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君子三戒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2.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为什么第一戒就是戒色?网友看后默默戒撸了!

3.论语新视界150|君子三戒:戒色、戒斗、戒得

4.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怎样理解?

5.君子三戒什么意思?君子三戒怎么读?

君子三戒是指哪三个_君子三戒

孔子这一生,做过大官,但却没做过什么大事。他删改过一些书,增补过一些音乐,赞颂过一些词句,还编辑过一些故事,但这些都没什么了不起,做过同样事的人不少。

子曰认为,孔子最了不起的地方,是他教育了一批弟子。这些弟子,把孔子的思想又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了下来,让更多的人,从中有所得。对于人生,孔子就悟到人应有“三戒”,即“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具体是什么意思?子曰接下来就来一一解析:

第一戒:少戒色

很多人一看这句话,会误认为孔子想表达“年轻人不要沉迷恋爱”,其实这个“色”,不只包含男欢女爱,还包含犬马声色的物欲。那这句话放在今天还实用吗?

子曰觉得这句话非常有道理,确实应该“少戒色”。因为人年纪越大,你越会发现“爱情”不是生活的全部,它只是其中一个调味剂,而且这个调味剂太容易离我们而去。年轻人本来就不太自律,且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如果过度沉迷于爱情,或是对他人充满幻想,那蹉跎的只能是自己的时间。

同时,不管人生的任何阶段,我们都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物质贵贱来定义自己的高低,始终归于虚妄。年轻时,把时间用在能给自己“赋值”的事上,以后就算有遗憾,也比后悔来得强。

第二戒:中戒斗

孔子在四十岁时,思想越发成熟。他总结了游历所得,形成了一套自己的理论,他将其命名为“仁”。

孔子认为,做人需厚道,不宜逞凶斗狠,就算相互有隔阂,那也是一顿饭、一壶酒的事。人至壮年,事业处在上升期,妻儿老小都得养,压力很大那是自然。

最怕一些人定力不够,把心里积压的一股子怨气,用在人事争斗上。然而事实证明,争强斗狠的人,往往成不了大气候。这种人往往囿于“小池子”,对小事锱铢必较,将宝贵的时间用在算计别人上,争来争去得到的不过是小利。

子曰觉得,壮年时期是我们人生的黄金期,不如把心胸打开,放下攀比心和胜负欲,遵循“不与俗人争利,不与文人争名,不与无谓人争闲气。”的“三不争”原则。将每一步走稳,自然能走出羊肠小道,踏上人生的康庄大道!

第三戒:老戒得

孔子在知天命的年纪里,又再一次周游列国。他已经没有以前的精力了,他头发花白,双目混浊,驼着背,奔走在一个个国家间。

史学家们最常用“悲惨”二字,来概括老年的孔子。的确,孔子的晚年,年年伤心。夫人去世时,他还在国外来不及回来。他最喜欢的弟子、儿子也先他而去,这些他所珍重的人,让他哭干了眼泪。孔子达到了“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境界,但他却变得一无所有。

君子三戒的成语解释及意思

君子的三戒三畏九思的作文如下:

在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君子之道是其精髓之一。君子,以其高尚的品德、深远的智慧和庄重的言行,为世人所景仰。而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更是对君子之道的深入阐述,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守的准则。

首先,君子的三戒是指少言、戒怒、戒奢。少言,意味着说话要有分寸,不可妄言妄语,以保持沉稳、内敛的品质。戒怒,意味着要心平气和,不轻易发脾气,以保持冷静、理智的头脑。戒奢,意味着要节俭、朴素,不追求奢华,以保持谦逊、清廉的品质。

其次,君子的三畏是指畏天命、畏大人、畏圣人之言。畏天命,意味着要对自然规律有敬畏之心,不可违背天理。畏大人,意味着要对长辈、领导有敬畏之心,尊重他们的意见和决策。畏圣人之言,意味着要对经典著作有敬畏之心,遵循圣人的教诲,不断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

最后,君子的九思是指思患、思危、思未易、思行、思止、思急、思后、思得失。思患、思危,意味着要提前预测到可能出现的困难和危险,做好应对准备。思未易,意味着要认识到事情的变化性,不可固执己见。

思行、思止,意味着要谨慎思考自己的行为,既要做到行而有度,又要懂得适可而止。思急、思后,意味着要考虑到事情的紧急情况和后果,做到心中有数。思得失,意味着要权衡利弊得失,做出明智的决策。

综上所述,君子的三戒、三畏和九思是我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遵循的准则。通过遵守这些准则,我们可以更好地提升自己的品德修养和道德水平,成为真正的君子。同时,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多的启示和指导。

君子三戒的意义

1、戒色:这是指君子应该避免沉溺于女色,以保持身心清净,不受*欲的干扰。同时,这也是一种对自己的身体和精神的保护,避免因过度纵欲而损害身体健康和浪费精力。

2、戒斗:这是指君子应该避免与人争斗,不要因为一些琐事或个人恩怨而产生争执或冲突。争斗不仅会浪费时间和精力,还可能破坏人际关系,影响自己的声誉和形象。通过避免争斗,君子可以保持平和的心态和冷静的头脑,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问题。

3、戒贪:这是指君子应该避免贪婪和过分追求物质财富的行为。贪婪会使人失去自己的本性和尊严,为了追求物质利益而不择手段,甚至损害他人的利益。通过戒贪,君子可以保持自己的道德品质和人格尊严,同时也可以获得更多的内心平静和自由。

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为什么第一戒就是戒色?网友看后默默戒撸了!

君子三戒

拼音:jūn zǐ sān jiè

出处:《论语·季氏》

内容:戒色,戒斗,戒贪图

释意: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应戒万事万物的诱惑;壮年时戒争斗;老年时戒贪图。

论语新视界150|君子三戒:戒色、戒斗、戒得

孔子《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年少时,血气还不稳定,要戒色(这里的色也引申为外部诱惑);壮年时,血气方刚,要戒除与人争斗;年老时,血气衰弱,要戒除贪得无厌,懂得舍得之道。这就是孔子所说的君子三戒,为什么第一戒就是戒色呢?

一、万恶*为首

“万恶*为首”,一点都不是危言耸听! 道家文化主张要修精气神,认为有男女*欲会损精气,在兰陵笑笑生的《》中,以道家神仙吕洞宾之名写过一首诗,劝导世人不要邪*:佳人体似酥,腰间仗剑斩愚夫,虽不教君人头落,暗地使人骨髓枯。 佳人就是十六岁的少女,身体那叫一个酥软啊,可这身体却能使头落,骨髓枯。

当然,有人会说,孟子还说“食也”,好色,是人的天性啊。可是,中国主流的儒释道文化都是不主张纵欲的,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又讲“克己复礼”,人有是正常的,但是要学会克制;道家在的问题上,也是不主张恣意纵欲,正所谓“顺则人,逆则仙”,也就是说想要得道成仙就不能顺从自己的欲望;对于佛家来说,戒邪*更是诸大戒之一。

二、色字头上一把刀

中国 有一句俗话:“色字头上一把刀,石榴裙下乱葬岗!”这是劝诫人们不要过分沉迷于女色,女色就是悬在头上的刀,随时就可能掉落让人丧命。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人因色而锒铛入狱乃至丧命,看那些被打落的马的大小老虎们,哪个背后没有三五个。甚至,很多正是因为为了满足包养,满足的要求铤而走险,贪污受贿。所以说,老祖宗的话不会错:酒是穿肠毒药,色是刮骨钢刀,财是下山猛虎,气是惹祸根苗。?危害,如此之大,那么,当如何戒色呢?

三、如何戒色

1、反省己身

关于如何戒色这个话题,有“千古完人”美誉的曾国藩给我们作出了榜样。人没有生而为圣贤的,曾国藩也不是,曾国藩非但不是圣贤,反而在年青时候还是一个很好色的人,据说是一个看到美女眼睛都挪不开的人,还曾因为垂涎朋友小妾姿色而出丑,那么,曾国藩是如何“自我修炼”最终超凡脱俗,成为一代圣贤的呢?

曾国藩就是靠的反省自身,他认识到人的情欲一旦膨胀就覆水难收,难以建功立业。所以就通过记日记的习惯每天来反省自己,比如今天做了什么事,哪些该做,哪些不该做,有没有动色心等等。并且,他后来飞黄腾达之后,也不纳妾,生活作风上也严格自律。所以,反省是个好方法,孔子不也说“吾日三省吾身”,我们不妨也每日反省下自己。

2、克己复礼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于男女关系的教诲,《孟子·离娄上》:“淳于髡曰:‘男女授受不亲,神情民?’孟子曰:‘礼也’” ;《三字经》云:“见妇女,莫狂悖,人有姊,已有妹”;古圣贤教人“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古人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这些话在今天很多人看来就是迂腐的笑话,为世人所不屑,这不是要人断子绝孙么,古人不是这个意思,正常的夫妇男女关系,古圣人是不反对的,孔子也说“男女人之大欲”,这些话只是告诉你遵守礼节。礼是什么?礼是大家的关系,大家的态度;节是什么呢?节就是节制,有分寸。

3、淡泊明志

诸葛亮在给儿子诸葛瞻的家书《诫子书》中有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淡泊,就是淡泊名利,和包括的一切欲望,欲望特别是低级的欲望就会让人丧失志向。宁静是内心的平静,如果心中满满的情欲,怎么宁静的下来呢!孟子也说“嗜欲深则天机浅,物欲少则心智明”,欲望,当然包括低级的会让人变傻。所以,青年人聪明敏锐要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就更应该避免低级的感官的享受。

小结:

当然,这里的色指的是邪*,是不正当的男女关系,孔子亦云:““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孟子也说“食色,性也”,古圣人们从来没有不尊重自然和人的本性,不然“洞房花烛夜”怎么能成为四大喜事之一?所以,洞房花烛夜这样的色美好的,所以,我们不是说要对“色”讳莫如深,更不是谈变,而是要懂得节制不合理的欲望,避免沉迷。

/完/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戒色,中戒斗,老戒得,怎样理解?

在上位的君子,或者正在努力修养成为君子的人,要“三戒”。

第一戒:年少戒色。男子十五六岁的时候,生理逐渐成熟,强盛,但是还没达到身体完全成熟的时候,也就是“血气未定”。这个时候,要有节制。俗话说:“色是刮骨钢刀。”年少时沉迷于色,一是对身体有损害,二是容易失去人生的方向。

第二戒:壮年戒斗。男子到二十岁以上,身体强壮,血气方刚,好争强,情绪容易激动,往往一言不和,拳头相见,不仅对自己造成伤害,给他人造成伤害,也影响了社会治安和社会和谐。

第三戒:老年戒得。年老之时,如果贪欲不除,容易做出违法之事。特别是一些有一定官职的人,年老而无积大财,容易利用职权做出贪污腐化之事。当然,孔子的话里也包含着年老而不贪色的意思。年老体衰,血气衰弱,如果贪色,对身体的危害更大。

孔子之言,把一个人一生要注意的三件大事都说到了。这“三戒”,实在是都应当注意的事。

君子三戒什么意思?君子三戒怎么读?

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论语·季氏》)孔子将人生大体分为少、壮、老三个阶段,所谈“君子三戒”是从血气出发,但并未止于自然生命层面。孔子之后的注疏透显出“君子三戒”从养生到养志、以理胜气的理论发展路向。

少年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血属阴,气属阳,人的身体必须阴血阳气流行,始能维持生存。少年身体内的血气尚未充实,要戒的是之欲。孔子说的少年戒色,不仅仅是性的问题。少年对世界的观察,除了性以外,更主要的是由于对社会经验缺乏,导致对人间百态辨别不清,少年的轻狂易导致少年被很多事情所迷惑。

壮年时,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壮年时,血气正好刚强,难忍一朝之忿,与人争斗,必然召凶惹祸,故须戒斗。戒斗的积极意义,即是以此饱满的体力精神用于正当的事业。孔子所说的斗不是人们常见的斗殴。中年人体力和脑力已经成熟,偶尔产生殴斗也属正常。

老年时,血气既衰,戒之在得。老年的时候,血气开始衰落,要戒贪得无厌,就是要控制心里的欲望,要注重养心。得,勉强解释为贪求。老年血气已衰,体力不济,如贪求事功,希望有所得,不但身体不能适应,而且事情也办不好,所以要戒得。礼记曲礼说:七十曰老,而传。而传,就是要把事情交代出去,这就有戒得的意思。

君子三戒什么意思?君子三戒怎么读?

参考答案:

拼音:jūn zǐ sān jiè,简 拼:jzsj

成语解释:戒:戒规。君子有三条戒规:少年时戒美色;壮年时戒殴斗;老年时戒贪图。

成语出处:《论语?季氏》:“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这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常用程度:一般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