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祖七宗_九祖七宗的小说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解答有关九祖七宗的问题,希望我的回答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开始探讨一下九祖七宗的话题吧。
1.带九的好听的四字成语
2.佛教各宗派主张的不同是什么
3.祖字的四字成语
4.带一和九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5.表示“同一个祖宗”的词语有哪些?
6.莲宗九祖的莲宗九祖不同版本
带九的好听的四字成语
1. 带有九字的四字成语
八索九丘 八花九裂 为山九仞 轻重九府
二旬九食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沅江九肋
一生九死 一匡九合 一挥九制 养音九皋
羊肠九曲 言十妄九 四海九州
十捉九着 十转九空 十有八九 十死九活
十室九匮 十人九慕 十亲九眷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米九糠 十拷九棒 十成九稳
三回九转 三槐九棘 三跪九叩 三等九格
三等九般 七贞九烈 龙生九子 龙生九种
举十知九 九回肠 九宗七祖 九州四海
九蒸三熯 九折臂 九五之尊 九天九地
九死未悔 九死不悔 九世之仇 九仞一篑
九衢三市 九年之储 九流十家 九流宾客
九流百家 九九归原 九江八河 九间大殿
九间朝殿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凤引九雏 愁肠九转 一日九迁
一言九鼎 羿射九日 一岁九迁 一牛九锁
言重九鼎 箫韶九成 十拿九稳
天保九如 十生九死 四姻九戚 十年九不遇
十之八九 十病九痛 十室九空 三贞九烈
三教九流 十亲九故 三六九等 三旬九食
十羊九牧 齐烟九点 九天揽月 九鼎大吕
九鼎不足为重 九儒十丐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曲回肠 九牛二虎之力 九死一生 九流人物
九回肠断 九年之蓄 九原可作 九九归一
九转功成 九牛拉不转 九洲四海 九烈三贞
九垓八埏 回肠九转 鹤鸣九皋 含笑九泉
愁肠九回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九行八业
九天仙女 九泉之下 九牛一毫 九流三教
九鼎一丝 九变十化
2. 含有"九"字的四字词语九阍虎豹
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九九归一
三教九流
九曲回肠
九衢三市
九泉之下
九仞一篑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
九变十化
犹言变化无穷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九阍虎豹
同“九关虎豹”
九间朝殿
亦作“九间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
九间大殿
见“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九归一
见“九九归原”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
九烈三贞
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
九流宾客
谓身份、地位不同的各种客人
九流三教
同“三教九流”
九牛一毫
见“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仞一篑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九死一生
①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②谓十死其九。形容幸免于死的人很少。③谓濒临死亡。④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九霄云外
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
九行八业
泛指各种职业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喻久经熬炼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3. 带有九字的四字成语八街九陌
愁肠九回
含笑九泉
鹤鸣九皋
回肠九转
九鼎大吕
九垓八埏
九回肠断
九九归一
九烈三贞
九流人物
九流三教
九流十家
九年之蓄
九牛一毛
九曲回肠
九泉之下
九儒十丐
九世之仇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原可作
九洲四海
九转功成
举十知九
龙生九子
齐烟九点
三教九流
三六九等
三旬九食
三贞九烈
十病九痛
十拿九稳
十亲九故
十生九死
十室九空
十羊九牧
十之八九
四姻九戚
天保九如
箫韶九成
言重九鼎
一牛九锁
一日九迁
一岁九迁
一言九鼎
羿射九日
来源于:成语大全
4. 带有九的四字词语带有九的四字词语 :
九牛一毛、
十拿九稳、
九霄云外、
三教九流、
一言九鼎、
含笑九泉、
十有八九、
九五之尊、
三跪九叩、
九死一生、
九间朝殿、
九梁朝冠、
九州八极、
含笑九原、
阳九百六、
猫说九道、
二旬九食、
九攻九距、
四耗九丑、
九曲回肠、
鹤鸣九皋、
含恨九泉、
十不离九、
九宗七祖、
十眠九坐、
一夕九徙、
龙生九子、
八花九裂、
一语九鼎、
九疑仙人
5. 含九的四字成语.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十有八九: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十病九痛: 形容浑身病痛。
十转九空: 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赌博经常输钱。
十成九稳: 指相当稳妥可靠。
十捉九着: 比喻很有把握。
十之八九: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十年九不遇: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十眠九坐: 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十拏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同“十拿九稳”。
十室九匮: 匮,指财物匮乏。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
十人九慕: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十生九死: 形容历尽艰险。
十亲九眷: 指众多亲戚。
十亲九故: 故:老朋友。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十死九活: 形容难以幸存。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十拷九棒: 指严刑拷打。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槐九棘: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三等九般: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九叠云屏:
6. 九的四字成语大全九的四字成语大全 :
一日九回、
十年九涝、
九合一匡、
声闻九皋、
十拷九棒、
九回肠断、
九五之位、
九转功成、
一牛九锁、
箫韶九成、
力济九区、
齐烟九点、
九死不悔、
养音九皋、
九十其仪、
九棘三槐、
沅江九肋、
轻重九府、
一挥九制、
九天仙女、
九天九地、
阳九之厄、
九鼎一丝、
十死九生、
羊肠九曲、
九战九胜、
九鼎大吕、
十清九浊、
九蒸三熯、
十磨九难
7. 关于九位的四字成语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泉之下: 九泉:地下。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九死一生: 九:表示极多。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九霄云外: 九霄:高空。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九回肠: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比喻久经熬炼。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九天九地: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九死未悔: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九死不悔: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九世之仇: 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
九仞一篑: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比喻功败垂成。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年之储: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九流十家: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九流宾客: 先秦到汉初有法、名、墨、儒、道、阴阳、纵横、杂、农九种学术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
九流百家: 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同“九流一家”。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间大殿: 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同“九间朝殿”。
九间朝殿: 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亦作“九间大殿”。
九阍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同“九关虎豹”。
九合一匡: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称霸华夏,使混乱不安的政局得以安定。后用以形容有卓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九天揽月: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佛教各宗派主张的不同是什么
八街九陌 形容城市的街道纵横,市面繁华。
八九不离十 指与实际情况很接近。
愁肠九回 指悲愁频频在腹中萦绕,难于排遣。
含笑九泉 九泉:地下深处,旧指人死之后埋葬的地方。也作:“黄泉”。在九泉之下满含笑容。表示死后也感到欣慰和高兴...
鹤鸣九皋 九皋:深泽。鹤鸣于湖泽的深处,它的声音很远都能听见。比喻贤士身隐名著。
回肠九转 好象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九鼎不足为重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九鼎大吕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九垓八埏 垓:通“陔”,重,层;九垓:即九重天,天之极高处;埏:边际;八埏:指边际远之地。指天地的终极之处,即...
九回肠断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九九归一 绕了不少圈子,最后又还了原。
九烈三贞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九流人物 指社会上的各种人物。
九泉之下 九泉:地下。死人埋葬的地方,即在阴间。
九儒十丐 儒:旧指读书人。元代统治者把人分为十等,读书人列为九等,居于末等的乞丐之上。后指知识分子受到歧视和苛...
九世之仇 指久远的深仇。
九死未悔 纵然死上九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九死一生 形容经历很大危险而幸存。也形容处在生死关头,情况十分危急。
九天九地 原指天上的最高层和地的最深处。后比喻两者相差极远。
九天揽月 揽:采摘。到天的最高处去摘月。常形容壮志豪情。
九五之尊 九五:指帝位。旧指帝王的尊位。
九霄云外 在九重天的外面。比喻无限远的地方或远得无影无踪。
九原可作 九原:春秋时晋国卿大夫的墓地在九原,因称墓地;作:起,兴起。设想死者再生。
九洲四海 九洲:指中国;四海:古人认为,中国九州之久是一望无际的大海,此指中国以外的地方。指中国及四周以外的地...
九转功成 转:循环变华。原为道家语,指炼得九转金丹。后常比喻经过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而终于获得成功。
十拿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
十年九不遇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十亲九故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十生九死 形容历尽艰险。
十室九空 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十之八九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天保九如 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
箫韶九成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言重九鼎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十拿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
十年九不遇 比喻很少有,多年也难遇到一次。
十亲九故 形容亲戚朋友很多。
十生九死 形容历尽艰险。
十室九空 室:人家。十家有九家一无所有。形容人民大量死亡或逃亡后的荒凉景象。
十羊九牧 十头羊倒用九个人放牧。比喻官多民少,赋税剥削很重。也比喻使令不一,无所适从。
十之八九 比喻有极大的可能性。
四姻九戚 比喻亲戚极多。
天保九如 天保:《诗经·小雅》中的篇名;九如:该诗中连用了九个“如”字,有祝贺福寿延绵不绝之意。旧时祝寿的话,...
箫韶九成 箫韶:虞舜时的乐章;九成:九章。指箫韶音乐奏了九章。
行百里者半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愈接近成功愈要认真对待。
言重九鼎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比来九鼎也不算重。
一牛九锁 比喻无法解脱。
九变十化 指变化多端。
九鼎一丝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
九合一匡 合:聚集。匡:救助,帮助,拯救。“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省略语。原指春秋时代齐桓公多次会合各国诸侯,...
九回肠 形容回环往复的忧思。回肠:形容内心焦虑不安。
九阍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同“九关虎豹”。
九间朝殿 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亦作“九间大殿”。
九间大殿 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同“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归结到根本上。
九流百家 泛指各种学术流派。同“九流一家”。
九流宾客 先秦到汉初有法、名、墨、儒、道、阴阳、纵横、杂、农九种学术流派。指上中下各品的人才和各种人物。
九折臂 九:泛指多次;折:断。多次折断胳膊,经过反复治疗而熟知医理。比喻阅历多,经验丰富。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比喻久经熬炼。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龙生九种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同“龙生九子”。
七贞九烈 旧时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宁死不失身。
三等九般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同“三等九格”。
三等九格 犹三六九等。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跪九叩 叩:磕头。最敬重的礼节。
三槐九棘 中国周代朝廷种三槐九棘,公卿大夫分坐其下,后因以“槐棘”指三公或三公之位。
三回九转 ①形容曲折回荡。②犹三番五次。
十成九稳 指相当稳妥可靠。
十有八九 指绝大多数,大致不差,差不离。
十转九空 十次去九次空着手回来。形容赌博经常输钱。
十捉九着 比喻很有把握。
四海九州 指全中国。
言十妄九 形容说话虚妄不实。
羊肠九曲 羊肠:像羊肠一样崎岖曲折的小路。九曲:有许多曲折的地方,指河道曲折。形容崎岖曲折的小径和弯弯曲曲的河...
养音九皋 比喻贤才隐居修德。
一挥九制 一提笔就能写出九道制书。指文思敏捷。
一匡九合 春秋时管仲辅助齐桓公“一匡天下,九合诸侯”,建立霸业。后亦指立国大事。
一生九死 指经历多次生命危险而幸存。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犹言一子出家,九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沅江九肋 传说中产于沅江流域的异龟。用以比喻稀少或难得的人才。
十拷九棒 指严刑拷打。
十米九糠 饭食中多糠。形容穷苦。
十眠九坐 时躺时坐。形容病体难支。
十拏九稳 比喻很有把握。同“十拿九稳”。
十亲九眷 指众多亲戚。
十人九慕 慕:羡慕。十个人见了有九个人羡慕。形容才貌出众,人人羡慕。
十室九匮 匮,指财物匮乏。形容因各种自然或社会的原因而造成百姓贫困的景象。
十死九活 形容难以幸存。
九年之储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九牛一毫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仞一篑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比喻功败垂成。
九死不悔 九:表示极多。纵然死很多回也不后悔。形容意志坚定,不认经历多少危险,也决不动摇退缩。
九天仙女 指天上的仙女,比喻绝色美女。
九行八业 指各种行业。
一日九迁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羿射九日 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
愁肠九转 指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凤引九雏 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一日九迁 九:形容多次;迁:升职。一日之内多次升迁。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岁九迁 岁:年;迁:官职升迁。一年之内升迁九次。比喻官职升得极快。
一言九鼎 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羿射九日 形容为民除害的英勇行为。
愁肠九转 指重重忧愁萦绕心怀。
凤引九雏 为天下太平、社会繁荣的吉兆。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是一半。比喻做事越是接近成功越要认真对待。
举十知九 列举出的十件事情中,通晓的就有九件。比喻学识渊博。
龙生九子 比喻同胞兄弟品质、爱好各不相同。
齐烟九点 俯视九州,小如烟点。
三教九流 旧指宗教或学术上的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三六九等 指等级和类别多,有种种差别。
三旬九食 旬:十天叫一旬。三十天中只能吃九顿饭。形容家境贫困。
三贞九烈 贞:贞操;烈:节烈。封建社会用来赞誉妇女的贞烈。
十病九痛 形容浑身病痛。
九流三教 泛指宗教、学术中各种流派。也指社会上各行各业的人。
九流十家 先秦到汉初各种学说派别的总称。
九年之蓄 九年的储备。指国家平时有所积蓄,以备非常。
九牛二虎之力 比喻很大的力气。常用于很费力才做成一件事的场合。
九牛拉不转 形容态度十分坚决。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大数量中极微小的数量,微不足道。
九曲回肠 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祖字的四字成语
禅宗:佛教禅宗是汉传佛教的最大宗派。其修行方式以禅修为代表。所以禅修,就是坐禅,本质上就是一种静思。禅在古印度是指在密林中进行静思。禅这种方式,比佛教历史还长。
净土宗:佛教净土宗是以念诵佛号以达到投生于西天净土为修行方式。修习净土宗不需要很复杂的过程,基本要求就是每天念诵佛号。
以上两个佛教宗派是中国本土佛教,也就是完全中国化的佛教宗派。
密宗:佛教密宗的修行方式以秘法为特征。这种修行方式以师徒相传为主要形式,不为外人所知。所以称为密宗。密宗主要传播于西藏地区。
律宗:佛教律宗的修行方式以遵守各种戒律为特征。但律宗由于戒律复杂繁复,修行不易,最终失传。现在已经没有这个宗派存在了。
华严宗:佛教宗以《华严经》为修行依据。华严宗修行方式也是比较复杂的,但目前还有华严宗的道场,有一部分信徒。
带一和九的四字成语有哪些
你好,很多带祖字的成语
祖传秘方:指祖先遗传下来的秘密配方。
祖祖辈辈:辈辈:一代一代。世世代代。
祖宗家法:封建时代祖先制定的家族法规。
耀祖荣宗:为祖先增添光荣。旧指光耀门庭。
光宗耀祖:宗:宗族。祖:祖先。为宗族争光;使祖先显耀。
认祖归宗:①寻认祖先,并归还本宗。②喻指回归故土。
开山始祖:又言开山祖师,原为佛教用语,指最初创建寺院的和尚。
数典忘祖:数:数说;典:史册。数说着典籍;却忘记了自己祖宗的事。后用以比喻忘了事物的原本、根由。
列祖列宗:指历代祖先。
开山老祖:佛教语,指最初建立寺庙的人,即始祖。比喻学派的创始人。
开山鼻祖:比喻一个学术流派、技艺的开创者。
祖逖之誓:指晋代志士祖逖毅然立誓之事。
有忝祖德:有愧于祖宗的德行,辱没了祖宗的声誉。
乃祖乃父:乃:你的。你的祖父,你的父亲。指祖父和父亲。
一子出家,七祖升天: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同“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指子孙中有一人出家,祖宗都能升天。常用以借喻一人得势,全家沾光。
绳厥祖武: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绳其祖武 : 绳:继续;武:足迹。踏着祖先的足迹继续前进。比喻继承祖业
祖宗法度:指先代帝王所制定而为后世沿袭应用的法则。
祖功宗德:指祖有功而宗有德。古代王朝尊始祖或开国之君为祖。有开创之功,其后有德之君则尊为宗。
显祖扬宗:谓使祖宗的名声显耀传扬。
显祖扬名:谓使祖宗显耀,使名声传扬。
九宗七祖:泛指祖宗。
成佛作祖:佛教语。谓修成佛道,成为祖师。亦以喻获得杰出成就。
不祧之祖:祧:古代帝王的远祖的祠堂。不迁入祧庙的祖先。比喻创立某种事业而受到尊崇的人。
祖龙一炬:祖龙:秦始皇。指秦始皇焚书。比喻一把火烧掉。
祖龙之虐:指秦始皇焚书坑儒。祖龙,指秦始皇。
祖生之鞭:祖生:指晋人祖逖。祖逖立志收复国土。比喻奋勉向上或先占一着。
祖述有自:祖述:效法或遵循前人的行为和学说。指效法前人,又有自己的创新。
祖舜宗尧:祖:效法,沿袭。效法、遵循尧舜之道。
自我作祖:自:从,由。由我创新,不循旧法。指不因袭前人旧例,有所创新。
祖武宗文:祖袭武王,尊崇文王。指尊崇祖先。
祖述尧舜,宪章文武:遵循尧舜之道,效法周文王、周武王之制。
表示“同一个祖宗”的词语有哪些?
1. 带有九字的四字成语
八索九丘 八花九裂 为山九仞 轻重九府
二旬九食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沅江九肋
一生九死 一匡九合 一挥九制 养音九皋
羊肠九曲 言十妄九 四海九州
十捉九着 十转九空 十有八九 十死九活
十室九匮 十人九慕 十亲九眷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米九糠 十拷九棒 十成九稳
三回九转 三槐九棘 三跪九叩 三等九格
三等九般 七贞九烈 龙生九子 龙生九种
举十知九 九回肠 九宗七祖 九州四海
九蒸三熯 九折臂 九五之尊 九天九地
九死未悔 九死不悔 九世之仇 九仞一篑
九衢三市 九年之储 九流十家 九流宾客
九流百家 九九归原 九江八河 九间大殿
九间朝殿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凤引九雏 愁肠九转 一日九迁
一言九鼎 羿射九日 一岁九迁 一牛九锁
言重九鼎 箫韶九成 十拿九稳
天保九如 十生九死 四姻九戚 十年九不遇
十之八九 十病九痛 十室九空 三贞九烈
三教九流 十亲九故 三六九等 三旬九食
十羊九牧 齐烟九点 九天揽月 九鼎大吕
九鼎不足为重 九儒十丐 九牛一毛 九霄云外
九曲回肠 九牛二虎之力 九死一生 九流人物
九回肠断 九年之蓄 九原可作 九九归一
九转功成 九牛拉不转 九洲四海 九烈三贞
九垓八埏 回肠九转 鹤鸣九皋 含笑九泉
愁肠九回 八九不离十 八街九陌 九行八业
九天仙女 九泉之下 九牛一毫 九流三教
九鼎一丝 九变十化
2. 带九的四字成语『包含有“九”字的成语』
“九”字开头的成语:(共50则) [j] 九变十化 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 九鼎一丝 九垓八埏 九关虎豹 九故十亲 九行八业 九回肠 九回肠断 九阍虎豹 九合一匡 九江八河 九间朝殿 九间大殿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九流百家 九流宾客 九流人物 九流三教 九流十家 九烈三贞 九牛二虎之力 九牛拉不转 九牛一毫 九牛一毛 九年之储 九年之蓄 九曲回肠 九衢三市 九泉之下 九儒十丐 九仞一篑 九死不悔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九世之仇 九天九地 九天揽月 九天仙女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原可作 九折臂 九转功成 九宗七祖 九州四海 九洲四海 九蒸三熯
第二个字是“九”的成语:(共3则) [b] 八九不离十 [j] 九九归一 九九归原
第三个字是“九”的成语:(共54则) [b] 八街九陌 [c] 愁肠九回 愁肠九转 [f] 凤引九雏 [h] 回肠九转 鹤鸣九皋 含笑九泉 [j] 九天九地 [l]龙生九种 龙生九子 [q] 齐烟九点 七贞九烈 [s] 十病九痛 十成九稳 三等九般 三等九格 三跪九叩 三槐九棘 三回九转 四海九州 三教九流 十拷九棒 三六九等 十米九糠 十拏九稳 十眠九坐 十年九不遇 十拿九稳 十亲九故 十亲九眷 十人九慕 十死九活 十室九空 十室九匮 十生九死 三旬九食 十羊九牧 四姻九戚 十转九空 三贞九烈 十捉九着 [t] 天保九如 [x] 箫韶九成 [y] 羊肠九曲 一挥九制 一匡九合 一牛九锁 一日九迁 一岁九迁 羿射九日 一生九死 一言九鼎 养音九皋 言重九鼎
“九”字结尾的成语:(共4则) [j] 举十知九 [s] 十有八九 十之八九 [y]言十妄九
“九”字在其他位置的成语:(共4则) [x] 行百里者半九十 行百里者半于九十 [y] 一子出家,九祖升天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3. 含有九的四字成语大全含有九的四字成语大全 :
九牛一毛、
十拿九稳、
九霄云外、
三教九流、
一言九鼎、
含笑九泉、
十有八九、
九五之尊、
三跪九叩、
九死一生、
九间朝殿、
九州八极、
含笑九原、
阳九百六、
二旬九食、
九攻九距、
九曲回肠、
鹤鸣九皋、
含恨九泉、
十不离九、
九宗七祖、
十眠九坐、
一夕九徙、
龙生九子、
八花九裂、
一语九鼎、
无恨九泉、
寓言十九、
八索九丘、
九年之蓄
4. 含有"九"字的四字词语九阍虎豹
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九九归一
三教九流
九曲回肠
九衢三市
九泉之下
九仞一篑
九死未悔
九死一生
九五之尊
九霄云外
九天揽月
九变十化
犹言变化无穷
九鼎一丝
犹言一发千钧。喻非常危急
九故十亲
泛指亲戚朋友
九关虎豹
比喻凶残的权臣。语本《楚辞·招魂》:“虎豹九关,啄害下人些。”
九阍虎豹
同“九关虎豹”
九间朝殿
亦作“九间大殿”。帝王受百官朝拜的大殿。间,指两柱的距离。九间,极言堂殿之宽广
九间大殿
见“九间朝殿”
九江八河
泛指所有的江河
九九归一
见“九九归原”
九九归原
犹言归根到底
九烈三贞
形容妇女无比贞节刚烈
九流宾客
谓身份、地位不同的各种客人
九流三教
同“三教九流”
九牛一毫
见“九牛一毛”
九牛一毛
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比喻极其微小,微不足道。语出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假令仆伏法受诛,若九牛亡一毛,与蝼蚁何以异?”
九衢三市
指繁华的街市
九仞一篑
“为山九仞,功亏一篑”的略语。喻功败垂成
九死一生
①形容处于极其危险的境地。②谓十死其九。形容幸免于死的人很少。③谓濒临死亡。④形容经历极大危险而幸存
九霄云外
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
九行八业
泛指各种职业
九原可作
《国语·晋语八》:“赵文子与叔向游於九原曰:‘死者若可作也,吾谁与归?’”后谓设想已死的人再生为“九原可作”
九蒸三熯
热气上升为蒸,火干为熯。喻久经熬炼
九州四海
犹言天下。泛指全中国
九宗七祖
泛指祖宗
莲宗九祖的莲宗九祖不同版本
始祖,祖宗,先祖,祖先,先辈,上代,前辈,前代,长辈,祖辈,压岁钱,开山鼻祖,列祖列宗,开山始祖,遗训余风,霜露之悲,四世三公,家传之学,世世代代,上烝下报,根生土长,遗俗流风,变古乱常,一脉相承,高曾规矩,九宗七祖,天恩祖德,披麻戴孝,世代书香,祖宗家法,千秋万代,火尽薪传,江东父老,显祖扬宗,流风遗烈,世代相传,祖祖辈辈,有忝祖德,传宗接代,诗礼之家,绳其祖武,数典忘祖,祖功宗德,面命耳提,祖宗成法,绳厥祖武,至戚世交,宗庙社稷,不瞽不聋。1、祖宗:对祖先的尊称。中华民族的先祖是炎黄二帝,所以我们都是炎黄子孙。
2、特指帝王的祖先。语本《礼记·祭法》:"[殷人]祖契而宗汤,[周人]祖文王而宗武王。"《汉书·张汤传》:"国家承祖宗之业,制诸侯之重,新失大将军,宜宣章盛德以示天下,显明功臣以填藩国。"唐·韩愈《禘祫议》:"陛下追孝祖宗,肃敬祀事。"元·费唐臣《贬黄州》第一折:"祖宗之法,朕不敢违。"《西湖佳话·三台梦迹》:"自祖宗以来,每每亲征,不独上也。"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二一回:"朕正思北去,一谒祖宗十二陵寝。"
3、泛指祖先。元·关汉卿《窦娥冤》第四折:"我窦家三辈无犯法之男,五世无再婚之女;到今日被你辱没祖宗世德,又连累我的清名。"《红楼梦》第三三回:"我家从无这样事情,自祖宗以来,皆是宽柔待下。"清·龚自珍《农宗》:"姑试之一州,州蓬跣之子,言必称祖宗,学必世谱谍。"王杏元《"铁笔御史"》:"由他吧!我家祖宗没积德,今日才落得如此。"
3、犹始祖。宋·宋先生《太常引》词:"因遇吕仙公,识返本、还元祖宗。"《红楼梦》第六二回:"把个令祖宗拈出来了!射覆从古有的,如今失了传,这是后纂的,比一切的令都难。"闻一多《时代的鼓手》:"鼓--这种韵律的乐品,是一切乐器的祖宗。"巴金《砂丁》三:" 赵二祖宗 ,那就是挖锡矿的老祖宗呀!"
4、对尊长者的敬称。《红楼梦》第四七回:"那丫头道:'好亲亲的姨太太,姨祖宗!我们老太太生气呢!你老人家不去,没个开交了。'"《红楼梦》第五三回:"凤姐儿搀着贾母笑道:'老祖宗走罢。咱们家去吃去,别理他。'"蔡东藩《清史通俗演义》第九一回:"太后便道:'不必拘礼,你肯遵我的意旨,叫我做老祖宗,晨夕侍着,我就喜欢你了。'"
5、指祖先的神主牌位。郭沫若《芭蕉花》:"不一会父亲晓得了,他又把我们拉去跪在大堂上的祖宗面前打了我们一阵。"
6、犹崇尚;效法。晋·葛洪《抱朴子·尚博》:"或有汪濊玄旷,合契作者,内辟不测之深源,外播不匮之远流,其所祖宗也高,其所紬绎也妙。
莲宗祖师的祖统安立经过颇为复杂,各家之说不尽相同。首先提出立祖说的是南宋(1127-1279)石芝宗晓(1151-1214),其《乐邦文类》以庐山慧远为始祖,善导、法照、少康、省常及长芦宗赜(生卒年不详)等五人继之,共立六祖。3 后来四明志盘(生卒年不详)在其《佛祖统纪》里改立了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为莲宗七祖,4 他-与宗晓所选的不同地方,乃多出承远、延寿,而除去宗赜。自此以后,时有祖师的安立说出现。明代(1638-1644)庵蘧大佑(1334-1407)的《净土指归集》及正寂(生卒年不详)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列有八祖,5 与正寂同时的受教(幽溪传灯的法孙,生卒年不详)在其《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里列有七祖,6 清代(1644-1911)瑞璋(生卒年不详)所辑的《西舫汇征》列有九祖,7 清中叶悟开(?-1830)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列有九祖,8 清末杨仁山(1837-1911)的〈十宗略说〉列有六祖,9 近代印光大师的〈莲宗十二祖赞颂〉列有十二祖,10 以及苏州灵岩山寺刊行的《念诵仪规》列有十三祖。11 今综合上述各家所立的祖序,列一表格如次: 乐邦文类 佛祖统纪 净土指归集 生无生论注 生无生亲闻记 西舫汇征 莲宗九祖传略 十宗略说 莲宗十二祖赞颂 灵岩山念诵仪规 初 祖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慧远 二 祖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善导 昙鸾 善导 善导 三 祖 法照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承远 道绰 承远 承远 四 祖 少康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法照 善导 法照 法照 五 祖 省常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少康 延寿 少康 少康 六 祖 宗赜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延寿 莲池 延寿 延寿 七 祖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省常 八 祖 宗赜 宗赜 宗赜 莲池 莲池 莲池 九 祖 莲池 省庵 蕅 益 蕅 益 十 祖 行 策 行 策 十一祖 省 庵 省 庵 十二祖 彻 悟 彻 悟 十三祖 印 光 首先,据上表得知,自《佛祖统纪》之后,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等前七祖的变动不大,只有宗赜的祖位不稳固,时被列入,时被剔除,例如大佑、正寂及瑞璋将之列为第八祖,而受教、悟开、杨仁山以及印光则未将之置于祖位。其原因可能与昙鸾(476-542)、道绰(562-645)不被列为莲宗祖师的情形一样。演培法师(1916-)〈昙鸾与道绰〉一文指出,昙鸾与道绰未被列入净土祖师,「有点不大理解」、「有点想不通」。12 他的老师印顺法师(1906-)便在此文的〈后记〉里说明:由于昙鸾与道绰的主张仅强调念佛即得往生,对于戒定慧的修持未加以简别,因此缺点,所以宗晓未将他们列入祖师之列。13 此外,杨仁山的〈十宗略说〉将昙鸾、道绰列入祖位,跟日本净土宗创立者源空(号法然、1133-1212)以昙鸾、道绰、善导、怀感和少康等,作为日本净土宗五祖的说法大致相同。杨居士的见解与他个人接触日人及吸收其学说有关。虽然杨居士晚年极力反对源空弟子亲鸾(1173-1262)倡导的净土真宗,14 但杨居士的祖系说法跟中国传统不太一致,而接近日人看法。因此他列入昙鸾、道绰。
第二,何时何人始立莲池为八祖,已不得而知,一般说法是莲池圆寂后,由其弟子所推尊。不过据数据显示,莲池被普遍接受为八祖,应是清初的事。因为明末正寂的《净土生无生论注》及受教的《净土生无生论亲闻记》,皆未列入莲池。至清初俞行敏(生卒年不详)的《净土全书》(康熙三年〔1664〕成书)才明言莲池为八祖。15 至清道光(1821-1850)年间,悟开的《莲宗九祖传略》,亦将莲池列为八祖,16 后来印光即采用此说(详下文)。悟开另加推省庵为九祖,17 这是省庵被列为祖师的最早文献。18
第三,蕅益及彻悟二人被追尊的时间很晚,以下分两点说明:
1)丁福保(1874-1952)曾赞誉印光为继省庵之后,得以推为莲宗第一人。当时印光回信说:「何得以省庵之后,推为第一。使光(自称)能为省庵提鞋,当不致搬弄出此种过活,况曰文章夺过乎哉!……阁下爱光虽深,其如自己失言何!须知省庵之后,有大高人,其过与否,不敢以凡情妄断,当在比肩齐驱之列,其学问、见地、操持、德业,绝无稍逊者,彻悟禅师也。莲宗十祖,当之无愧。光尚不敢谓为后裔,况曰同列乎哉!」19 据该信内容推断,印光写此信时仍住于法雨寺,20 所以说,至少在民国十七年(1928)以前,蕅益、彻悟尚未被视为莲宗祖师。因当时印光尚认为彻悟可以继省庵之后,被推为第十祖。
2)印光在民国廿一年(1932)底,在给信徒的信中仍说省庵是莲宗九祖。21 此亦可说明印光在此之前,仍依照悟开的九祖说,尚未视蕅益、彻悟为莲宗祖师。
第四,行策被印光确立为祖师的时间应于民国廿七(1938)、廿八(1939)年之间。今据两条线索加以说明:
1)清乾隆年间(1736-1795),彭际清(1740-1796)命其侄彭希涑(1760-1793)编纂《净土圣贤录》(1783年成书),其中共收入五百余传。至道光(1821-1850)末年,胡珽(生卒年不详)又辑乾隆以后往生者一百六十余传,名为《净土圣贤录续编》。民国廿二年(1933),印光命其弟子德森(1883-1962)辑咸丰(1851-1861)以后往生者近二百三十传,名为《净土圣贤录三编》。以上三本圣贤录经印光修改订正之后,于民国廿二年合订出版流通。22 此版本的目录,曾在各祖师的名下以小字标列祖序,其情形如下:
《净土圣贤录》 :卷二,晋慧远(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初祖)
〃 :卷二,唐善导(〃 〃 :莲宗二祖)
〃 :卷三,唐承远(〃 〃 :莲宗三祖)
〃 :卷三,唐法照(〃 〃 :莲宗四祖)
〃 :卷三,唐少康(〃 〃 :莲宗五祖)
〃 :卷三,宋延寿(〃 〃 :莲宗六祖)
〃 :卷三,宋省常(〃 〃 :莲宗七祖)
〃 :卷五,明袾宏(〃 〃 :莲宗八祖)
〃 :卷六,清智旭(〃 〃 :莲宗九祖)
〃 :卷六,清行策(其下无小字注明祖序)
〃 :卷六,清实贤(其下小字注明:莲宗十祖)
《净土圣贤录续编》 :卷一,清际醒(〃 〃 :莲宗十一祖)23
以上小字标示莲宗祖序,是印光的意思,24 因此可以得知,至民国廿二年印光心中的诸祖人选还只有十一位,行策尚未入祖师位。但蕅益及彻悟(际醒),已被选入。
2)印光的《文钞》里收有〈净土宗祖堂赞〉一文,标明作于民国廿七年(1938),25 另又收有〈莲宗十二祖赞颂〉,26 虽未标明作于何年,但从印光写给张觉明的信,可推知此赞颂撰于民国廿七年底至廿八年初之间。27 由此看来,印光确立十二祖的时间应在1938~1939年之间。印光在给张觉明的信中明言:「十二祖,即世称莲宗九祖,于八祖莲池大师下,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以思齐(实)贤九祖为十一祖,下又添彻悟禅师为十二祖。」28 这里所谓的「世称莲宗九祖」即上文所述,以悟开《莲宗九祖传略》所选之九祖为依据。而「加蕅益为九祖,截流为十祖……」所言,即明确表述出行策(截流)祖位的确立。
第五,印光立蕅益为莲宗九祖曾遭受到质疑,提出质疑的圣严法师(1930-)说:「目前,中国佛教界传行的十三祖说,其排行是:慧远、善导、承远、法照、少康、延寿、省常、宗赜、袾宏(莲池)、智旭(蕅益)、省庵、际醒(彻悟)、印光。事实上,智旭已是第十代祖师。假定依从《佛祖统纪》和《生无生论注》,以及《九祖传略》的主张,而把宗赜剔除,那么,智旭就可以做为第九祖了。」29 但此质疑自身有些问题。首先,圣严所列的十三位祖师,不知根据何处,现今通行的莲宗十三位祖师应如本文前言一节所示,圣严少列了行策,且增列了宗赜。而且圣严为了将蕅益往前推为九祖,遂将宗赜剔除,但宗赜一经剔除,就只剩十二位祖师而已,此乃其失察之处。再者,蕅益是否应为九祖恐怕不是圣严论述的重点所在,其要旨乃为了推翻弘一(1880-1941)所言「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里的「非天台宗下」的说法。30 他说:「据智旭〈儒释宗传窃议〉的记载,净土教的祖师,与此有相当地不同,是即:慧远、智顗(538-597)、遵式(964-1032)、飞锡(生卒年不详)、唯则(?-1354)、梵琦(1296-1370)、妙?(生卒年不详)、传灯(生卒年不详)、袾宏、德清(1546-1623)等的十二位,我想这可能是依思想与著作为准据,加以挑选出来,如果是非常仰慕智旭净土思想的人,就把智旭安置为第九祖,着实而言,这种做法也不能算是很妥当。」31 这应是圣严法师主要的反驳理由。但是,蕅益以思想跟著作为立祖根据,只是蕅益本人的见解,与他人立蕅益为莲宗祖师并无冲突。况且历代的祖统说一直在变动,各人的立祖观点常不同。弘一的立祖观念是依据印光而来,32 可视为近代修持净土法门者的一种观点。
此外,蕅益是否确属于天台宗门?属天台宗是否即不可被立为莲宗祖师?这是可争议的。圣严法师曾评论蕅益说:「(蕅益)智旭之所以把念佛法门,摆在一切法门之上,……因此,即使没有《天台止观》,只要念佛就可以了,他认为这才是一切法门的首要,我们应该把这件事,看作是智旭信仰佛教的最后结晶。」33 又云:「所谓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就是阿弥陀佛所说的『称名念佛』。而竖出三界的念佛三昧,是依禅观的自力修行,而渐次断灭三惑烦恼,从而感得三身四土的。至于横出三界的『称名念佛』,是依阿弥陀佛的本誓愿力,被接引往生至极乐世界。……在智旭本身,虽亦致力于念佛三昧的鼓吹,但在五十岁以前,他是以禅、教、律合一的立场来主张的,到了晚年,他于净土教的色彩,则更超浓厚,完全是献身于他力往生的横出三界的胜异方便。」34 据圣严法师对蕅益的研究结果显示,蕅益愈到晚年愈注重持名念佛,甚至献身于此。既然如此,印光列蕅益为莲宗祖师,是非常恰当的。而且,圣严法师亦自言,蕅益的思想基础不是以《法华经》为中心,他只是采用天台教观的方法来注释经论,以呈现自身的思想面貌,因此不可判属蕅益为天台宗门。35 基此,弘一所言的「清莲宗九祖非天台宗下智旭大师」一语甚为的当,蕅益被列入莲宗祖位,是无须质疑的。
另外,日人牧田谛亮(1912-)认为志盘《佛祖统纪》所立的「莲社七祖」,颇能传承善导持名念佛的教法,八祖云栖、九祖蕅益则未必如是。而十三祖的印光最能坚持承继善导的教法。36 印光的确最重持名念佛,不过吾人须知,在印光眼里,蕅益也是真正持名念佛的继承与发扬者。印光对蕅益的著作与思想非常了解,于诠释持名念佛时常引用蕅益的说法,除了彻悟外,最受印光重视与尊敬的就是蕅益了。
第六,印光如何被立为祖师?印光被立为祖师的经过非常简单,他住世时四众弟子便常将他与莲宗诸祖并论,37 誉他为「当代净宗泰斗」、38 「净土宗匠」,39 或尊他为省庵之后的第一人。 40印光圆寂不久,福建的杨石荪旋及倡议尊印光为莲宗第十三祖,41 此议获得绝大多数人的同意。因此,印光的祖师地位就此确立。但当时亦有不同的意见,曾有人向李炳南(1889-1986)提问:「印光大师往生后列为莲宗十三祖,此事乃系暂时性,尚未确定,未确定之缘由,盖因福州鼓山涌泉寺住持高僧虚云大师,及圆瑛大师尚未圆寂,须俟二位高僧往生后,佛教会方能作最后之决定。」而李居士的回答是:「名分已定,人心已归,岂能朝三暮四,随意变更。况虚公为当代禅德,自有其本宗地位,瑛师禅净双修,如紫柏、憨山诸师相同,后人自然奉之为祖,但不必定以数字相承而别也。」42 有此提问,表示当时尚有不同的意见存在,然印光的祖位最后还是被公认而确立下来。另外值得附带一提的是,道源长老(1900-1988)曾于民国四十三年(1954)推举慈舟法师(1877-1958)为莲宗十四祖, 43但此提议未能得到教界首肯。又毛凌云(1910-)居士亦曾呼吁净宗四众,奉道源法师为莲宗第十四祖,44 亦未被广泛认可。从以上两例得知,欲被立为祖师,必经大众检证,才会被接受。
在推尊印光为十三祖的诸大德中,太虚(1889-1947)的说法最具代表性。他在〈莲宗十三祖印光大师塔铭〉中指出:
师(指印光)志行纯笃,风致刚健,亲其教、览其文者,辄感激威德力之强,默然折服,翕然崇仰,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也。45
太虚与印光交往颇深,46 对印光认识深刻,故其尊崇印光「为莲宗十三祖,洵获其当」,绝非一般交际应酬的话。而且,太虚此文写于民国三十二年(1943)秋,离印光圆寂已有三载,事经三年之后太虚仍肯定印光的祖师地位,足见印光的祖位得到教内一致的认同。 自从石芝宗晓的《乐邦文类》立下莲宗六祖后,陆续有人为有贡献的大师立祖,直到今日,形成莲宗十三祖说。民国廿八年之前,八~十二祖的祖位及人选还处于相当混乱的情况,最后经印光确立而成定局。印光圆寂之际,其弟子旋尊他为第十三祖,可见现行的莲宗十三祖说乃于民国廿九年(印光圆寂之年)确立。
再者,这十三位祖师彼此未必具有师承关系,例如二祖善导远离初祖慧远两百年,善导的净土思想继承昙鸾、道绰,与慧远风貌有别;七祖省常往生于公元1020年,八祖莲池却在公元1532年才诞生,中间隔了五百年。足见净土宗的立祖目的是为了崇敬有功之大师,令后人产生儆仰,激励上进,跟其他宗派(如禅宗、天台)师生间之传承,意味不同。
今天关于“九祖七宗”的讨论就到这里了。希望通过今天的讲解,您能对这个主题有更深入的理解。如果您有任何问题或需要进一步的信息,请随时告诉我。我将竭诚为您服务。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