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贵君轻_民贵君轻是谁的思想

       下面,我将用我自己的方式来解释民贵君轻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让我们开始讨论一下民贵君轻的话题。

1.民贵君轻的意思是什么?

2.孟子的民贵君轻出自哪里

3.孟子为什么要提出民贵君轻?

4.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解释

5.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民贵君轻_民贵君轻是谁的思想

民贵君轻的意思是什么?

       “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翻译是上天生下百姓并为他们立了国君,让国君治理他们,不让他们丧失天性。出自《左传·师旷论卫人出其君》。

       原文节选:

       祁师旷侍于晋侯。晋侯曰:“卫人出其君,不亦甚乎?”对曰:“或者其君实甚。良君将赏善而刑*,养民如子,盖之如天,容之如地;民奉其君,爱之如父母,仰之如日月,敬之如神明,畏之如雷霆,其可出乎?夫君,神之主而民之望也。若困民之主,匮神之祀,百姓绝望,社稷无主,将安用之?弗去何为?天生民而立之君,使司牧之,勿使失性。有君而为之贰,使师保之,勿使过度。是故天子有公,诸侯有卿,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朋友,庶人、工、商、皂、隶、牧、圉皆有亲眼昵,以相辅佐也。善则赏之,过则匡之,患则救之,失则革之。自王以下各有父子兄弟以补察其政。史为书,瞽为诗,工诵箴谏,大夫规诲。士传言,庶人谤,商旅于市,百工献艺。故《夏书》曰:‘遒人以木铎徇于路,官师相规,工执艺事以谏。’正月孟春,于是乎有之,谏失常也。大之爱民甚矣,岂其使一人肆于民上,以从其*而天地之性?必不休矣。”

       师旷的这番议论,是针对卫国百姓驱逐了暴虐无道的卫献公而发的。卫国百姓驱逐卫献公,可以说是“水可以覆舟”的一个事例,如果站在统治者的立场,就可以说是真正的“犯上作乱”了。是不是也可以说,这是乱世之中的一线光明呢?

       儒家思想从来都认为国君、君子比百姓高贵,人生而有高低贵贱之分、这实际上为少数人在多数人头上作成威作福提共了依据.师旷所提出的“民贵君轻”,似乎把传统的观念颠倒过来了,强调以民为本。要为民众著想。

孟子的民贵君轻出自哪里

       孟子。

       孟子提出的社会政治思想。意为从天下国家的立场来看,民是基础,是根本,民比君更加重要。“民贵君轻”是孟子仁政学说的核心,具有民本主义色彩,对中国后世的思想家有极大的影响。

出处:

       (孟子对梁惠王问)曰:“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林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孟子·梁惠王上》)。

       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在其为民父母也?(《孟子·梁惠王上》)

孟子为什么要提出民贵君轻?

       原文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 《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谓而已矣。今恩足以及禽兽,而攻不至于百姓者,独何与?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物皆然,心为甚。王请度之!

       译文

       “尊重自己的长辈,由此而推及尊重别人的长辈;爱护自己的幼辈,由此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幼辈,这样治理天下就能运转于手掌之上了。 《诗》说: “在家做好妻子的榜样,也做好兄弟的榜样,用这样的风尚去治理国家。 这是说要以这样的仁心来推及别人罢了。 因此而知,广施恩泽就能保有天下,不能广施恩泽就连自己的妻儿也难以保护。 古代的圣明君王之所以能胜过一般的君王,没有什么诀窍,只是他们善于广施恩泽而已。

       现在大王的恩泽惠及禽兽,为什么偏偏不能惠及百姓呢? 称了才知道轻重,量了才知道短长,各种事物都是如此,心地仁厚浇薄更是如此。 请大王细加权衡吧。 老吾老: 前一 “老”字为意动用法,即以之为老,意为尊重老人。 幼吾幼: 前一 “幼”也是意动用法,即以之为幼,意为爱护,怜爱。 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 出于《诗 ·大雅 ·思齐》。 刑于寡妻: 作为妻子的榜样。 刑,同 "型 ,典型,榜样。 寡妻,国君的正妻。 权: 本义为秤锤,此处用作动词,意为称量。

       见解

       孟子所说,是要求齐宣王先从自我做起,即欲施行仁政的君王,和普通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他必须先有仁心,然后才会有人行,才会有仁绩。语曰:“一屋不少,何以扫天下? ”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仁爱因子,在自己的家中找不到仁爱元素,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任何仁爱气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意思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解释

       孟子的民本思想与他长期在稷下学宫有关。他在稷下学宫与各大思想家切磋学术,不断吸收当时各家的先进思想,从而提出了比较系统的民本思想。

       春秋战国时期,各国统治者的残酷剥削和专横统治,使得当时的社会矛盾空前激化,平民暴动不断发生,诸侯间相互攻伐。

       统治集团中的一些开明的政治家开始怀疑“天命”,并且提出要尊重人民,统治才能长久的思想。关于民本思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也都有各自的主张。

扩展资料:

       孟子的民本思想虽然不能和现代民本思想相提并论,但是对当代的意义则是肯定无疑的。孟子民本思想的核心是王道政治和井田经济。

       在孟子那里,“王道”就是先王之道,就是用仁义来治理天下。孟子提倡“王道”,要求统治者都能效法尧舜先王,反对为私利而采取恶劣手段,尤其反对各诸侯国之间的兼并战争。

       为了实现王道仁政,必须实行井田经济。孟子的井田制,是他的“治民之产”思想的一部分。他想通过实行井田,使人民有“恒产”。

       孟子的王道仁政和民贵君轻思想,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和社会变革中的作用,提出要把安排好人民的生活、解除人民的疾苦放在执政者的首位,并把争取民心看作政治得失的关键,这些思想都有合理的民主因素。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民本思想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谁说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为百姓最为重要,社稷(土地与谷物之神)次之,君王最轻。

出处

       

       这句话出自中国古代哲学家孟子的《尽心章句下》。

原文节选

       孟子曰:“大王之论仁也,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故得民而忘社稷,社稷弗害而王法不行;得社稷而忘民,民不祀则鬼神害之,王道不行;得民而得社稷,不忘二者,则天下归心而王道行矣。”

译文

       孟子说:“大王谈论仁德时,百姓最为重要,社稷次之,君王最轻。因此,如果只顾及百姓而忘记了社稷,社稷就不会有什么害处,但国法不会得以执行;如果只想到社稷而忘记了百姓,那么如果百姓不祭祀,鬼神会害他们,国家的政策也无法实施;只有同时得到百姓与社稷,且不忘这两者,才能使天下归心于你,王道才能真正实现。”

赏析

       这段话中,孟子通过强调“民为贵”来反对当时的封建思想,强调百姓的地位和重要性,认为国家和君主都是为了百姓服务的,而不是反过来。孟子还指出,如果国君忽略了社稷,社稷便无法发挥作用,如果只关注社稷而忽略了百姓,那么鬼神会惩罚百姓,国家的治理也无法实现,只有关注和保护百姓和社稷,才能让王道行之有效,天下安定。

创作背景

       孟子是中国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的思想代表了儒家学派的一部分,也对中国古代哲学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在当时,社稷是重要的神祇之一,被视为农业生产和国家安定的保障,而孟子的“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思想则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认为人民是国家的基础和根本。

注释

社稷:古代祭祀土地

生活启示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句话的意思是在国家的体系中,百姓是最为重要的,而土地与神祇则次之,而国君则最为轻微。这意味着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应该将最大的关注点放在民生上,而不是将自己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也可以从这句话中获得启示。尽管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但大多数人都认为道德与公正是至关重要的,因为这些原则是人类文明的基础。我们应该重视普通人的权益与福利,而不是将个人的私利放在第一位。我们的社会应该围绕着人们的需求和利益展开,而不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服务。

       此外,这句话还提醒我们,一个领导者的最终目的应该是为了公众的利益服务。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够真正的关注百姓的福利,而只是为了自己的私利而服务,那么他的统治将不会长久。只有真正关注人民福利的领导者才能够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从而达到国家繁荣稳定的目标。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说的。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出自《孟子》的《尽心章句下》。这句话的意思是百姓是最为重要的,然后是国家,而国君是最为不重要的,而这句话的本质也是反映了孟子他的“民本思想”的。

       “民贵君轻”成为后世广泛流传的名言,一直为人引用。国君和社稷都可以改立更换,只有老百姓是不可更换的。所以,百姓最为重要。

       孟子的思想与学说

       孟子认为老百姓才是国家的根本,只要老百姓过得安稳了,那么国家也是可以安宁的。孟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之一,他所写的《孟子》一书也是被朱熹列为四书之一的。孟子还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是和孔子并称为孔孟的人物,而孟子也在后来被追封为了亚圣,更是被韩愈视为继承孔子正统的人。

       而孟子所写的许多篇目,比如《鱼,我所欲也》、《寡人之于国也》、《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皆是成为我国后来读书人学习的经典著作之一。孟子的思想便是仁义,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但是也还要以礼相规矩,也是要以礼义去约束人的行为的。民本思想也是孟子对于国家和人民关系之间的一种讨论与认知。

       除了民本思想,孟子还有发展了孔子的仁政学说,并且将其作为了自己政治思想的核心理念。但是实际上孟子他的所有政治理念都是为封建统治阶级所服务的一种东西。孟子认为只要统治者去施行仁政,那么人民必然会拥护统治者的,但是如果统治者不去执行仁政,人民便会去推翻他、去反对他。

       而在教育上孟子也是继续发展了孔子的有教无类,并且他还将全民教育当成自己实现仁政的一种方法。孟子也很认可孔子的因材施教的方法,他认为在教育上要因人而异,所以冯友兰也是认为孟子的地位就像柏拉图在西方的地位一样。

       今天的讨论已经涵盖了“民贵君轻”的各个方面。我希望您能够从中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利用这些知识在将来的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果。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讨论,请随时告诉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