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颇的成语典故_廉颇的成语典故有哪些
1.关于廉颇&蔺相如的成语故事
2.和廉颇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3.有哪描写廉颇的成语?
4.《将相和》廉颇主要事迹
5.渑池之功的意思是什么
6.关于廉颇的成语有什么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1
成语负荆请罪
读音fu jīng qǐng zui
释义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近义词翻然悔悟、引咎自责、肉袒负荆
反义词死不悔改、一意孤行、兴师问罪
故事译文渑池会结束以后,由于蔺相如功劳大,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是赵国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而蔺相如只不过靠能说会道立了点功,可是他的地位却在我之上,况且相如本来是个平民,我感到羞耻,在他下面我难以忍受。并且扬言说:我遇见相如,一定要羞辱他。相如听到后,不肯和他相会。相如每到上朝时,常常推说有病,不愿和廉颇去争位次的先后。没过多久,相如外出,在回车巷远远看到廉颇,相如就掉转车子回避。于是蔺相如的门客就一起来直言进谏地说:我们所以离开亲人来侍奉您,就是仰慕您高尚的节义呀。如今您与廉颇官位相同,廉老先生口出恶言,而您却害怕躲避他,您怕得也太过分了,平庸的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是身为将相的人呢!我们这些人没出息,请让我们告辞吧!蔺相如坚决地挽留他们,说:诸位认为廉将军和秦王相比谁厉害?回答说:廉将军比不了秦王。相如说:以秦王的威势,而我却敢在朝廷上呵斥他,羞辱他的群臣,我蔺相如虽然无能,难道会怕廉将军吗?但是我想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攻打赵国,就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在呀,如今两虎相斗,势必不能共存。我所以这样忍让,就是为了要把国家的急难摆在前面,而把个人的私怨放在后面。蔺相如的话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静下心来想了想,觉得自己为了争一口气,就不顾国家的利益,真不应该。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蔺相如见廉颇来负荆请罪,连忙热情地出来迎接。从此以后,他们俩成了好朋友,同心协力保卫赵国。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2负荆请罪的成语典故
“负荆请罪”这则成语的荆是落叶丛生灌木,高四五尺,茎坚硬,可作杖。背着荆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这个成语来源于《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战国时代,赵惠文王因蔺相如办外交有功,拜蔺相如为上卿,官位在廉颇大将之上。廉颇因此心中不快,觉得自己功劳卓着,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侮辱蔺相如。相如知道后,不愿意和廉颇争位次先后,便处处留意,避让廉颇,上朝时称有病,以便回避。有一次,蔺相如乘车外出,远远望见廉颇的车子迎面而来,急忙叫手下人把车赶到小巷里避开。相如手下的人便以为相如害怕廉颇,非常气愤。蔺相如对他们解释说;“秦国这样强大,我都不怕,廉将军又有什么可怕呢?所以我想,强横的秦国今天之所以不敢对我们赵国轻易用兵,只是因为赵国有我和廉将军两人。如果我和廉将军两人不能和睦相处,互相攻击,像老虎一样相斗,结果必定有一虎受伤,秦国就会趁机侵略赵国。我所以对廉将军避让,是因为我把国家的安危放在前头,不计较私人的怨恨。”
蔺相如这番话,使他手下的人极为感动。相如手下的人也学习蔺相如的样子,对廉颇手下的人处处谦让。此事传到了廉颇的耳中,廉颇为相如如此宽大的胸怀深深感动,更觉得自已十分惭愧。于是脱掉上衣,在背上绑了一根荆杖,请人领到相如家请罪,并沉痛地说;“我是个粗陋浅薄之人,真想不到将军对我如此宽容。”
蔺相如见廉颇态度真诚,便亲自解下他背上的荆杖,请他坐下,两人坦诚畅叙,从此誓同生死,成为至交。
成语负荆请罪的典故3负荆请罪的典故: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拼命打仗,建功立业,功劳和资历难道还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怎么地位倒比我还高!廉颇越想越不服气,就对别人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颜色看看,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而且蔺相如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的车驾从前面来了,他就叫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赵国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而我和廉颇两人就好比是赵国的两只老虎,我们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向蔺相如道歉,请蔺相如鞭打自己。
蔺相如上前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还给廉颇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他对廉颇说:“我从来没有怪罪过将军,心里知道将军是忠心为赵国的武将,我们文武一心,才能让赵国更加强大。”廉颇见识到了蔺相如的气度,心里十分的佩服。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更不敢欺侮赵国了。
负荆请罪的汉语词典解释:
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别人主动承认错误,并且为了表示诚意而自请严厉责罚。
●宋朱熹《答叶味道书》之二:「子静终不谓然,而其后子寿遂服,以书来谢,至有负荆请罪之语。」
●李存葆《高山下的花环》十四:「不过,有言在先,我老雷可不是来负荆请罪的!」亦作「负荆谢罪」。
●金马钰《满庭芳·谢咸阳王法师》词:「追悔无由,不免放效廉颇。专专负荆谢罪,望吾师、痛挞则个。」亦省作「负荆」。
●唐李复言《续玄怪录·李岳州》:「春官曰:‘诚知获罪,负荆不足以谢。’」
●清孔尚任《桃花扇和战》:「劝将军自思,祸来难救,负荆早向辕门叩。」
负荆请罪的近义词/反义词如下: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反义词:兴师问罪
用负荆请罪造句:
1 只怪我们用错了人,应当负荆请罪。
2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谱写了将相和的美谈。
3 昨天言语多有冒犯,今天特来负荆请罪,请您多包涵。
4 我今特来寻贤弟,负荆请罪造。
5 当年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是有感于蔺相如的宽容大度。
6 追究起来,这事错在你,赶紧负荆请罪去吧!
7 考试没考好,又故意隐瞒,事发,我只好负荆请罪。
8 廉颇向蔺相如负荆请罪,以求对方谅解。
9 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家喻户晓。
10 对于他负荆请罪,勇于悔改的作法,我深感钦佩。
关于廉颇&蔺相如的成语故事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基本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 处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和廉颇有关的成语有哪些?
负荆请罪
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齐、楚、燕、韩、赵、魏.秦,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有哪描写廉颇的成语?
1、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2、登门谢罪?[ dēng mén xiè zuì ]
意为:知道自己错了,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
3、肉袒负荆?[ ròu tǎn fù jīng ]
赤裸上身,背着荆条请罪,表示愿受责罚
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4、面缚舆榇?[ miàn fù yú chèn ]
面缚:反绑着手面向胜利者,表示放弃抵抗;舆榇:把棺材装在车上。表示不再抵抗,自请受刑。这是古代君主战败投降的仪式。
5、面缚衔璧?[ miàn fù xián bì ]
两手反绑而面向前,口含碧玉以示不生。古人用以表示投降请罪。
《将相和》廉颇主要事迹
负荆请罪 [fù jīng qǐng zuì]
基本释义 负:背着;荆:荆条。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出 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赵国大将廉颇与上卿蔺相如不和;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处处表示退让。“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
历史典故
战国时期,赵国有一文一武两个得力的大臣。武的叫廉颇,他英勇善战,多次领兵战胜齐、魏等国,以英勇善战闻名于诸侯。文的叫蔺相如,他有勇有谋,面对强悍的秦王临危不惧。他两次出使秦国,第一次使国宝和氏璧得以完璧归赵,第二次是陪同赵王去赴秦王的“渑池之会”,两次都给赵国争回了不少面子,秦王也因此而不敢再小看赵国了。于是,赵王先封他为大夫,后封他为上卿,地位在大将廉颇之上。
廉颇对蔺相如很不服气。他想:蔺相如有什么能耐,无非是会耍几下嘴皮子,我廉颇才是真正的功臣呢!他对手下的人说:“我要是见到了蔺相如,一定要让他尝尝我的厉害,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这话传到了蔺相如的耳朵里,他干脆装病不去上朝,避免与廉颇发生冲突。他还吩咐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的手下,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可是冤家路窄,一次,蔺相如出门办事,正碰见廉颇远远地从对面过来,蔺相如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让廉颇的车马先过去。
蔺相如的手下气坏了,纷纷责怪蔺相如胆小,害怕廉颇。蔺相如笑了笑,说:“廉颇和秦王哪个厉害呢?”手下说:“当然是秦王厉害了。”蔺相如接着说:“我连秦王都不怕,还会怕廉颇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难免有一只要受伤,这就给秦国制造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所以,我宁可忍让一点儿。”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他感到非常惭愧。一日,他裸着上身,背着荆条,跑到蔺相如的家里去请罪。蔺相如连忙把廉颇扶起。从此,两人成了最要好的知心朋友,一文一武,共同保卫赵国。
渑池之功的意思是什么
1、负荆请罪 赵王看重蔺相如,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2、典故: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贿赂使者,使者看到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回来报告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用现在的意思是年轻时很能干的人到老了是否还能像年轻时一样
3、完璧归赵 白话战国时候,赵王得到了一块名贵宝玉“和氏璧”。这件事情让秦国大王知道了,他就写了封信,派人去见赵王,说秦王愿意用十五座城来换那块宝玉。 赵王看了信,心里想,秦王一向是只想占便宜,不肯吃亏的人。这一次怎么这么大方呐?要不答应吧,怕秦国兴兵来进攻,要答应吧,又怕上当。他想来想去拿不定主意,就跟大臣们商量。大臣们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蔺相如知道了,对赵王说:“大王,让我带着‘和氏璧’去见秦王吧,到那里我见机行事。如果秦王不肯用十五座城来交换,我一定把‘和氏璧’完整地带回来。”赵王知道蔺相如是个又勇敢又机智的人,就同意他去了。 蔺相如到了秦国,秦王在王宫里接见了他。蔺相如双手把“和氏璧”献给秦王。秦王接过来左看右看,非常喜爱。他看完了,又传给大臣们一个一个地看,然后又交给后宫的妃子们去看。 蔺相如一个人站在旁边,等了很久,也不见秦王提起割让十五座城的事儿,知道秦王根本没有用城换宝玉的诚意。可是宝玉已经到了秦王手里,怎么才能拿回来呢?他想来想去,想出了一个计策,就走上前去,对秦王说:“这块‘和氏璧’看着虽然挺好,可是有一点小毛病,让我指给大王看。”秦王一听有毛病,赶紧叫人把宝玉从后宫拿来交给蔺相如。 蔺相如拿着“和氏璧”往后退了几步,身子靠在柱子上,气冲冲地对秦王说:“当初大王差人送信给赵王,说情愿拿十五座城来换赵国的‘和氏璧’。赵国大臣都说,千万别相信秦国骗人的话,我可不这么想,我说老百姓还讲信义呐,何况秦国的大王哩!赵王听了我的劝告,这才派我把‘和氏璧’送来。方才大王把宝玉接了过去,随便交给下面的人传看,却不提起换十五座城的事情来。这样看来,大王确实没有用城换璧的真心。现在宝玉在我的手里。如果大王硬要逼迫我,我情愿把自己的脑袋跟这块宝玉一块儿碰碎在这根柱子上!”说着,蔺相如举起“和氏璧”,对着柱子,就要摔过去。 秦王本来想叫武士去抢,可是又怕蔺相如真的把宝玉摔碎,连忙向蔺相如赔不是,说:“大夫不要着急,我说的话怎么能不算数哩!”说着叫人把地图拿来,惺惺地指着地图说:“从这儿到那儿,一共十五座城,都划给赵国。”蔺相如心想,秦王常常会耍鬼把戏,可别再上他的当!他就跟秦王说:“这块‘和氏璧’是天下有名的宝贝。我送它到秦国来的时候,赵王斋戒了五天,还在朝廷上举行了隆重的送宝玉的仪式。现在大王要接受这块宝玉,也应该斋戒五天,在朝廷上举行接受宝玉的仪式,我才能把宝玉献上。”秦王说:“好!就这么办吧!”他就派人送蔺相如到旅店去休息。蔺相如拿着那块宝玉到了公馆里。就叫一个手下人打扮成一个买卖人的样儿,把那块宝玉包着,藏在身上,偷偷地从小道跑回到赵国去了。至于秦王会把他怎么样,他一点也没有考虑。后来秦王发觉这件事,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想发兵攻打赵国吧,赵国在军事上作了准备,怕打不赢。最后秦王只好放蔺相如回到赵国去。
关于廉颇的成语有什么
渑池之功的意思是为国家立下汗马功劳,成语介绍如下:
一、成语简介:
渑池之功是中国成语典故,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则成语本指战国时赵国蔺相如在渑池会上不畏秦王,为赵国立下功勋,后泛指为国立下巨大功勋。
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传》秦王使使者告赵王,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蔺相如亦曰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不敢动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后人由此提炼出成语渑池之功。
二、成语典故:
秦王派使臣告诉赵王,打算与赵王和好,在西河外渑池相会。赵王害怕秦王不去。廉颇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既软弱又怯懦。赵王于是动身赴会,蔺相如随行。
廉颇送到边境,跟赵王辞别时说:大王这次出行,估计一路行程和会见的礼节完毕,直到回国,不会超过三十天。如果大王三十天没有回来,就请允许我立太子为王,以便断绝秦国要挟赵国的念头。
赵王同意廉颇的建议,就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喝酒喝得高兴时说:我私下听说赵王喜好音乐,请赵王弹弹瑟,赵王就弹起瑟来。秦国的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某日,秦王与赵王会盟饮酒,命令赵王弹瑟。
蔺相如走向前去说:赵王私下听说秦王善于演奏秦地的乐曲,请允许我献盆缶给秦王,请秦王敲一敲,借此互相,秦王发怒不肯敲缶。在这时蔺相如走上前去献上一个瓦缶,趁势跪下请求秦王敲击。
秦王不肯敲击瓦缶,蔺相如说:如大王不肯敲缶,在五步距离内,我能够把自己项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身边的侍从要用武器攻击蔺相如,蔺相如瞪着眼睛呵斥他们,他们都被吓退了。于是秦王很不高兴,为赵王敲了一下瓦缶。
直到酒宴结束,秦王始终未能占赵国的上风,赵国又大量陈兵边境以防备秦国入侵,秦军也不敢轻举妄动。渑池会结束后回到赵国,因为蔺相如功劳大,赵王任命他做上卿,位在廉颇之上。
禁中颇牧
拼音: jìn zhōng pō mù 简拼: jzpm
解释: 廉颇、李牧皆战国时赵国守边御敌之良将。唐宣宗时,党项扰河西,翰林学士毕諴上破羌条陈甚悉,帝大悦,曰:“吾将择能帅者,孰谓颇牧在吾禁署,卿为朕行乎!”于是拜諴为邠宁节度使、河西供军安抚使。諴于任内多所建树。事见《新唐书·毕諴传》。后以“禁中颇牧”比喻宫廷侍
发上冲冠
拼音: fā shàng chōng guàn
解释: 犹言发上指冠。语本《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倚柱,怒发上冲冠。”
成语故事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为得到赵国的和氏璧,便允诺赵惠王以15座城池交换。迫于秦国势力,赵王派蔺相如带和氏璧去交换,秦王闭口不谈城池的事,蔺相如用计夺回和氏璧,并怒发冲冠地说:“如果不以城池交换,我就与和氏璧同归于尽。”。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