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打油诗走红_小学生打油诗
1.小学生灵魂日记火了,老师看后自叹不如:被学习耽误的段子手,你怎么看?
2.古代打油诗
3.《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放出小学生打油诗,为何如今人们对诗词鲜有造诣?
4.《漫游黄山仙境》全文及作者是谁?怎么像小学生写的打油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该诗?
1、头摆正,肩摆平,脊柱直,胸前挺。
2、大腿对称要放松,小腿竖直放平行。
3、双脚向前摆的正,双臂用力要均衡。
4、读书写字都做好,天天是个好学生。
5、虎口一个圆,四指一条线,三指来捏严,手握空心拳。
6、拇指弓,食指弯,眼睛盯着小圆圈。
7、拇指按,中指顶,食指来。
8、拇指食指不想碰,中间是留一条缝。
小学生灵魂日记火了,老师看后自叹不如:被学习耽误的段子手,你怎么看?
怎样写打油诗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常被用来对社会百态作出嘲弄及讥讽。想要写出打油诗,只需要记住这三步:
确立主题
一个优秀的打油诗,必须具有一个思想主题,无论是对一件事、一个人、还是一个景,主题尽量要真实。
句尾押韵
打油诗可以不讲平仄,也不必字字押韵,但所有句子的尾字需要押韵,这样句子读起来朗朗上口,才能被人记住。
语言通俗
打油诗要接地气,因此打油诗的语言一定要通俗易懂。
打油诗就像是我们小时候的儿歌。比如《丢手绢》传唱度高的原因就是好记又好唱。
经典打油诗
打油诗和它的来历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经典古代打油诗大全_古代经典有趣的打油诗集锦
打油诗是一种富于趣味性的俚俗诗体,因有作者作诗自嘲或自谦,所以称为“打油诗”。古代经典的打油诗不少,其中不乏一些著名的诗人。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经典古代打油诗,希望对你有用!
经典古代打油诗
打油诗:《雪诗》
唐·张打油
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这首诗便是打油诗的起源。通篇写雪,但不见一个“雪”字,然而雪的形神跃然,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后世就把很口语话的诗歌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题黄鹤楼》
唐·李白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唐代诗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的名作《登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放眼楚天,胸襟开阔,诗兴,正要提笔写诗时,抬头却见崔颢的诗,自愧不如,于是脱口而出这首打油诗,随后搁笔不写了。此一段佳话历来为后人所称道。
打油诗:《戏杜甫诗》
唐·李白
饭顺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
为问因何太瘦生,只为从来作诗苦。
李白和杜甫,一个被称为“诗仙”,一个被誉为“诗圣”,是唐代最出色的两位诗人,他俩的诗或豪情万丈,或意蕴深邃,但这首“戏杜甫”却多了些许别样的轻松与幽默。
打油诗:《竹笋焖肉诗》
宋·苏东坡
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苏东坡号称“东坡居士”,尽管仕途不顺,屡遭贬黜,但其豪放之情不减,仍快乐地尽享美食,东坡好吃肉,杭州名菜“东坡肉”正式苏东坡所创制。
打油诗:《猜谜诗》
宋·欧阳修
大雨哗哗飘湿墙,诸葛无计找张良。
关公跑了赤兔马,刘备抡刀上战场。
据说欧阳修到一家新开张的酒家吃完饭后,店主询问菜的味道如何。欧阳修于是用猜谜和谐音的手法题写了这首打油诗,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谜底为“无檐”,即无盐;第二句“无算”即无蒜;第三句“无缰”即无姜;第四句“无将”即无酱。
打油诗:《清廉为官诗》
明·徐九经
头戴乌纱帽,当官不省劲。
平事我不管,专管不平事。
徐九经是明代著名的清官,曾作为戏剧、等很多文艺作品的主人公,为后人广为传颂。这首打油诗既表现了他的执政理念,同时也是他清廉为官的真实写照。
打油诗:《讽“到此一游”诗》
清·孙维奇
粉白墙上多,不成诗文不成歌。
如若是有真才学,为何当年不登科?
在名胜古迹乱涂乱抹,看来古已有之。据说此诗乃清代举人孙维奇一日去安徽姥山游览,发现塔壁上刻着“×××来此”、“×××到此一游”以及一些粗话、脏话等,甚为反感,遂写下一首打油诗予以辛辣讽刺。
打油诗:《早餐诗》
宋·杨万里
船中活计只诗编,读了唐诗读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绝句当早餐。
宋代诗人杨万里,每日坚持晨读,十分刻苦,不许人去打扰,每每忘记了早餐,还写了这首打油诗作为自嘲。
历史上写“打油诗”最多且最出彩的,当属明代的解缙。
解缙号称是明朝第一才子,曾任内阁首辅、《永乐大典》总纂修等。他从小聪颖过人,8岁时已能诗能文。18岁那年,解缙在乡试中得了第一名解元,当时天下小雨,解缙喜极不慎滑倒,村人笑他。解缙出口成章作了这首打油诗:
打油诗:《春雨》
春雨贵如油,下得满街流。
跌倒解学士,笑煞一群牛。
听到解缙随口吟出的打油诗,大家笑得更欢了。
解缙才华出众,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厚爱,一次,朱元璋想考考解缙,便说后宫有位妃子生了个孩子,解缙不思索地脱口而出:吾皇昨夜降金龙。朱元璋说:是位千金。解缙对曰:化作仙女下九重。朱元璋叹道:可惜死了。解缙紧跟着来了一句:料是人间留不住。朱元璋又道:丢到金水河去了。解缙仍是口若悬河:翻身跳入水晶宫。
还有一次,朱元璋约解缙一起钓鱼,皇帝一条都未钓到,解缙却钓了好几条,见朱元璋面有不悦,解缙乐呵呵地为朱元璋送上一首打油诗:
数尺丝纶落水中,金钓抛去永无踪。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龙。
打油诗历史由来
由来之一:打油诗最早起源于唐代民间,以后瓜瓞绵绵,不断发展,表现出活跃的生命力。这类诗一般通俗易懂,诙谐幽默,有时暗含讥讽,风趣逗人。
唐人张打油不过是一般的读书人,有人说他是个农民,总之是个无名小卒。但他的《咏雪》“江上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一鸣惊人,开创了一个崭新的打油诗体,名垂千古。此诗描写雪景,由全貌而及特写,由颜色而及神态。通篇写雪,不着一“雪”字,而雪的形神跃然。遣词用字,十分贴切、生动、传神。用语俚俗,本色拙朴,风致别然。格调诙谐幽默,轻松悦人,广为传播,无不叫绝。
由来之二:中唐时代,有一年冬天,一位大官去祭奠宗祠,见大殿墙壁上写了这样一首诗:“六出九天雪飘飘,恰似玉女下琼瑶。有朝一日天晴了,使扫帚的使扫帚,使锹的使锹。”大官读罢,顿时大怒,下令缉拿作诗人。左右将其平日喜作这类诗的张打油抓了来。为了证实该诗是否张打油所作,大官未急于治罪,而是令张再作诗一首。那时安禄山兵困南阳郡,张于是便以此为题,脱口吟道:“百万贼兵困南阳,也无援救也无粮。有朝一日城破了,哭爹的哭爹,哭娘的哭娘。”两首诗如出一辙,大家听了,哄堂大笑起来,连这位大官也被惹笑了,终于破例饶了张打油。张打油从此远近闻名。后来人们常把这类以俚语俗句入诗,不求平仄对仗的诗作,称为打油诗。
打油诗的文学价值
打油诗是作者对现实社会、现实生活丑恶的感应,当然也有对真善美的感应,但主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后者。任何社会、任何时代,只要有可笑可恨之事,就会有幽默风趣、冷嘲热讽的打油诗应运而生。龙成的《新好了歌》云:“本人也盼党风好,惟有官位忘不了!只要职务升,权术自然不搞了。本人也盼党风好,只有车子忘不了!且等‘上海’换‘奔驰’,特权即刻取消了。”反映了党内一种奇特现象,对那些口是心非、两面派干部进行了幽默的讽刺和调侃,读来可笑而又可恶。党风有问题,社会风气也有不正的地方。在改革开放中,曾经一度有些人借考察学习之名,行公款旅游玩乐之实,于是有人仿效南宋林升传世之作《题临安邸》诗:“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写了一首“公款歌舞”的剥皮打油诗云:“山外青山楼外楼,公款歌舞几时休?香风薰得“诸公”醉,处处作杭州。”讽刺那些肆意挥霍人民财富的所谓公仆们。
猜你喜欢:
1.不同年代的顺口溜大全
2.最全的经典打油诗汇总
3.2017年社会现象经典顺口溜集锦
4.最经典的顺口溜
5.最全的经典打油诗汇总
下一页更多精彩“打油诗的
怎么写打油诗
看到这个题目颇有感触,答主也是个爱舞文弄墨之人,平时有事没事胡诌几句,发发朋友圈乐呵一番,被老婆笑称“歪诗”。其实很多就是打油诗。
如12年北京大雨,一片泽国,淹死数人。打油云:
帝都一夜雨,浩荡出平湖。
天堂可安好,从此屁捐无。
考驾照
海上生明月,练车正当时。
不堪蚊子咬,作首打油诗。
还有被本人当做了知乎签名的自嘲,题名:读《散宜生诗》,再油
吟成四六漫成痴,犹忆三五少年时。
凡事浅尝终辄止,向来不意且裁诗。
羞云而立何曾立,子语知之更乐之。
一箪一瓢居陋巷,贤哉回也是吾师。
有人评价说这油打得不低了。答主有点惶恐,自嘲罢了。
新近的行香子·读老同学朋友圈鸡汤,叹完美人生,大概如此:
路行万里、诗作千行。阅人百、胜负几桩。知己三五、儿女成双。有书一卷、妻一个、酒一缸。
脂须减半,性避乖张。谢今生,福我高堂。坐观云起,竹涧焚香。恰墨正酣、琴鸣久、曲流觞。
不管是否打油,是否水平高低,外人喷也好,赞也罢,反正都是自己乐呵作品,贵在真实。
观题主所贴作品,如果只是从打油诗的角度去看,确实写得不错了,幽默诙谐,读起来朗朗上口,打油诗的高级水平大概也就如此。比如你的“办个手续满厂跑,张口只想把人咬。刚在西头签了字,盖章要往东边找。”把的艰辛写得活灵活现。
不信,我们可以和打油诗的开山鼻祖切磋一下:
江天一笼统,井上黑窟窿。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作者叫张打油,因此有了打油诗得名的由来。该诗写的是雪,读完后,凡有过大雪纷飞经历的人,想必会会心一笑,无不称赞其形象。
我们稍稍分析下打油诗,不难发现,创作打油诗,不要讲太多的格律,也不要什么很美的意境,更不要求“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只要稍稍押韵即可。但也不是什么不管,至少要博君一乐,形象、诙谐是它的本职特征,否则,不能叫打油诗,只能叫钱钟书所说的“押韵的文件”,或者说披着诗词外衣的标语。正因有这样的特质,打油诗堪称_丝的吐槽神器。
所以,题主你说如何写好打油诗?回答是:写打油诗,还要费力地学吗?根本就不要啊,它本身就是_丝特质,在诗词里不登大雅之堂,适合自嘲、自黑、各种吐槽,只要稍稍押韵,掌握点平仄保证读起来朗朗上口就万事大吉了。如果能做到像鲁迅的杂文那样“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岂不是顶级的顶级水平了么?难道你还想凭借几首打油诗“立言”乃至为万事开太平?
但我看题主是有点文艺小情怀的人,在最后说“再读总觉得不如意,却又说不出哪里不如意。”因此发问如何写好打油诗。
还是举个例子吧,把前面那首鼻祖打油诗跟柳宗元的《江雪》比一比看看。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同样是写雪,都是二十字,为什么后者能成千古绝唱,入选各种唐诗选本、小学生语文课本呢?
一是意境。江、天、雪、人浑融的意境,给人深深的美感。《江天笼统》诗只有形象,没有意境。
二是人格精神。一切文学皆是人学,渔翁独钓江雪的精神,这是怎样一种人生担当呢?难道不能联想到屈原的众人皆醉我独醒?一个孤独但又伟岸的渔夫形象是不是浮现在我们眼前?《江天笼统》诗只看到雪,除了惊讶雪之大,看不到诗背后的人格精神。
所以,同样是写雪,同样是二十字,后者我们却能发掘出更多无穷无尽的东西。这就是唐代的理论家司空图说的“味外之旨”。也因此,作者总觉的自己的打油诗“不如意”也就不难理解了。作者如果硬要问如何写好打油诗,请放过它吧,它承载不了那么多内涵。
那如果是如何写好古典诗词呢?题目太大,三言两句讲不清,我也不敢说怎么写。如果请教牛人,想必回答不外乎是:多学、多读、多作,此外,更重要的是积累情感、积累体验。正如放翁所云“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
不过鉴于题主带就一身诙谐本色,还是斗胆指一条路子。学聂绀弩。
聂绀弩是写鲁迅那种嬉笑怒骂的杂文出身,后来半路出家搞起旧体诗词,依然不改本色:
反省时做
只道生虚五十载,谁知咎犯百千桩。
伸长八尺灵官殿,大喝一声白虎堂.
天若有头砍当怕,地虽无底揭也慌。
何人万缕青丝发,不为昭关一夜霜。
搓草绳
草创文章费琢磨,掌上膝上正反搓。
一双两好缠绵久,百转千回缱绻多。
能将此草绳搓紧,泥里机车定可拖。
天涯此刻怜枯草,堪与罗裙一系么。
柬周婆
龙江打水虎林樵,龙虎风云一担挑。
邈矣双飞梁上燕,苍然一树雪中蕉。
大风背草穿荒径,细雨推车上小桥。
老始风流君莫笑,好诗端在夕阳锹。
女乘务员
长身制服袖尤长,叫卖新刊北大荒。
诗词歌宛转,人民日报诵铿锵。
口中白字捎三二,头上黄毛辫一双。
两颊通红愁冻破,厢中乘客浴春光。
在现代环境中,旧体诗词已缺乏唐宋时期被国人发扬光大的气候,但也很欣喜地看到,仍有许许多多志同道合的人对古典诗词一往情深,网络上也有很多高手,题主去诗词论坛看看吧,想必有所收获。
古代打油诗
作为“第十一大神兽”,小学生虽然年纪小、个头矮,但是想象力天马行空,放到《数码宝贝》的世界中,那就是究极体级别的存在。
然而,小学生也有弱点,那就是日记!
通常情况下,小学生每天都要写日记,老师也会定期抽查,只要他们稍微哄弄一点,就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里“喝茶”。
话虽如此,就算日记再可恶、再强大,小学生就会因此而投降吗?
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1.小学生“糊弄日记”火了,全篇都是“走呀走” ,老师:你是唐僧吗?
趣味性:★★★★
大连市,一年级学生小谷就特别讨厌写日记,他觉得平常的作业就够多了,再花费心思写毫无用处的日记着实令人心烦!
于是,他左思右想,就想到了一个“哄弄日记”的好主意!
看看小谷的创意,他在上面写了25个“走呀走”,只在结尾处写了一句“终于到了”。
老师看到这篇日记后,也是非常生气,这不就是凑字数吗?还这么明显,当老师都是笨蛋嘛!
于是,老师就把小谷叫到了办公室,直接质问道:
“你是唐僧吗?一直走呀走,路在何方?给我重写一篇日记!”
小谷在班级里的成绩虽然谈不上出类拔萃,但是也谈不上差,所以他这么做确实把老师气够呛。
说起来,这样做的小学生不止有小谷一人,譬如下面这篇日记……
额……这位同学,起不来还是别起了!至少,你不去上学,老师就不会看到这篇日记啊!
兜妈点评:这两篇日记题材清新脱俗、不落俗套,开篇直接开门见山,运用“起床了”、“走呀走”的疯狂排比句式,充分体现了孩子内心中的情感,与现实生活的无奈形成了鲜明对比!
兜妈评分:90分
2.小学生日记火了,字里行间透露着“词穷”,老师:惜字如金
趣味性:★★★
嗯,这篇日记确实很短,讲述了孩子补课后和朋友玩耍的事情,同时评价为“美好的一天”。
这篇日记,貌似更短……而且写了那么多的作业,还称为“美好的一天”?孩子,是不是发烧烧傻了?
额……看到这里,不得不说这位孩子真的可怜,每天都要补课!可是,在这种环境下,他却依旧如此乐观,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不禁让人敬佩心态好啊。
老师看到后也是摇头评价:
“你真是惜字如金啊。”
兜妈点评:虽然这3篇日记都是流水账,但是言简意赅,文中充分表达了孩子对现实生活的美好向往,遇到困难不畏艰辛的勇敢精神。
兜妈评分:85分
3.小学生“灵魂”日记火了,老师看后自叹不如:被学习耽误的段子手
趣味性:★★★★★
小磊是班级里的优等生,每次考试都名列前茅,这也让他成为老师眼中的“名人”,家长眼中“别人家的孩子”。
但是,小磊是一个十分佛系的男孩,他觉得自己没什么了不起,不想被老师、其他家长的压力束缚住,于是他就在这个背景下写了这篇日记。
日记中,他把学神比作wifi、把学霸比作3G、把大部分同学比作2G、把个别同学当成没有数据连接和飞行模式。
而他把自己比作死机,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无能”。
老师看到这篇日记后,虽然有些生气,但是也自叹不如:
“真是被学习耽误的段子手啊。”
兜妈评语:这篇日记堪称“灵魂级别”,就算是高中生都难以写出来,果然是小学生,想象力非同常人!文章语言诙谐幽默、语言形式匀称、一气呵成,高!
兜妈评分:99分,少给一分怕骄傲
4.小学生“打油诗”日记火了,幽默搞笑有天赋,老师:优秀,但没用
趣味性:★★★★
教育部总是提倡给中小学生减负、但事实而言,这只是一句口号,许多小学生仍深陷其害,不能自拔。
看看这篇日记,小学生写的多么好啊!把自己的不甘、无奈和痛苦都写了出来,老师看到后也是直呼:
“优秀,但是没用啊。”
老师的话也没错,减负不是一个学校的事情,而是整个国家的教育问题。
兜妈评语:幽默风趣谐顺口,自成一派唤打油。诗曰学习皆痛苦,老师评优但无用。读书虽苦亦又累,熬过半生甘自来。
兜妈评分:95分
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写日记?
①博览群书
写日记,就跟写作文一个道理。只有孩子多读书,积累的词汇、句子才会越来越多,有了这些积累,他们就会做到出口成章、文笔流畅。
②认清日记的本质
日记和作文不同,后者有文学加工的成分,可以虚拟叙事。
但是,日记内容讲究真实、有意义,如果孩子随便编个故事,那就失去了写日记的意义。
由此可见,写日记要代入感情,这样才会写得更快、更好!
③坚持写日记
有些孩子不喜欢写日记,就会“三天晒网,两天打鱼”,偷偷不写。
家长要让孩子养成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只要他们做到每天都写,就会忘掉日记支配的恐惧,不会无事可写。
这跟网络写手的道理相似,如果网络写手有一天不写文,他们就会变得懈怠,然后他们的作品就会变成“太监”。
《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放出小学生打油诗,为何如今人们对诗词鲜有造诣?
打油诗
一般人把俚俗的诗称为“打油诗”,这里有个典故。唐朝有个人叫张打油,写了一首咏雪的诗:
江山一笼统,井上黑窟窿。
黄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肿。
全诗用语俚俗,浅白显露,张打油名声就此传开。后来人们把用语俚俗的诗均称为打油诗。有趣的是,历代不少名人都偶有打油之作。相传苏轼长的是马脸,苏小妹的前额特宽,两人曾互作打油诗戏谑对方。苏轼首先发难:
前脚未出闺房内,额头已到华堂前。
苏小妹不甘示弱,反唇相讥道:
去年一点相思泪,今年始流到嘴边。
明初大才子解缙生性滑稽诙谐,机智善变,一次随朱元璋同出钓鱼,朱钓了半天,不见一条鱼上钩,大为光火,解缙忙在一旁恭维:
凡鱼不敢朝天子,万岁君王只钓鱼。
直说得朱“龙颜大悦”。明代的唐伯虎生性孤傲,不愿贪图宝贵,写了一首打油诗挂在自己书房里表明心志:
不炼金丹不坐禅,桃花庵里酒中仙。
闲来写幅青山卖,不使人间造孽钱。
清代的郑板桥也有一首类似的自勉诗: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打油诗多用来嘲讽、戏弄别人。相传纪晓岚为某官母亲写寿联时,提笔即写:太老夫人不是人。某官脸上不觉青筋暴露,面色铁青。纪不慌不忙续道:九天仙女下凡尘。该官员转怒为喜,连叹精妙。不料纪大笔一挥,却是:养儿偏惯去为贼。该官员当即昏蹶在地。手下来弄醒他时,纪又续上一句:偷来幡桃敬母亲。再回头看那官员时,面色灰白,大汗淋漓,狼狈不堪,恰似去鬼门关走了一遭。同样的例子还有一个。古代某书生为一陶姓人家祝寿,献一打油诗道:
奈何奈何又奈何,奈何今日雨滂沱。
滂沱雨夜祝陶寿,寿比滂沱雨更多。
诗的前三句把主家气得暴跳如雷,结句异峰突起,神来一笔,使祝寿诗满篇生辉,足见书生运思之妙。
前清才子李调元也是位打油的高手。据云,李在任两江主考期间,众士子不服,与李吟诗联对。比到最后以麻雀为题,各人吟一首诗。李不思索,吟出二首打油诗。其一云:
一窝一窝又一窝,三四五六七八窝。
食尽皇王千钟粟,凤凰何少尔何多!
其二云:
一个一个又一个,个个毛浅嘴又尖。
毛浅欲飞飞不远,嘴尖欲唱唱不圆。
莫笑大鹏声寂寂,展翅长鸣上九天。
众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继而哭笑不得,最后呆如木鸡。李调元含笑不语,扬长而去。
也有写打油诗的皇帝。相传清代乾隆皇帝年间,某翰林上书时,将“翁仲”误作“仲翁”,乾隆顺手批道:
翁仲如何作仲翁,十年寒窗少夫功。
而今不许为林翰,罚去江南作判通。
乾隆以“毒”攻“毒”,故意将“功夫”、“翰林”、“通判”写作“夫功”、“林翰”、“判通”,这位翰林满面羞愧,灰溜溜地去了江南。
最有趣的数一首讽刺一些所谓的诗人的打油诗:
生平不见诗人面,一见诗人丈八长。
不是诗人长丈八,如何放屁在高墙?
此诗语言粗俗,讥诮诙谐,令人捧腹,足以令那些“诗人”们无地自容。
打油诗也常用于吹牛。古代一干读书人偶然在野外相遇,互相吹嘘自己的才学,争执不下,最后决定各人吟一首最能表现自己才学的诗定高下。一书生技压“群雄”,勇夺冠军。其诗云:
天下文章数三江,三江文章数故乡。
故乡文章数舍弟,舍弟与我学文章。
此诗一出,其他书生再无话说。
把打油诗的吹牛功能发挥得登峰造极的当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那个诗界泰斗也写出“杨家有个杨大妈,今年年纪五十八。身材长得高又大,浓眉大眼阔嘴巴”的“全民皆诗人”的年代里,涌现出了许多“农民诗人”,有四首打油诗当属“代表作”:
(一)
种个南瓜像地球,架在五岳山上头。
把它扔进太平洋,地球又多一个洲。
(二)
一个稻穗长又长,黄河两岸架桥梁。
十辆汽车并排走,火车开来不晃荡。
(三)
一头肥猪大又长,猪身横跨太平洋。
猪背可以降飞机,猪身成了飞机场。
(四)
稻堆堆得圆又尖,社员堆稻上了天。
扯片白云擦擦汗,凑近太阳吸袋烟。
还有一种特殊的打油诗,整首诗十七字,民间俗称为“三句半”,这里也有一个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书生,自视甚高,恃才放旷,常自诩自己出口成章,可惜在实际写作中,就是一首绝句,也常常在念最后一句时卡了壳,只得匆匆用二个字结束,于是获得了“三句半”的雅号。有一次,“三句半”在野外碰到一农家姑娘,诗兴,出口吟道:
夕阳照山庄,走来一姑娘。
金莲只三寸,横量。
那农家姑娘一听,气得花容变色,叫来家人把“三句半”扭送到公堂,一上公堂,“三句半”一看县官是姓王的,不觉脱口而出:
县官本姓王,一心当皇上。
咔嚓只一声,命丧。
县官大怒,当即不分青红皂白,判“三句半”调戏民女,发配边疆。临行那天,“三句半”的舅父前来送行,“三句半”悲从中来,即景生情,开口吟道:
充军到边疆,见舅如见娘。
两人齐下泪,三行。
两人下泪怎么会是三行呢?弄了半天,原来是“三句半”的舅父是个“独眼龙”。
在打油诗中占相当数量的是模仿前人的诗。古代有个贪官,上任时惊天动地,判案时昏天暗地,平时生活花天酒地。有个书生用崔护《题都城南庄》韵打油道:
去年今日此门中,铁面糟糠两不同。
铁面不知何处去,糟糠天天醉春风。
在前后两任官员的截然对比中,把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入木三分。讽刺贪官最绝的大概要数梁羽生在《名联谈趣》中收编的仿用老杜诗的一句:
白日放歌须纵酒,黑夜跳舞好揩油。
把贪官的龌龊心理暴露无遗。
仿写的对象,至今见得最多的当数李白的《静夜思》。一学生在课桌上打油道:
窗外太阳光,照得头发烫。
举头望老师,低头入梦乡。
对老师上课的枯燥乏味作了委婉的批评。一小学生在家里灭蟑螂时突来灵感,不觉吟出:
头上电灯光,地上有蟑螂。
洒上敌敌畏,蟑螂死光光。
颇有童真之趣。有讽刺某些会虫的:
迎着太阳光,早上出门忙。
说了番废话,赶往下一场。
也有讽刺某些贪官的:
白天泡酒场,晚上进包厢。
一身肠和胃,交付***。
把会虫与贪官的嘴脸刻画得形神毕肖,呼之欲出。
《漫游黄山仙境》全文及作者是谁?怎么像小学生写的打油诗“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出自该诗?
我们都知道,如今是一个热点丛生的社会,尤其是国际、商界、圈,前有**弃养风波,后有偷但是偷生子之争......当今网络世界,热点层出不穷。但值得我们好奇的是,为什么《中国新疆之历史印记》放出小学生打油诗这一则新闻,却可以在我们这样的网络氛围下占据一席之地?究其原因,脱不开?诗?,更脱不开?历史?。
反观我们现在的诗词境况,现代人几乎在诗词方面鲜有造诣,甚至很少写诗我们的心中难免有一丝失落,是文化的遗失让我们心生疑惑,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缺少氛围,脱离校园似乎再难诗意。 我们首先要对这件事有一个清晰明确的认识,在校园里,有一个教育的大背景。这就说明,在校园里,我们有接触到诗词的最大可能性,在这里我们本能地崇尚诗意。而一旦脱离了校园,进入社会,我们的心智就更趋于科技现代。这种氛围的改变,自然而然会让我们诗意的天平倒向社会发展进步的一端。与古时候的人们相比,我们生于一个崇尚科学的时代。这并不是说,科学与诗意是矛盾的。?诗和远方?正论述了这一点,但也不可避免地可以发现,这样的口号并没有带来诗意的具体化,而是一种日常行为的美化。 二、社会改变,当今时代崇尚发展。 既然我们的心中有这样的疑问:现代人为什么很少写诗,鲜有造诣?那就从反面映照了古人的热爱诗词。其实,这与社会性质有很大的联系。古人处于封建的不开明的社会,几乎没有接触到科学,诗词曲赋就是那个时代的全部文学。而当今时代,我们正处于社会主义阶段,我们热爱科学,我们期望用科学来改变世界。不是说诗词就毫无用处,而是现代社会快速前进,文学的作用太慢,科学的作用几乎立竿见影,那么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三、我们眼中对于诗词与写诗的标准。 现代人很少写诗,鲜有造诣,看起来是一个客观现象,但也不乏一些主观判断。而做出这个主观判断的又恰巧是我们自身。诗词是怎样的?仅仅是打油诗吗?写诗又是怎样的?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吗?我相信我们的心中自然有见地。正如近日同样获得关注的那位用词牌给47为学生写评语的班主任,他最难能可贵的地方就在于,他拥有写诗的能力,也坚持写诗,他懂得作诗的技巧与应当遵循的规律,也多年来对作诗这件事坚持热爱着。他的身上有诗人的潜质。《漫游黄山仙境》的作者是明代旅行家徐霞客。
全文如下:
徽之黄山五百里,雄踞皖南山区中。秦时别称号黟山,相传黄帝修身地。
崇信道学唐明皇,敕改黟山为黄山。大小奇峰七十二,三瀑二湖廿四溪。
奇险峻壁似华山,雄伟壮丽如泰岱。峰峦清秀胜峨嵋,白练飞瀑比匡庐。
深谷巧石像雁荡,缥缈烟云赛衡岳。三奇四绝冠于世,更有彩池碧如玉。
十大风景留青史,世界遗产名录存。行路漫步南大门,人间仙境入画屏。
桃花逍遥二溪从,楼阁遍布别墅群。温池灵泉清鉴人,可饮可浴终不绝。
西行浮溪观猴群,嘻戏同乐野趣生。驰名中外黄岳茶,仙馆盘坐品壶茶。
毛峰云茶似雀舌,制作一斤八千芽。雾结馥郁像白兰,幽香馨人沁心脾。
太平猴魁芽双叶,形扁暗绿方为佳。清绿明净汤色爽,润喉提神味甘醇。
徽菜山珍为原料,烹饪野味重油色。冬笋炖腿臭鳜鱼,石耳炖鸡毛豆腐。
绩溪米粉珍珠子,纸包三鲜一品锅。风味小吃冻米糖,屯溪醉蟹冬瓜饺。
酥嫩熟透味鲜醇,爽口宜人汁清新。黄山六月如初冬,一年四季差别大。
夏无酷暑冬少寒,此时已是冬日至。人字飞瀑双龙降,慈光古阁绿悠静。
凌天索道行空跨,如入仙境身飘游。玉彻冰雕景无处,银妆素裹赏不完。
游山不宜过速行,峰高道陡险像生。登步走路不看景,停留看景不走路。
风光美景不放过,小品大观不留连。半山金鸡叫天门,仙人跳板走松径。
龙蟠五老登天都,莲蕊姐妹放羊群。攀栏拉索跨天桥,山脊兀立鲫鱼背。
两壁绝谷万丈深,一失足成千古恨。不寒而栗经此处,惊心动魄到天都。
任他世界归来客,一见天都也叫奇。风姿神韵造化绝,天上都会聚群仙。
惊涛卷起千层浪,峰船沉浮万里飘。游人不上天都峰,白跑黄山一场空。
国画大师刘海粟,十上黄山称赞曰:海到尽处天是岸,山登绝顶我为峰。
小心坡处要小心,一线天中分一线。蓬莱三岛奇峰幽,峥嵘岁月凝寒翠。
俊俏多姿迎客松,雍容潇洒历千年。风霜雨露色不变,劲节经寒身不摇。
双臂挥展似好客,八方游子喜气来。十大名松魁为首,冠盖万松第一棵。
文殊台地高耸起,视野宽阔风光美。前海松鼠跳天都,观赏风景绝胜地。
背后晴空万里时,当前云雾弥漫处。五彩佛光映雾中,清晰笼罩在自身。
如梦如幻人生境,似悟非悟丹田生。云层飘浮罩峰林,日落烟波涌玉屏。
斜晖映雪凌花挂,银枝玉叶雾凇结。夜宿玉屏观潮流,冰月隔在天都上。
瀑云万顷奔腾落,海潮倒转翻。虚空绝壑生波澜,观者目瞪毛骨寒。
破晓前更登道行,山形树影天渐时。时隐时现雾中人,虚无缥缈金花边。
烟云弥漫曙光初,丹砂辉映跳海空。冉冉上升成弧盘,喷薄腾飞出波涛。
霞光煜烁山脉明,峰恋巧石入眼底。雾海云烟渐稀淡,置身峰顶望八方。
千峰竞秀艳雪装,万壑生烟紫气来。远眺玉带曲又折,如练弯弯千万里。
近观链锁连对扣,永结同心百年合。日上中天下莲峰,松岩峥嵘迎冬装。
龟蛇二将守云梯,穿行莲洞到鳌鱼。回望莲峰如绽放,浮想连翩引人迷。
平天矼分前后山,前山雄伟后山秀。高旷平坦光明顶,黄山全景尽收底。
山中平原第一地,唯有此处第二峰。行云步雾向西北,远处巨岩惊人叹。
天设地造飞来石,疑是天上遗珍珠。后山佳丽萃两海,峰为主体松为辅。
白云游道新开凿,独具匠心艺术品。峭石插天松奇美,赏心悦耳众人赞。
剪笋双峰梦幻景,一副泼墨山水画。排云亭上放眼望,群峰错列如戟剑。
云泛西海丹轮挂,金涛霞烟幻离奇。云涛夕照映寒林,灵石苍松卧幽谷。
红晖落至地平线,万道霞光直射空。银崖冰峰辉映雪,玉龙瑞鳞云蒸霞。
晶莹世界风光美,天上人间无此景。离别西海到北海,散花坞里雪满身。
天女散花冬不开,擎天妙笔长松花。天然一枝生花笔,画遍奇峰入美景。
当晚落宿狮林馆,身心疲劳睡一宵。传闻清凉日出美,号称黄山第一台。
次日未明到狮峰,峰腰三面凌空挂。清凉台下雾烟锁,瞻首目眺向东方。
旭日初升惊拍岸,峡谷生烟峰林移。十八罗汉朝南海,云舒云卷佳绝境。
雾动山移仙境美,维妙维肖赞叹奇。如此仙景道不得,黄山奇观第一绝。
清凉峰顶势平坦,一块巧石独踞旁。猴子观海望太平,不知站此为何思?
北海美景多姿,众多巧石藏幽秀。游客到此停留久,不到狮峰不见踪。
东行数里遇奇峰,三面临空风光胜。峰顶奇松遍布群,尤以此峰最独特。
山下沟壑深幽险,谷底生烟醉颜容。悬崖千丈壁如削,风云变幻石满目。
始信黄山天下奇,千载叫绝始信峰。石笋矼石拔地起,如同身在石林中。
别处一步一叫绝,唯此一步十叫绝。两目相看处处惊,箨龙无数不知名。
北下三亭观巧石,栩栩如生天然美。松谷草堂刻石多,叠障峰下境幽雅。
翡翠池影艳多姿,五龙潭水色各异。芙蓉庵上岭秀妍,宛如初放四时开。
南上白鹅岭坦平,下道皮蓬怪石奇。双猫捕鼠僧药,喜鹊登梅狗望月。
云古禅寺峰峦重,山庄周围溪谷寒。名品毛峰出产地,赏游至此莫忘尝。
黄杉铁杉连壁合,一体两物别有趣。九龙飞瀑撑天挂,悬流落成千丈玉。
翡翠谷中形态美,五光十色彩池群。古木参天多变化,怪石交错道坎坷。
曾有男女三十六,互相克服出峡谷。缘结伴侣成十对,从此被称情人谷。
黄山漫游终告别,将身离去心却留。唯有身临其境界,方知自然造化绝。
徐公慨叹观止矣,后人将话精炼为: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
游山要游徽黄山,不到黄山憾一生。天下游子痴绝处,无梦神游到徽州。
“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这句诗确实出自《漫游黄山仙境》这首诗。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