相思病”,是否有药治?还真有,就是“谖草”。
谖草,又作萱草,因花色明艳,观赏性高,故古人认为可排遣忧愁。
其花蕾可作蔬菜,就是我们最熟悉的“黄花菜”,这个季节正长得热烈蓬勃。其嫩叶又有宽胸消食,利湿热的功效。《集传》有云,萱草、合欢,食之令人忘忧者。
唐代诗人孟郊《游子诗》云:“萱草生堂阶,游子行天涯。慈母倚堂门,不见萱草花。”古时提倡“父母在,不远游”:父母健在,子女不去远游他方。若非要出门,必在北堂——父母居所门前,种下萱草,一来观之可舒缓心情,二来食之可疏肝解郁。
这就是为何妻子说,“焉得谖草,言树之背”。萱草自古就承载了亲人分离的相思之情和聊以慰藉的温暖关怀。
《卫风·伯兮》一诗对后世文学创作有深远的影响。诗中的“自伯之东,首如飞蓬”二句,后来成为中国古代情诗典型的表达方法,如“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徐干《室思》),“终日恹恹倦梳裹”(柳永《定风波·自春来惨绿愁红》),“起来慵自梳头”(李清照《凤凰台上忆吹箫·香冷金猊》)等等,不胜枚举。由于《卫风·伯兮》所涉及的那种社会背景在中国历史上是长期存在的,所以此诗的感情表现也就成为后世同类型诗歌的典范。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原文及翻译赏析
全文是;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这诗写一个妇人思念她的从军远征的丈夫。她想象丈夫执殳前躯,气概英武,颇有一些骄傲之感,但别后刻骨的相思却是够受的。在她寂寞无聊的生活里,那相思不但丢不开,甚至倒成为她宁愿不丢开的东西了。
1、伯:或是男子的表子。女子也可以叫她的爱人为“伯”、“叔”。“朅(怯qiè)”:见《硕人》篇注。
2、桀(杰jié):本义是特立貌,引申为英杰。
3、殳(殊shū):兵器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4、前驱:在前导引。
5、蓬:草名。蓬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记,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枝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发散乱。
6、膏沐:指润发的油。
7、适(迪dí):悦。谁适为容:言修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8、杲杲(搞gǎo):明貌。以上两句言盼望下雨时心想:下雨吧!下雨吧!而太阳偏又出现,比喻盼望丈夫回家而丈夫偏不回来。
9、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10、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是心甘情愿的。
11、谖(宣xuān):忘。谖草:是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12、树:动词,种植。背:古文和“北”同字。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也就是说要想忘了心上的事是不可能的。
13、痗(妹mèi,又音悔huǐ):病,忧伤。
我的哥啊多英勇,在咱卫国数英雄。我哥手上拿殳杖,为王打仗做先锋。
打从我哥东方去,我的头发乱蓬蓬。香油香膏哪缺少,叫我为谁来美容!
好像天天盼下雨,天天太阳像火盆。一心只把哥来想,头痛难忍又何妨?
哪儿去找忘忧草?为我移到北堂栽。一心只把哥来想,病到心头化不开。
《行行重行行》原文及翻译
定风波·自春来原文: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定风波·自春来翻译及注释翻译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著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注释 1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2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3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duǒ):下垂貌。4无那:无奈。5恁么:这么。6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7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像管:即象牙做的笔管。8镇:常。9和:允诺。
定风波·自春来艺术特色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 *** (或 *** )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 *** 形象。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 *** 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市民阶层是伴随着商业经济的发展而壮大起来的一支新兴力量。它较少封建思想的羁縻,也比较敢于反抗封建礼教的压迫。「男女授授不亲」的封建时代,它表现出一种新的思想面貌,反映文人词里,就形成了《定风波》中这位女性的声口:「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上片融情入景,以明媚的春光反衬人物的厌倦与烦恼情绪。下片通过细腻的心理刻画,反映歌伎对自由幸福生活的渴望与追求。这首词是柳永俚词的代表作之一。
柳永以前,词坛基本是小令的天下,它要求含蓄、文雅。到了柳永,他创制了大量的慢词长调,铺叙展衍,备足无余。柳词所写的一对青年男女,实际上是属于市民阶层中的「才子佳人」,是功名未就的柳永自己和他青楼中的恋人的化身。所以,为了要表现这样的生活和心态,柳词就用一种从俗的风格和从俗的语言。
柳永的这种文学追求和他的生活经历密切相关。宦场失意后落魄文人和知书识文的风尘女子极易产生共鸣,这首词就是这种共鸣的产物。难怪元曲大家关汉卿会据此把柳词摆上舞台,用另一种方式传唱这种非正统的精神。
对于当时的市民群众来说,也唯有这种毫不掩饰的热切恋情,才是他们倍感亲切的东西。因而,这种既带有些俗气却又十分真诚的感情内容的词作虽得不到正统文人的认同,却能市井间不胫而走,以至达到凡有井水饮处皆能诵歌的地齿。从艺术上看,这首词是对传统词风的一种俗化。
定风波·自春来赏析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 *** (或 *** )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 *** 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喜爱。到了 元代 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 *** 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 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 *** 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 *** 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 *** 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 *** 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 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 *** 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诗词作品: 定风波·自春来 诗词作者: 宋代 柳永 诗词归类: 宋词三百首、宋词精选、婉约、女子、闺怨、思念
谁适为容,(《诗经·卫风·伯兮》)该如何翻译
《行行重行行》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诗,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一首,是汉末动荡岁月中的相思乱离之歌。
《行行重行行》原文
行行重行行,与君生别离。
相去万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长,会面安可知?
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
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
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
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
《行行重行行》翻译
你走啊走啊老是不停地走,就这样活生生分开了你我。
从此你我之间相距千万里,我在天这头你就在天那头。
路途那样艰险又那样遥远,要见面可知道是什么时候?
北马南来仍然依恋着北风,南鸟北飞筑巢还在南枝头。
彼此分离的时间越长越久,衣服越发宽大人越发消瘦。
飘荡的游云遮住了那太阳,他乡的游子却并不想回还。
因想你使我变的忧伤消瘦,又是一年很快地到了年关。
还有许多心里话都不说了,只愿你多保重切莫受饥寒。
《行行重行行》注释
⑴重:又。这句是说行而不止。
⑵生别离:古代流行的成语,犹言“永别离”。生,硬的意思。
⑶相去:相距,相离。
⑷涯:边际。
⑸阻:指道路上的障碍。长:指道路间的距离很远。
⑹安:怎么,哪里。知:一作“期”。
⑺胡马:北方所产的马。依:依恋的意思。一作“嘶”。
⑻越鸟:南方所产的鸟。
⑼日:一天又一天,渐渐的意思。已:同“以”。远:久。
⑽缓:宽松。这句意思是说,人因相思而躯体一天天消瘦。
⑾白日:原是隐喻君王的,这里喻指未归的丈夫。
⑿顾:顾恋、思念。反:同“返”,返回,回家。
⒀老:这里指形体的消瘦,仪容的憔悴。
⒁岁月:指眼前的时间。忽已晚:流转迅速,指年关将近。
⒂弃捐:抛弃,丢开。复:再。道:谈说。
⒃加餐饭:当时习用的一种亲切的安慰别人的成语。
《行行重行行》赏析
此诗首句五字,连叠四个“行”字,仅以一“重”字绾结。“行行”言其远,“重行行”言其极远,兼有久远之意,翻进一层,不仅指空间,也指时间。于是,复沓的声调,迟缓的节奏,疲惫的步伐,给人以沉重的压抑感,痛苦伤感的氛围,立即笼罩全诗。“与君生别离”,这是思妇“送君南浦,伤如之何”的回忆,更是相思之情再也压抑不住发出的直白的呼喊。诗中的“君”,当指女主人公的丈夫,即远行未归的游子。
与君一别,音讯茫然:“相去万余里”。相隔万里,思妇以君行处为天涯;游子离家万里,以故乡与思妇为天涯,所谓“各在天一涯”也。“道路阻且长”承上句而来,“阻”承“天一涯”,指路途坎坷曲折;“长”承“万余里”,指路途遥远,关山迢递。因此,“会面安可知”!当时战争频仍,社会,加上交通不便,生离犹如死别,当然也就相见无期。
然而,别离愈久,会面愈难,相思愈烈。诗人在极度思念中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凡物都有眷恋乡土的本性:“胡马依北风,越鸟巢南枝。”这是当时习用的比喻,借喻眷恋故乡的.意思。飞禽走兽尚且如此,更不用说人了。这两句用比兴手法,突如其来,效果远比直说更强烈感人。表面上喻远行君子,说明物尚有情,人岂无思的道理,同时兼暗喻思妇对远行君子深婉的恋情和热烈的相思——胡马在北风中嘶鸣了,越鸟在朝南的枝头上筑巢了,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自别后,我容颜憔悴,首如飞蓬,自别后,我日渐消瘦,衣带宽松,游子啊,你还不归来啊!正是这种心灵上无声的呼唤,才越过千百年,赢得了后人的旷世同情和深深的惋叹。
至此,诗中已出现了两次“相去”。第一次与“万余里”组合,指两地相距之远;第二次与“日已远”组合,指夫妻别离时间之长。相隔万里,日复一日,是忘记了当初旦旦誓约,还是为他乡女子所迷惑?正如浮云遮住了白日,使明净的心灵蒙上了一片云翳。“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这使女主人公忽然陷入深深的苦痛和彷惶之中。诗人通过由思念引起的猜测疑虑心理“反言之”,思妇的相思之情才愈显刻骨,愈显深婉含蓄,意味不尽。
猜测、怀疑,当然毫无结果;极度相思,只能使形容枯槁。这就是“思君令人老,岁月忽已晚。”“老”,并非实指年龄,而指消瘦的体貌和忧伤的心情,是说心身憔悴,有似衰老而已。“晚”,指行人未归,岁月已晚,表明春秋忽代谢,相思又一年,暗喻女主人公青春易逝,坐愁红颜老的迟暮之感。
坐愁相思了无益。与其憔悴自弃,不如努力加餐,保重身体,留得青春容光,以待来日相会。故诗最后说:“弃捐勿复道,努力加餐饭。”至此,诗人以期待和聊以自 慰的口吻,结束了她相思离乱的歌唱。
诗中淳朴清新的民歌风格,内在节奏上重叠反复的形式,同一相思别离用或显、或寓、或直、或曲、或托物比兴的方法层层深入,“若秀才对朋友说家常话”式单纯优美的语言,正是这首诗具有永恒艺术魅力的所在。而首叙初别之情——次叙路远会难——再叙相思之苦——末以宽慰期待作结。离合奇正,现转换变化之妙。不迫不露、句意平远的艺术风格,表现出东方女性热恋相思的心理特点。
《诗经》——飞蓬——飞绪
不管怎样的句子还是在语境中才好翻译,不然就是“打扮好给谁看,让谁高兴呢”
诗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出处先秦·《诗经·卫风·伯兮》
译注自从丈夫东征后,我的头发就乱得像飞散的蓬草。怎么会没有面膏发油,只是丈夫不在家,打扮好了又让谁高兴呢?伯:周代女子称丈夫为伯。之:往。膏沐:面脂、润发油之类。适:舒适,畅快。容:整容,打扮。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女子因爱人不在身边,郁郁寡欢,懒于梳妆打扮。 [例]你把戒指换了,我听得心中难受, 这都是我不能寄钱回家的过错。…… 古人说得很对:“自伯之东,首如飞蓬; 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朱湘《海外寄霓君》)
简述<卫风.伯兮>的艺术特色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诗经 《诗经·卫风·伯兮》
古代作品选课上,当念到这句“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时,思绪随之飘远。自从丈夫东行出征之后,妻子的头发就如飞蓬一般蓬乱,不是没有洗漱的膏脂,而是为谁修饰容颜呢?女为悦己者容,在此等意境中写出了妻子对丈夫的思念,若用现代的眼光来看,我甚至觉得妻子倒是个率真可爱的人,你不在,我就不洗漱、不打扮了!“飞蓬”在这里的意象是,形容人头发很乱,但更令我好奇的是,《诗经》中的飞蓬是究竟何种植物?
于是,我便查阅资料,惊喜的发现它竟是我小时候常在田野里面看到的,路边到处都是的开着紫花的菊科类植物,回忆瞬间被拉扯回童年……
傍晚夕阳,轻衫短裤,成群伙伴,任意在田野间奔跑、嬉笑、打闹,这样的日子原来都过去那么久了啊……
我不禁感慨,自然是何等奇妙,植物甚至是带有记忆的,我再次看到它时,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自由快乐的幸福感,但又泛起丝丝心酸……
思绪回到课堂,我心满意足的笑了,此后我再在书本上看到“飞蓬”字眼,它不仅仅是诗人的寓意了,它还有属于我的,独一无二的回忆……
柳永《定风波·自春来》赏析
伯兮
伯兮朅兮,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
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
焉得谖草,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
赏析
这首诗是写妻子深切怀念远征丈夫的,反映了人民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全诗四章,逼真地表现了一位感情笃挚的思妇形象。首章写她为丈夫是国家的有用人才而自豪,见出她对丈夫相爱之深。这也是她日夜思念的感情基础;次章笔锋陡转,写丈夫走后自觉生活空虚乏味,连日常不可少的梳洗打扮也无心去做了。诗人以“首如飞蓬”这个生活中的典型细节,非常形象地展现出她内心的痛苦;第三章巧妙地运用比喻和反衬的手法把她思念的深情具体化;第四章更以幻想得到一种使人忘忧的草,来反衬出她的痛苦无法解脱,从而唤起读者对她的深刻同情。
注释
⑴伯或是男子的表字。女子也可以叫他的爱人为“伯”、“叔”。朅(音怯):
武壮高大貌。 ⑵“桀”的本义是特立貌,绰为英杰。 ⑶殳(音殊):兵器
名,杖类,长一丈二尺,用竹制成。 ⑷前躯:在前导引。 ⑸蓬:草名。蓬
草一干分枝以数十计枝上生稚枝,密排细叶。枯后往往在近根处折断,遇风就
被卷起飞旋,所以叫“飞蓬”这句是以飞蓬比头毛散乱。 ⑹膏沐:指润发的
油。 ⑺适:悦也。“谁适为容”言性饰容貌为了取悦谁呢? ⑻杲(音稿):
明貌。 ⑼愿言:犹愿然,沉思貌。 ⑽疾:犹痛。“甘心首疾”言虽头痛也
是心甘悄愿的。 ⑾谖:忘也。“谖草”是想的令人善忘之草。后人因为谖
和萱同音,便称萱草为忘忧草。 ⑿树:动词,种植也。背:古文和“北”同
宇。这里“背”指北堂,或称后庭,就是后房的北阶下。以上二句是说世上哪
有谖草让我种在北堂呢? ⒀痗:病。
品评
这首诗描写二位女子思念从军远征的丈夫的复杂心情。当她想象丈夫执殳
前驱,气概英武,便颇有些骄傲之感。然而紧接着袭上心来的是刻骨相思。诗
中列举三事来说明相思之切。第一事:“自伯之东,首如飞蓬。”——自从丈
夫东征之后, 再也无心梳妆打扮, 头发散乱。第二事:时时刻刻思念丈夫,
“甘心首疾”,即使想得头痛欲裂,也心甘情愿。第三事:“焉得谖草”人说
谖草能令人忘忧,可是世上没有能让我忘忧的谖草!言外之意,这段相思是不
可能排解的。如此三事层层相递,刻画出这位女子的相思情怀。
诗歌的第三章运用了比喻:“其雨其雨!杲杲出日。”盼望下雨,心中不
断地祈祷:“下雨吧,下雨吧”,却偏偏又出太阳。诗人以此来比喻盼望丈夫
回家却偏偏不能如愿的心情。
原文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参考翻译
自入春以来,见到那绿叶红花也像是带着愁苦,我这一寸芳心越显得百无聊赖。太阳已经升到了树梢,黄莺开始在柳条间穿飞鸣叫,我还拥着锦被没有起来。细嫩的肌肤已渐渐消瘦,满头的秀发低垂散乱,终日里心灰意懒,没心情对镜梳妆。真无奈,可恨那薄情郎自从去后,竟连一封书信也没有寄回来。
早知如此,悔当初没有把他的宝马锁起来。真该把他留在家里,只让他与笔墨为伍,让他吟诗作词,寸步不离开。我也不必躲躲闪闪,整日里与他相伴,手拿着针线与他相倚相挨。有他厮守,免得我青春虚度,苦苦等待。
注释
①是事可可:对什么事情都不在意,无兴趣。一切事全含糊过去。可可:无关紧要;不在意。
②暖酥:极言女子肌肤之好。
③腻云:代指女子的头发。亸(duǒ):下垂貌。
④无那:无奈。
⑤恁么:这么。
⑥鸡窗:指书窗或书房。语出《幽明录》:“晋兖州刺史沛国宋处宗尝得一长鸣鸡,爱养甚至,恒笼著窗间。鸡遂作人语,与处宗谈论极有言智,终日不辍。处宗因此言巧大进。”(《艺文类聚·鸟部》卷九十一引)。
⑦蛮笺象管:纸和笔。蛮笺:古时四川所产的彩色笺纸。象管:即象牙做的笔管。
⑧镇:常。
⑨和:允诺。
赏析
这是一首写爱情的词篇,具有鲜明的民间风味,是柳永“俚词”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这首词以一个 *** (或 *** )的口吻,抒写她同恋人分别后的相思之情,刻画出一个天真无邪的 *** 形象。这首描写闺怨的词在宋元时期曾经广为流传,受到普通民众,尤其是歌妓的喜爱。到了元代时,关汉卿更是把它写进了描写柳永与歌妓恋情的杂剧《谢天香》里。
上片,通过艳丽春光和良辰美景来衬托 *** 的孤寂之情。开头三句,写春回大地,万紫千红。 *** 因此反而增愁添恨。这里暗示出,过去的春天她曾与“薄情”者有过一段火热的恋情生活。次三句,写红日高照,莺歌燕舞,是难得的美景良辰,而她却怕触景伤情,拥衾高卧。接三句,写肌肤消瘦,懒于梳妆打扮。这和《诗经.卫风·伯兮》“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的精神是一致的,表现出爱情的坚贞不渝。未三句,揭示出这位 *** 之所以“倦梳裹”的真正原因:“恨薄情一去,音信无个。”作者在上片用的是一种倒叙手法,不仅总结上片中的三个层次,而且还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内心活动和感情的直接抒发。
下片,极写内心的悔恨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头三句,点明“悔”字,反映出这位 *** 的悔恨之情。继之,又用“锁”字与此相衬,烘托出感情的真挚、热烈与性格的泼辣。在特别重视功名利禄的封建社会,一个闺中 *** 为了爱情而敢于设想把丈夫“锁”在家里,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反叛行动。这位 *** 的举措,可以使人联想到《红楼 梦》中林黛玉对功名利禄,对仕途经济的批判,而且与柳永《鹤冲天》词中所反映的思想感情也是一脉相通的。中六句是对理想中的爱情生活的设想和追求。他们坐在窗明几净的书房里吟诗作赋,互相学习,终日形影不离。结尾三句明确责示对青春的珍惜和对生活的热爱。
这首词具有浓厚的民歌风味。它不仅吸取了民歌的特点,保留了民间词的风味,而且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作者没有取传统的比兴手法,也不运用客观的具体形象来比喻和暗示自己爱情的炽烈与坚贞,而是取感情的直接抒写和咏叹。词中,感情的奔放热烈带有一种 *** 无遗的色彩,明显地具有一种市民性。这是柳永生活时代都市高度繁荣的客观反映。
从思想上看,这首词明显带有市民意识。这首词的另一特点是语言通俗,口吻自然,纯用白描,这说明柳永在向民间词学习方面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他扩大了“俚词”的创作阵地,丰富了词的内容和词的表现力。以深切的同情,抒写了沦落于社会下层的歌伎们的思想感情,反映了她们对幸福生活的追求与向往,以及内心的烦恼与悔恨。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