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前毖后的意思是_惩前毖后的意思是什么

       如果您有关于惩前毖后的意思是的问题,我可以通过我的知识库和研究成果来回答您的问题,并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和资源。

1.惩前毖后的意思

2.惩前毖后的读音是什么

3.一个人做错了事随后受到惩罚这个意思的歇后语

4.?惩前毖后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5.惩前毖后成语故事_成语“惩前毖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惩前毖后的意思是_惩前毖后的意思是什么

惩前毖后的意思

       惩前毖后的意思是: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的近义词:先来后到、严惩不贷、杀一儆百、小惩大诫。

       关于惩前毖后的句子:

       1.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2.我倒是觉得可以采用不记名的方式,本着惩前毖后的原则,以这件事情为范本,针对诸如此类事件发个社论之类的文章,予以澄清。

       3.最后,我们反对主观主义、宗派主义、党八股,有两条宗旨是必须注意的:第一是“惩前毖后”,第二是“治病救人”。

       4.教育,教育是立国之本,是培养国家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更是治病救人、是惩前毖后、是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5.要根据“惩前毖后”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犯错误的同志着重从思想上解决问题。

       6.基于以上所述,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责成徐少寒同学今后包揽宿舍所有卫生清洁工作。

惩前毖后的读音是什么

       惩前毖后(拼音:chéng qián bì hòu)是一则来源于文人作品的成语,成语最早出自于《诗经·周颂·小毖》。

       “惩前毖后”指批判以前所犯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在句子中可充当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近义词:

       小惩大诫

       反义词:

       重蹈覆辙

       惩前毖后成语典故及主人公

       管叔(?~公元前1039年),姬姓,名鲜,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三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管国(今河南郑州)国君。因受封管国,故称管叔或管叔鲜。周武王灭商建周后,将管叔鲜封于管地,建立管国,与蔡叔度、霍叔处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管叔鲜四弟周公旦摄政。管叔鲜与蔡叔度、霍叔处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管国灭亡。

       蔡叔

       蔡叔,姬姓,名度,世称蔡叔度,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五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蔡国始封君,蔡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封于蔡(今河南上蔡)。周成王时,蔡叔度与其兄管叔鲜挟持商纣王之子武庚叛乱,不久便被周公旦平定。蔡叔度被流放,最终死在流放之地。蔡叔度死后,其子姬胡亦受封于蔡,史称蔡仲。

       霍叔

       霍叔,生卒年不详,姬姓,名处,世称霍叔处,周文王姬昌与太姒所生第八子,周武王姬发同母弟,周初三监之一周朝诸侯国霍国(今山西霍州)始封君,霍姓始祖。周武王灭商后,将霍叔处封于霍地,建立霍国,与管叔鲜、蔡叔度协助、监督商纣王之子武庚,一同治理商朝遗民,史称“三监”。周武王死后,其子周成王继位。周成王年幼,由霍叔处四兄周公旦摄政。霍叔处与管叔鲜、蔡叔度因不满周公旦摄政,于是挟持武庚发动叛乱,史称三监之乱。不久,周公旦平定叛乱,诛杀管叔鲜和武庚,流放蔡叔度,将霍叔处废为庶民,三年不得录用。霍国灭亡后,霍叔处的后代子孙以国为姓,称霍氏。

       成语典故

       周武王登基不久就去世了,周武王的儿子周成王继位。由于成王年龄小,由周公旦摄政,帮助处理国家大事。对于周公摄政,周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都非常不满。他们四处造谣中伤周公,说周公帮助成王处理国事是想找机会废除成王,篡夺王位。周公是个谦谦君子,心胸开阔,为了辟谣,不惹是生非,就决定离开周朝都城,到别的地方隐居。

       管叔和蔡叔看到周公离开了成王,便偷偷联合纣王的儿子武庚,发动叛乱,企图夺取王位,废除成王自立。周成王得到消息,急忙召集群臣商议对策,可大家就像热锅上的蚂蚁,都想不出好的办法来,成王非常着急,不知如何是好。

       就在这个时候,一位大臣见状,说:“这件事只有周公才有办法处理。”成王听后,立即派人把周公旦请回来。周公回来之后,成王立刻命令周公率领军队东征,讨伐管叔、蔡叔、武庚等人。经过长达三年的战争,周公旦终于平息了叛乱。随后,周公又忠心耿耿地辅佐成王处理国家大事。一直等到成王成年之后,周公还政于成王,让他自己处理朝政。

       就在成王正式接管政权这天,成王到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回顾过去的历史教训,并总结经验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

       成语寓意

       周成王听信了谗言,疏离了周公,后来,周公平息了叛乱,周成王才明白了亲贤臣、远小人的道理,开始重用周公。在现实生活中,人非圣人,孰能无过。犯了错误不可怕,重要的是要有改正的决心。人们要学习周成王知错就改的精神,认真反思自己所犯的错误,并下决心改正,引以为戒,避免再犯,这样才能渐渐地完善自我。

       成语运用

       成文用法

       “惩前毖后”在句子中可充当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指吸取教训以后小心,不致再犯。

       运用示例

       明·张居正《答河道吴自湖计河漕》:“顷丹阳浅阻,当事诸公毕智绝力,仅克有济,惩前毖后,预为事先之图可也。”

       作家·蔡东藩、许廑父《民国通俗演义》第十回:“唐总理惩前毖后,只是需款甚急,又不好不硬着头皮,出去商办。 ”

       成语辨析

       惩前毖后—小惩大诫

       “小惩大诫”的意思是有小过失就惩戒,使受到教训而不致犯大错误。“惩前毖后”与“小惩大诫”都有接受之前的教训,避免以后再犯同样错误的含义。不过,“惩前毖后”主要指把之前的过错作为教训,而没有指出是大错误还是小错误。“小惩大诫”偏重于指只要犯上一点小过错,就要遭受惩罚作为以后的教训。

一个人做错了事随后受到惩罚这个意思的歇后语

       惩前毖后拼音:

       [chéng qián bì hòu]

       惩前毖后

       [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 《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什么意思?出处是哪里?

       未知有这类歇后语,成语有“惩前毖后”。

       [惩前毖后] chéng qián bì hòu

       释义: 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惩前毖后成语故事_成语“惩前毖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诗经·周颂·小毖》:「予其惩而毖后患。」

        释义:惩:警戒;毖:谨慎。指批判以前所犯的错误,吸取教训,使以后谨慎些,不致再犯。

        读音:cheng qian bi hou

        近义词:小惩大诫

        反义词:重蹈覆辙

        例句:

        1.正确的态度应当是,对于犯错误的同志,采取「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帮助他们改正错误,允许他们继续革命。

        惩前毖后成语故事_成语“惩前毖后”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惩前毖后”惩:警戒。毖:谨慎。这则成语的意思是指要从以前的错误中吸取教训,不致以后再犯同样的错误。

        这则成语出自《诗经·周颂·小毖》:子其惩前而毖后患。

        周王朝的开国君主周武王去世后,其子周成王继位,由武王的弟弟周公姬旦协助处理国家大事。武王的另外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对此非常不满。他们放出谣言,说周公想伺机废掉成王,夺取王位。

        豁达大度的周公听到这些谣言后,不想惹事生非,便离开京都以避嫌。年幼的成王不懂事,生怕周公真要夺权,也就不加挽留。

       

        管叔鲜与蔡叔度见成王失去了周公的辅佐,便与殷纣王的儿子武庚相勾结,一起发动叛乱,企图篡夺王位。

        周成王知道消息后,急得团团转。在大臣的提议下,便把周公请了回来。周公来了后,马上奉命带兵东征,讨伐叛贼。经过三年的艰苦征战,周公终于平息了叛乱。接着,周公又一腔忠心地替成王料理了几年国家大事,到成王长大成人后,便还政于他。

        接管朝政这一天,成王去宗庙典祭祖先。在祭祀仪式上,成王对着文武大臣回顾了以往的历史教训,说:“我一定要从以前所受的惩戒中吸取教训,小心谨慎地办事,以免再遭祸害。”

       好了,今天关于“惩前毖后的意思是”的话题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通过我的介绍对“惩前毖后的意思是”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学习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