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楚霸王举鼎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2.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齐桓公的老马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3.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姜子牙娶媳妇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4.历史典故的歇后语故事

5.歇后语的介绍

歇后语的历史介绍怎么写_歇后语大全人物历史

这三个歇后语都出自《三国演义》

当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在官渡之战打败袁绍,雄踞黄河流域后开始了统一天下的生涯。第一站灭掉刘表(刘备称他为哥哥)追着刘备的屁股打,刘备逃往夏口(刘表的儿子在那里驻守)。曹操顺长江而下攻打孙权,刘备孙权在长江南岸建立基地联合起来抵抗曹操。孙权手下的三军大臣是周瑜,当时曹操号称85万大军(实际上也不过二三十万),而孙刘两家才几万军队。为了取得胜利,周瑜用计使曹操大船首尾相连,并跟黄盖商量用苦肉计--让黄盖故意在开军事会议的时候大骂周瑜胆小如鼠不敢出兵,周瑜下令棒打黄盖。之后黄盖以此为接口写信给曹操,说要协粮船来投靠曹操。{一个愿打一个愿埃}

再后来就是黄盖押运满载干草的“粮船”顺风向曹操的铁锁链周进发,并一举烧毁了曹操的大船。这就是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来的凶败的惨}

曹操失败后需要迅速逃回北方,而此时多智而近妖的诸葛亮计算曹操毕走华容道,并让关羽在葫芦口劫杀曹操。{不出所料}

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楚霸王举鼎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答案: 歇后语:陈世美当驸马———喜新厌旧。

历史故事:据戏曲《秦香莲》叙述:陈世美当了驸马,宠爱新欢,遗弃发妻秦香莲,当她千里迢迢赴京寻夫时,陈忘了秦的恩情,不仅不认,反而斥责、驱出,还要杀妻灭口,并派人持刀追杀之,未果。秦香莲遇救后,状告开封府尹包公,包公根据其罪行,不畏公事公办,腰铡了陈世美。比喻见异思迁,以怨报德。

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齐桓公的老马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答案: 歇后语:楚霸王举鼎———力大无穷。

历史故事:楚霸王即项羽。公元前206年2月,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以梁楚九郡作为自己的封地,建都彭城。同时又分封了十八个诸侯王。项羽小时候学书学剑都不太用功,愿学兵法。长大以后体格魁梧,身材高大,臂力过人能把大鼎举起来,是—位出类拔萃的人物。

关于历史故事的歇后语 姜子牙娶媳妇歇后语及历史故事

答案: 歇后语: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历史故事:《韩非子·说林上》记述:齐桓公带领管仲、隰朋出兵攻打一个小国孤竹。春天出征至冬季才返回。当时桓公等人,在当地叫“迷谷”的地方迷失道路,无法再走,管仲献计,挑选军中几匹老马驾车带路。于是放任老马行走,众皆从之,果然找到了归路。比喻觉察到自己的错误,而及时纠正。

历史典故的歇后语故事

答案: 歇后语:姜子牙娶媳妇———老来喜。

历史故事:《封神演义》第15回描写:姜子牙原是东海许州人氏,曾在昆仑山跟元始天尊修行为徒达40年后,奉师命下山助周灭商,时年72岁。姜下山后先住在结义兄弟宋异人家,宋劝其成家,又主动代聘马家庄马员外的六十八岁"黄花闺女"为妻。于是姜子牙择选吉日,迎娶马氏过门,洞房花烛成就夫妻。正是:六十八岁黄花女,七十二岁做新郎。比喻老年欣逢甚事。

歇后语的介绍

导语:歇后语是约定俗成的熟语,是对于某一事物或现象的精到看法。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历史歇后语,欢迎大家阅读开场!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1: 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典故出自晋?苻朗《苻子?方外》,文载:?太公涓钓于隐溪,五十有六年矣,而未尝得一鱼。鲁连闻之,往而观其钓焉。太公涓跪石隐崖,不饵而钓,仰咏俛吟,及暮而释竿。?

今多比喻心甘情愿的落入别人的谋划。类似的故事有?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2:齐桓公的老马?迷途知返

迷途:迷失道路;返:回来。迷了路知道回来。比喻发觉自己犯了错误,知道改正。

出处: 《三国志?魏志?袁术传》:?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是非常有名的'。虽然其家世代为官,但他八岁丧父,十二岁丧母,家境非常贫寒。而陶渊明人穷志不短,勤奋读书。后来,他在叔父的引荐下成为彭泽(今属江西)县令。然而,陶渊明本性热爱自然,上任没几天便思念故土,想辞官归去。他觉得,出来当官只是为了糊口,可衣食无忧之后却由于所做之事违反了内心本意,非常痛苦。不久,陶渊明的妹妹在武昌(今河北鄂城)去世。他想立刻去吊唁,于是辞去了官职。就这样,陶渊明仅当了八十多天的官就又过上了田园生活。又据记载,陶渊明是因不肯屈从于郡里派来的一个盛气凌人的督邮,才交出官印,隐居田园的。陶渊明隐居后,便写下了《归去来兮辞》,也就是成语迷途知返的出处。在这篇赋的序中,他总结了自己走过的生活道路,认识到过去虽已无可挽回,但未来的事还来得及弥补。意思是出来当官已错,现在归隐还来得及。自己确实迷失了道路,好在虽迷了路但还知道回来。他的许多田园诗正是在此之后创作出来的。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3:赵括打仗?纸上谈兵

纸上谈兵[zhǐ sh?ng t?n bīng]:在纸面上谈论打仗。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也比喻空谈不能成为现实。

纸上谈兵?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大将赵奢曾以少胜多,大败入侵的秦军,被赵惠文王提拔为上卿。他有一个儿子叫赵括,从小熟读兵书,张口爱谈军事,别人往往说不过他。因此很骄傲,自以为天下无敌。然而赵奢却很替他担忧,认为他不过是纸上谈兵,并且说:?将来赵国不用他为将罢、如果用他为将,他一定会使赵军遭受失败。?果然,公元前259年,秦军又来犯,赵军在长平(今山西高平县附近)坚持抗敌。那时赵奢已经去世。廉颇负责指挥全军,他年纪虽高,打仗仍然很有办法,使得秦军无法取胜。秦国知道拖下去于己不利,就施行了反间计,派人到赵国散布?秦军最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将军?的话。赵王上当受骗,派赵括替代了廉颇。赵括自认为很会打仗,死搬兵书上的条文,到长平后完全改变了廉颇的作战方案,结果四十多万赵军尽被歼灭,他自己也被秦军箭射身亡。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4:鲁班皱眉头?别具匠心

别:独特的;具:具有;匠心:巧妙的心思。常指文学艺术上或其他方面具有创造性的与众不同的巧妙构思。也作?独具匠心?、?匠心独运?。

[语出] 唐?王士源《孟浩然集序》:?文不按古;匠心独妙。?

关于历史典故的歇后语5:陈胜扯旗?揭竿而起。

陈胜字涉,阳城人,秦二世元年(前209)被征屯戌渔阳,与阳夏人吴广在蕲县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为旗,举起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大旗。在陈县(今淮阳)建立张楚,声势浩大,震撼暴秦。起义失败后,被车夫庄贾,部将吕臣又斩庄贾,迁葬陈胜于芒砀山。西汉以陈胜首倡反秦之功,高祖时为涉置守冢30家,免其赋税杂役,以守护墓地,东汉后渐废。

1歇后语是中国劳动人民自古以来在生活实践中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它由前后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起“引子”作用,像谜面,后一部分起“后衬”的作用,像谜底,十分自然贴切。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通常说出前半截,“歇”去后半截,就可以领会和猜想出它的本意,所以就称为歇后语。汉文明源远流长。五千年历史沧桑的沉淀、淬炼、凝聚成绝妙的汉语言艺术。其中歇后语以其独特的表现力。给人以深思和启迪,千古流传。反映了华夏民族特有的风俗传统和民族文化,品味生活,明晓哲理,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