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观_京观什么意思
感谢大家参与这个关于京观的问题集合。作为一个对此领域有一定了解的人,我将以客观和全面的方式回答每个问题,并分享一些相关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
1.对“坑”或京观如何理解的?
2.京观详细资料大全
3.史籍中关于“京观”的记述有哪些?
4.关于京观
5.京观是什么意思 京观是何意思
6.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对“坑”或京观如何理解的?
后世的史籍一直都保留这个传统,比如《汉书》记载王莽篡汉时将反对他的刘信、翟义、赵明、霍鸿等人及其亲属全部“坑杀”,但该书所载的王莽关于诛杀这些人的诏书中,明明白白地写着是要将这些人的尸体堆土,筑为“方六丈,高六尺”的京观,上面再树六尺高的旗杆,写上“反虏逆贼鲸鲵”。可见“坑”或京观、武军实际是一回事,都是指将尸体堆积封土,只是史学家认为是合乎楚庄王所言的惩治罪大恶极者标准的,或者至少是将阵亡的敌军尸体堆积封土的就称为“京观”;而认为根本是滥杀无辜,或者是屠杀战俘后将尸体堆积封土的就称之为“坑”。条数:战场上的尸体如何处理的?
见于史籍的这种“京观”记载很多。比如418年夏国进攻关中地区,将东晋军队阵亡士兵的首级堆积为京观,号“骷髅台”。隋炀帝征高丽失败,高丽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784年军阀李希烈叛军进攻蕲春,被李皋打败,“斩首万级,封尸为京观”。936年辽国帮助军阀石敬塘消灭后晋政权,将后晋皇室成员以及晋军将士尸体都埋在汾河岸边,“以为京观”。986年辽军在莫州打败宋军,将宋军尸体筑京观。1410年明朝大将张辅进攻安南,击败安南军队,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
京观详细资料大全
京观的诗句有:京观在七德,京观筑淮区。
京观的诗句有:筑京观,筑京观。拼音是:jīngguān。注音是:ㄐ一ㄥㄍㄨㄢ。结构是:京(上中下结构)观(左右结构)。
京观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
二、引证解释
⒈古代战争中,胜者为了炫耀武功,收集敌人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引《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杜预注:“积尸封土其上,谓之京观。”《后汉书·皇甫嵩传》:“首获十_万人,筑京观於城南。”明徐渭《上督府公生日诗》:“鲸_久已封京观,翡翠行看出越裳。”章炳麟《_书·弭兵难》:“口血未乾,陈蔡之社为京观。”
三、国语词典
古代战争胜利者为显示战功,收集敌人的尸首,封土而成的高冢。《左传.宣公十二年》:「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后汉书.卷七一.皇甫嵩传》:「首获十余万人,筑京观于城南。」也作「京丘」。
四、网络解释
京观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明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观岳如也。”《旧唐书》卷一九九上,列传第一四九上,《东夷列传》:“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_,毁高丽所立京观。”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张岱《夜航船》
关于京观的诗词
《拟古巡幸词·京观高筑石头城》《玉楼春·谒夏承焘先生于国际饭店十三楼,即和先生在北京观焰火词原韵》《和皮博士赴上京观中修灵斋赠威仪尊师兼见寄》
关于京观的成语
迟回观望莫之与京画眉京兆炳若观火壁上观
关于京观的词语
京辇之下京解之才画眉京兆壁上观光复旧京研京练都五日京兆人生观大莫与京迟回观望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京观的详细信息
史籍中关于“京观”的记述有哪些?
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示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明 杜云构《袁节寰晋大司马奉命乘传锦还序》:“先生(袁可立)封之,京观岳如也。”《旧唐书》卷一九九上,列传第一四九上,《东夷列传》:“贞观二年,破突厥颉利可汗,建武遣使奉贺,并上封域图。五年,帝诏广州司马长孙师临瘗隋士战胔,毁高丽所立京观。”
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张岱《夜航船》
基本介绍 中文名 :京观 表达式 :炫耀武功,聚集敌尸 套用学科 :尚武 适用领域范围 :战争 典故,引申,古书记载, 典故 原文: 丙辰,楚重至于邲,遂次于衡雍。潘党曰:“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楚子曰:“非尔所知也。夫文,止戈为武。 武王克商。作《颂》曰:‘载戢干戈,载櫜弓矢。我求懿德,肆于时夏,允王保之。’又作《武》,其卒章曰‘耆定尔功’。其三曰:‘铺时绎思,我徂求定。’其 六曰:‘绥万邦,屡丰年。’夫武,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者也。故使子孙无忘其章。今我使二国暴骨,暴矣;观兵以威诸侯,兵不戢矣。暴 而不戢,安能保大?犹有晋在,焉得定功?所违民欲犹多,民何安焉?无德而强争诸侯,何以和众?利人之几,而安人之乱,以为己荣,何以丰财?武有七德,我无 一焉,何以示子孙?其为先君宫,告成事而已。武非吾功也。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慝。今罪无所,而民皆尽忠以死 君命,又可以为京观乎?”祀于河,作先君宫,告成事而还。 在《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邲(今河南武陟东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利 译文: 丙辰这一天,楚军的辎重到达邲地,于是军队在衡雍驻扎。潘党说:“您何不将晋军尸体收集起来埋掉,在上面筑土堆作为京观呢?我听说战胜敌人后一定要把战功展示给子孙,让他们不忘记祖先的武功。”楚庄王说:“这不是你能懂的。从文字构造上讲,止戈二字会合起来就是武字。周武王灭亡商朝后,作《周颂》说:‘收缴兵器,包藏弓箭。我追求美德,并把这一愿望体现在夏乐之中,以求成就王业保有天下。又作《武》篇,诗的最后一章说:‘巩固你的功业。’诗的第三章说:‘发扬文王的美德,我前去讨伐纣王只是为了安定天下。’诗的第六章说:‘安定万邦,常有丰年。’所谓武功,就是禁除残暴、消灭战争、保有天下、巩固功业、安定百姓、调和诸国、丰富财物。因此让子孙不要忘记祖先的丰功伟业。现在我让两士兵暴尸荒野,这是残暴;炫耀武力威胁诸侯,战争便没有停止;既残暴而又l有消除战争,怎么能保有天下?晋国还仍然存在,怎么能够巩固功业?违背百姓愿望的事情还很多,百姓怎么能安定?没有德行而仅凭强大的武力争霸诸侯,又怎么能使各国友好相处,乘人之危而为自己谋利,以别国的动乱求得自己的安定,并以此为荣,怎么能丰富财物?武功有七种德行,我们一种也不具备,又拿什么向子孙展示?还是为祖先建造一座神庙,报告取得了胜利就是了,我这点战功还算不得武功。古代圣明的君王讨伐不听王命的国家,杀掉首恶分子并将其埋葬,作为一次大杀戮,在这时才有京观,以惩戒历代罪恶之人。现在晋国的罪恶无法确定,而士兵又都是为了执行国君的命令而尽忠,又怎么能建造京观呢?”于是在黄河边举行了祭祀,建造了祖庙,向先君报告这次战争的胜利后便回国了。 引申 这里所说的“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阬”字的原义是高大的门楼,而“观”与“阙”相通,也有门楼的意思。 “阬”与“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写作“坑”。因此史书上说的“坑”一般都是指这种残杀敌军战俘,堆在道路两旁,覆土以成小丘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战俘。(可以想像,秦军要想活埋四十万之众的赵军谈何容易,如果先将其杀死再筑成土堆则容易得多,还能显示军威、震慑后人) 从以上这段《左传》的记载来看,当时已经有习惯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筑为京观,而楚庄王另行解释了筑京观的意义,《左传》的作者显然是赞同楚庄王的说法,因此有意略去了有关京观的记载,并以楚庄王的这段话来批判将普通阵亡者尸体修筑京观的行为。(由此可以想像楚庄王不愧为春秋五霸之一) 古书记载 很多古书中都有京观的记载,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三国志》、《晋书》、《宋史》、《明史》等等众多。 历史上隋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统治者便将战死隋军的尸体筑成“京观”。后来高句丽向唐朝交好,唐太宗便派人毁掉了高句丽的“京观”。 张岱《夜航船》,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关于京观
见于史籍的“京观”记载很多。比如418年夏国进攻关中地区,将东晋军队阵亡士兵的首级堆积为京观,号“骷髅台”。隋炀帝征高丽失败,高丽国将隋军阵亡者尸体筑为京观,631年唐太宗派遣使者到高丽交涉,拆毁京观,收拾隋军骸骨,祭而葬之。784年军阀李希烈叛军进攻蕲春,被李皋打败,“斩首万级,封尸为京观”。936年辽国帮助军阀石敬塘消灭后晋政权,将后晋皇室成员以及晋军将士尸体都埋在汾河岸边,“以为京观”。986年辽军在莫州打败宋军,将宋军尸体筑京观。1410年明朝大将张辅进攻安南,击败安南军队,杀死两千多名战俘“筑京观”。京观是什么意思 京观是何意思
分类: 文化/艺术 >> 历史话题
问题描述:
能详细解说一下京观吗.
解析:
在《左传》中记载,春秋时楚庄王的军队在邲(今河南武陟东南)战胜了当时强大的晋军,这是一个空前的大胜利,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阵亡者的尸体堆筑为“京观”,说:“我听说打败敌军后.要留下纪念物给子孙,使他们不忘武功。”而楚庄王却说:“武这个字的意思就是要‘止戈’,力求不再使用兵器。国家用武是为了禁暴、戢兵、保大、定功、安民、和众、丰财,做到了这7件事才可以使子孙不忘记武功。现在我使两国子弟暴尸野外,是残暴;出动军队威吓诸侯,未能戢兵;暴而不戢,也不能保大;晋国仍然存在,也不算有功;这场战争违背民众意愿,不能说安民;自己无德还和诸侯征战,何以和众;让别国混乱以为自己的荣耀,也不丰财。7项武德我一项都没有,怎么能让子孙怀念?而且古代圣王是讨伐不敬者,将罪大恶极者筑为京观,是用这种最重的惩罚来警告邪恶。这场战役中的阵亡者都是为了自己的国君尽忠,怎么能够将他们筑为京观?”下令将晋军阵亡者妥善埋葬。
这里所说的“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阬”字的原义是高大的门楼,而“观”与“阙”相通,也有门楼的意思。 “阬”与“坑”又可借用,也往往写作“坑”。因此史书上说的“坑”一般都是指这种残杀敌军战俘,堆在道路两旁,覆土以成小丘来显示军威、威慑敌人,而不一定是挖大坑活埋战俘。(可以想象,秦军要想活埋四十万之众的赵军谈何容易,如果先将其杀死再筑成土堆则容易得多,还能显示军威、震慑后人)
从以上这段《左传》的记载来看,当时已经有习惯将战败一方阵亡者筑为京观,而楚庄王另行解释了筑京观的意义,《左传》的作者显然是赞同楚庄王的说法,因此有意略去了有关京观的记载,并以楚庄王的这段话来批判将普通阵亡者尸体修筑京观的行为。(由此可以想象楚庄王不愧为春秋五霸之一)
此后很多古书中都有京观的记载,如《史记》中的长平之战、项羽坑杀20万秦军战俘;《汉书》中王莽坑杀反抗者;《三国志》、《晋书》、《宋史》、《明史》等等众多。
古代武将打败敌人后用头颅堆成的“京观”有多残忍可怕?
1、京观,古代为炫耀武功,聚集敌尸,封土而成的高冢。
2、京观: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3、“京观”又叫“武军”,就是将敌军的尸体堆在道路两旁,盖土夯实,形成金字塔形的土堆。
4、示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五十四回:“潘党请收晋尸,筑为‘京观’,以彰武功于万世。”
一人将十万敌军尸体做成“京观”,手段残忍,“京观”究竟是什么样子?
翻出史籍,经常会看到一个词,即?京观?,如果单从字面上来看,这个词似乎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但如果深究其中的意思,则会心生恐惧,大脑中甚至不敢去想象那样的画面,毕竟那场景实在是太过残忍和野蛮。那么,?京观?究竟是什么呢?明清时期的史学家张岱在《夜航船》中对此进行了解释,他是这样说的:
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具体来说就是,在古代的战场上,获胜的一方会将敌人的尸身堆积起来,形成一个小山的形状,然后用土夯实,这样就形成了一个以尸体堆砌而成的一个土堆,实际就是一个由众多尸体堆放在一处的冢。
京观自古就有,早在先秦时期,京观就是很普遍的一个存在,《左传》中明确记载了一次没有成型的?京观?。公元前597年,由郑国引起的晋楚邲之战拉开了帷幕,这一战中,楚庄王和令尹孙叔敖大败晋军,不仅赢得了邲之战的胜利,同时也从晋国接过了霸主的位子。
这是晋楚争霸中楚国难得的一次大胜利,战争结束之后,楚国的一位名叫潘党的将军对楚庄王说:
君盍筑武军,而收晋尸以为京观。臣闻克敌必示子孙,以无忘武功。"潘党建议将晋军的那些尸体堆积起来建成京观,目的就是炫耀武功,让后世记住这次伟大的战争。但是楚庄王却拒绝了。楚庄王早已不是十年前那个饮马黄河而问鼎中原的锋芒毕露的野心家,他在位十五余年,任用贤臣、改革内政、学习中原先进文化,对霸业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他在潘党提出筑京观的时候,提到了?止戈为武?的观点,这表明当时的楚国在楚庄王的带领下已经学习到了中原文化的精髓,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自认蛮夷的楚国,全新的认识让楚庄王成为春秋时期一颗耀耀生辉的明星。
也正是因为楚庄王的坚持,?京观?最终没有筑成,但正如楚庄王所说:
古者明王伐不敬,取其鲸鲵而封之,以为大戮,于是乎有京观,以惩*慝。?也就是说,先秦时期,京观是战场上很常见的一种存在,虽然看起来野蛮又残忍,但同时也是很必要的一种政治手段。这里就牵扯到古人为什么要筑京观了。
京观?是历史上存在时间很长的一个产物,人们之所以在战场上筑京观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其一,正如潘党所说的那样,就是炫耀武力,让子孙后代记住这赫赫战功。
其二,正如楚庄王所说的那样,就是为了惩罚不听话的那一方,京观能起到震慑的作用。
其三,其实就是获胜方对战败方的一种羞辱。
其四,这不失为处理战场上尸体的一种方法,虽然这种方法比较残忍和难以接受,但在伤亡人数众多的战场上,筑成京观无疑是处理尸体最迅速和省时省力的方法。实际上,古代所说的坑杀在很大程度上并不是真的挖一个大坑掩埋敌人,而是筑成了京观。
所以,古代的战场上经常会有京观的出现,史籍中记载了很多处京观,这里举隋唐时期的两例?京观?。
隋炀帝时期,杨广于大业八年开始先后三次组织兵力征讨高句丽,结果损失惨重,国内的震动暂且不提,仅与高句丽开战损失的兵力就在三十万人以上,后来,高句丽将隋朝士兵的尸体筑成京观,这成为中原王朝的一个耻辱。
直到唐朝贞观时期,颉利可汗被俘往长安,东突厥灭亡,而高句丽荣留王高建武遣使来贺,将高句丽的封域图献上。李世民派广州都督府司马长孙师到高句丽去为那些战死在高句丽的隋朝将士收尸,顺便毁掉了高句丽建起来的京观,也算是让那些死去的隋朝将士入土为安了。
实际上,隋末时期的京观也是不少的,毕竟当时天下大乱,各路势力纷纷割据一方,誓要争夺这天下,战乱频起,血流成河,也就少不了京观的存在了。西秦霸王薛举与李世民展开浅水原之战中就有京观的存在。
浅水原之战之前,李世民在军中生病,将军中一切事务交由刘文静和殷开山处理,并叮嘱两人不可轻易开战,最好坚壁不出以拖垮军粮不足又长距离作战的薛举,但是两人经不住薛举的挑战,轻易开战,导致唐军大败,唐军士卒死者十之五六,李世民只得领兵还长安,而薛举就将唐军的尸体筑成了京观。
这一战对于李世民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耻辱,虽然这仗不是李世民直接打的,但毕竟是他领导的,这是他一生中少有的战败经历,后来薛举去世,再一次的浅水原之战中,李世民打败了薛举的儿子,西秦势力被灭。
史上最大的“京观”就是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起义,皇甫嵩将叛乱平定之后就将起义的十万人的尸体做成了“京观”。而“京观”就是将这些人的尸体收集起来,堆成一块,然后用泥土将其加固,最后就垒成了一面墙,这道由人尸体堆成的墙就称为“京观”。在《夜航船》就有关于“京观“的描述:
“京,谓高丘也;观,阙型也。古人杀贼,战捷陈尸,必筑京观,以为藏尸之地。古之战场所在有之。”
历史上由很多的”京观“。就比如418年的时候夏国进攻关中,就把东晋战败的士兵的尸体堆成了”京观“,又比如隋炀帝三征高句丽失败。高句丽就将隋朝的士兵的尸体堆成京观,一直等到唐太宗的时候,才和高句丽达成协议,毁掉京观,收敛尸骸。
而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京观就是东汉末年的时候,张角的黄巾军起义,皇莆嵩前去平乱。在平定叛乱之后就将十万士兵的尸体堆成了京观。虽然这个做法是非常的残忍,但是保证了国家的统一,而历史上关于他也基本上是一些正面的记载。百姓也是认为他是一个英雄。
虽然皇莆嵩确实很有能力,在战场上也是屡战屡胜。可是他也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嗜血的魔鬼。
战场上不光是敌军,就连老百姓也是不会放过,在曲阳的时候,面对节节败退的黄巾军,在将张角的弟弟斩杀之后,此时的黄巾军已经投降了。但是皇莆嵩的决定就是”继续杀“。将这些俘虏还有当地的老百姓全都杀了。然后将他们的尸体堆成京观。
好了,关于“京观”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京观”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