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舞龙(简短,短的不能再短为止)急!!!很急!!非常急

2.十二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12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3.结婚时有哪些习俗

4.羡鸠什么意思?

5.水浒传中的故事精选汇总

6.舞龙人能不能戴白布

7.讲一个神话故事

奇哉打一生肖_奇哉奇哉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

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此“龙”源于一个传说: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某年春节,有钱人家的孩子舞龙灯,欢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舞蹈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板凳龙”制作简单,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动人的关于龙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这些龙舞,大多欢快活泼,轻松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狰狞蹈厉、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舞龙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铜梁、广东丰顺等地流行的“烧龙”,就含有多重意味。铜梁人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任,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丰顺人烧龙源于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条火龙来到丰顺地面,此龙浑身喷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干裂。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大伙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时,火龙赶来破坏,烧死了年轻夫妇,也烧干了水源。年轻夫妇的儿子继承父母遗志,外出学法三年,归来后和火龙苦战三天三夜,终于以毒攻毒,用神火将火龙烧死,自己也力尽而亡。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闹过旱灾。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当地老百姓便年年举办烧龙活动。所烧之龙一般用竹纸扎成,长15米到20米,龙身扎满鞭炮。经过引龙出海、请龙、戏龙耍龙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龙体烧尽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干脆更彻底:在龙身里装满土火药、土烟花,耍到最热闹的时候,一把火点着,只听“轰隆”一声响,龙嘴喷火,龙尾冒烟,龙身开裂燃烧枣我们的龙神,就在震耳的镲锣鞭炮声和喧天的欢呼惊叹声中渐渐地化为一团团灰烬。

稍稍分析,我们就会明了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送灯”(谐“送丁”)、“偷灯”,尤其是偷庙里的“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接灯”、“还灯”、“完灯”(小孩长到十二岁时,由舅家送最后一次灯),以及“上灯棚”、“穿灯脚”、打“点仔灯”、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习俗。这些灯俗,都含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

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呢?这样,在全国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浙江奉化流行“盘龙灯”枣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与龙交会),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灯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龙灯对生育有利。在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对此,有人还作了这样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安徽伙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怎么办呢?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之兆。

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有“分子息”(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等节目。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

关于舞龙(简短,短的不能再短为止)急!!!很急!!非常急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 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 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此“龙”源于一个传说: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某年春节,有钱人家的孩子舞龙灯,欢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舞蹈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板凳龙”制作简单,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动人的关于龙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这些龙舞,大多欢快活泼,轻松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狰狞蹈厉、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舞龙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铜梁、广东丰顺等地流行的“烧龙”,就含有多重意味。铜梁人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任,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 丰顺人烧龙源于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条火龙来到丰顺地面,此龙浑身喷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干裂。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大伙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时,火龙赶来破坏,烧死了年轻夫妇,也烧干了水源。年轻夫妇的儿子继承父母遗志,外出学法三年,归来后和火龙苦战三天三夜,终于以毒攻毒,用神火将火龙烧死,自己也力尽而亡。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闹过旱灾。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当地老百姓便年年举办烧龙活动。所烧之龙一般用竹纸扎成,长15米到20米,龙身扎满鞭炮。经过引龙出海、请龙、戏龙耍龙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龙体烧尽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干脆更彻底:在龙身里装满土火药、土烟花,耍到最热闹的时候,一把火点着,只听“轰隆”一声响,龙嘴喷火,龙尾冒烟,龙身开裂燃烧枣我们的龙神,就在震耳的镲锣鞭炮声和喧天的欢呼惊叹声中渐渐地化为一团团灰烬。

稍稍分析,我们就会明了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送灯”(谐“送丁”)、“偷灯”,尤其是偷庙里的“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接灯”、“还灯”、“完灯”(小孩长到十二岁时,由舅家送最后一次灯),以及“上灯棚”、“穿灯脚”、打“点仔灯”、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习俗。这些灯俗,都含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

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呢?这样,在全国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浙江奉化流行“盘龙灯”枣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与龙交会),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灯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龙灯对生育有利。在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对此,有人还作了这样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安徽伙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怎么办呢?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之兆。

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有“分子息”(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等节目。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

十二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12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此“龙”源于一个传说: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某年春节,有钱人家的孩子舞龙灯,欢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舞蹈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板凳龙”制作简单,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动人的关于龙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这些龙舞,大多欢快活泼,轻松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狰狞蹈厉、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舞龙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铜梁、广东丰顺等地流行的“烧龙”,就含有多重意味。铜梁人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任,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丰顺人烧龙源于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条火龙来到丰顺地面,此龙浑身喷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干裂。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大伙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时,火龙赶来破坏,烧死了年轻夫妇,也烧干了水源。年轻夫妇的儿子继承父母遗志,外出学法三年,归来后和火龙苦战三天三夜,终于以毒攻毒,用神火将火龙烧死,自己也力尽而亡。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闹过旱灾。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当地老百姓便年年举办烧龙活动。所烧之龙一般用竹纸扎成,长15米到20米,龙身扎满鞭炮。经过引龙出海、请龙、戏龙耍龙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龙体烧尽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干脆更彻底:在龙身里装满土火药、土烟花,耍到最热闹的时候,一把火点着,只听“轰隆”一声响,龙嘴喷火,龙尾冒烟,龙身开裂燃烧枣我们的龙神,就在震耳的镲锣鞭炮声和喧天的欢呼惊叹声中渐渐地化为一团团灰烬。

稍稍分析,我们就会明了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送灯”(谐“送丁”)、“偷灯”,尤其是偷庙里的“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接灯”、“还灯”、“完灯”(小孩长到十二岁时,由舅家送最后一次灯),以及“上灯棚”、“穿灯脚”、打“点仔灯”、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习俗。这些灯俗,都含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

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呢?这样,在全国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浙江奉化流行“盘龙灯”枣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与龙交会),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灯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龙灯对生育有利。在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对此,有人还作了这样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安徽伙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怎么办呢?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之兆。

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有“分子息”(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等节目。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

结婚时有哪些习俗

生肖属相有12个,但很少有人知道,12生肖的本命佛其实只有8位,人们经常会把同一个领域的人或物进行对比,去区分哪个更好,其实很多时候好与不好的区分标准是不一样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完全相同,接下来我就为各位小伙伴带来12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十二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12生肖菩萨是没有最强的,每一个菩萨不同所代表的含义也是不同的,所以是没有办法能分一个高地出来的,所以会有很多的人会从生肖的角度来选择适合自己的佛与菩萨,因为十二生肖相对应的菩萨通常是被称为本命菩萨的,是人们生肖的守护神每个人从一出生就有为菩萨或佛在守护,所生之日与有缘之佛结缘。

大家想要供奉佛像选择与自己生肖对应的本命佛是最好的,所以十二生肖菩萨是没有那个最强的,需要选择和自己最合适的那一个菩萨进行供奉,才会让菩萨保佑自己和家人,希望获得佛与菩萨的护佑,让自己的生活更加平安顺利。

十二生肖本命佛排位

1、生肖鼠之本命佛—千手观音菩萨

鼠年出生者都非常聪明伶俐,志愿颇高,但比较固执已见,缺乏领导能力。千手观音是我国民间信仰的四大菩萨之一,又称千手千眼观世音,“千手”表示大慈悲的无量广大,“千眼”代表智慧的圆满无碍。供奉守护之神千手观音菩萨,寓意着肖鼠之人与他人的和睦相处,以增加领导者的权威。之后,便可积蓄财富,颇有成就,一生多幸福,虔诚供奉千手观音守护神像,必使事事顺心,心想事成。

2、生肖牛、虎之本命佛——虚空藏菩萨

肖牛之人诚实、富有忍耐心、拥有坚强的信念,但有“牛脾气”,比较固执己见;肖虎之人外表宽容,内心刚强,越挫越猛,但沟通能力往往欠佳,喜欢独来独往。属牛、虎的人本命佛为虚空藏菩萨,佛教八大菩萨之一,在众多菩萨中专主智慧、功德、财富,是佛界的财神。虚空藏菩萨早在他方成佛,为助此土世尊教化众生故示现菩萨形。因其智慧、功德、财富如虚空一样广阔无边,是诚实、富有的象征,并能如愿满足世人的需求,使人生获得无穷利益,故名虚空藏菩萨。属牛、虎生人供奉虚空藏菩萨,能避开破财之难,使您财路畅通、生财聚财、得八方贵人相助,远离小人,人财俱旺,虔诚供奉虚空藏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可财源广进,不虞匮乏。

3、生肖兔之本命佛——文殊菩萨

兔年生人性格温和、有语言天赋,重友情,颇受人们欢迎。但缺乏决断力,致使常错失好机会,凡事过于谨慎不愿向人吐露心事,内心相当顽固。文殊菩萨因德才超群,居菩萨之首,聪明智慧之象征,故称法王子。文殊菩萨的名字意译为“妙吉祥”;文殊或曼殊,意为美妙、雅致、可爱,师利或室利,意为吉祥、美观、庄严,是除观世音菩萨之外最受尊崇的大菩萨,坐骑狮子。文殊菩萨是大智慧的象征,能开发智慧,提高悟性,尤其能帮助小孩学业有成,官人福禄双增,商人增财增福。属兔生人若能虔诚供奉本命佛文殊菩萨法像,能获菩萨护佑加倍,保佑属兔生人度过各种难关,增长潜能,使学业、事业顺利、婚姻和谐,破除一切烦恼苦,保佑兔年生人增加创造力、开发力,使事业飞黄腾达。

4、生肖龙、蛇之本命佛—普贤菩萨

属龙之人高智慧,为人亲切,有完美主义心态,可成大业,但个性急躁,易成败因;属蛇之人才智稳和,甚喜交际,但占有欲很强,易造多疑之虑,好与人争论,感情易生波折。普贤菩萨摩诃萨,又称“大行普贤菩萨”,普是普遍、到处;贤是最好的善义。普贤菩萨代表了理德与定德,他依据深厚的菩提心所起广大弘深的誓愿,及身心、意想遍尽一切之处都清净,具备大德,一般把普贤菩萨视为祈求延命的佛像,坐骑六牙白象。若龙年、蛇年生人能虔诚供奉与之缘深的普贤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可以使之身心安稳,具有延命益寿之不可思议的力量。它还是礼德和大行愿的象征,同样也是真理的象征。用智慧来引导前行,用行动来证明智慧,智慧与有前途的道路一并前行,寓意令人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延年益寿,并有财源广进之意外收获,人生如愿以偿,幸福美满。

5、生肖马之本命佛—大势至菩萨

属马之人一生劳碌,冲劲十足,各方面天赋极高,对社会交际极为巧妙。但做事不能长久,不善于理财。马年出生者守护之神为大势至菩萨,是阿弥陀佛的右胁侍者,又称大精进菩萨,头顶宝瓶手持莲花,简称为势至菩萨,与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阿弥陀佛的左胁侍)合称为“西方三圣”。大势至菩萨能够给属马者智慧之光,在人生道路上一帆风顺,事业有成,化煞化凶,吉祥如意,随佛光道路前进,发挥自我的一切智慧,达到理想的境界。因此马年生人,若能虔诚供奉大势至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将使一生聚财守财,顺利平安,消前世业障,使一生聚守财、顺利平安。

6、生肖羊、猴之本命佛—大日如来菩萨

属羊之人聪明内向,凡事考虑周到,有进取心,做事慎重可靠,但一生困扰烦事多,财运也起伏不定;属猴之人具才干,有竞争而敏捷的手腕,但往往调皮,不能脚踏实地,做事常导致错误。大日如来是佛教至高无上的本尊。大日如来是光明理智的象征,带来光明理智,除妖避邪,供奉大日如来,通天地之灵气,取万物之精华,勇往直前,光明快乐。羊年、猴年生人,若能虔诚佩戴、供奉大日如来本命佛法相,必获如来开启智能,成就一切事业,使贵人来助,鸿图大展。

7、生肖鸡之本命佛—不动尊菩萨

鸡年出生者一生诚实,多智慧,孝心深厚,深思熟虑勤奋能干,极富责任感,但具有忽冷忽热的心理,并很少接纳别人的劝告。不动尊菩萨是属鸡之人的守护之神。不动尊菩萨忿怒相,是大慈悲的显现,就如同父母对其顽劣不化的子女,以忿怒方法予以调教,其动机是“慈爱”,更具慈悲力。右手持剑,乃是智慧之剑,能断烦恼之根;左手所提绢索,是用来捆绑一切恶魔,而最大的恶魔,是我执魔也,所以其内在的密意,不在降伏外在的恶魔,而是以智慧力为武器,来降伏自己内在的“魔”。不动尊菩萨是理性的象征,在人生的道路上知错知过,把握人生的每一次机遇,很好的利用自身的智慧,应付种种困境,助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吉祥如意。鸡年生人,若能虔诚供奉不动尊菩萨之本命佛法像,必能受不动尊菩萨守护,使罪业远离,一生顺利、平安如意。

8、生肖狗、猪之本命佛—阿弥陀佛

狗年生人天性随和,好交朋友,但无才艺,以从商为宜,年轻时运途不顺,中年后扬名显贵;猪年生人因前世深具善根,今世衣食不缺、才干洋溢,他们的守护之神为阿弥陀佛如来菩萨,阿弥陀佛为西方极乐净土世界的教主,以无尽愿力誓渡一切众生,不舍悲愿,以无量光明照独行者,业障重罪皆可消减,凡持其名号者,生前获佛护佑,消除一切灾祸业苦;死后更可化生其极乐净土,得享一切安乐。阿弥陀佛代表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能够默默守护狗年和猪年出生的人,狗年和猪年生人,若能虔诚供奉阿弥陀佛之本命佛法像,能通天地之灵气智慧,摆脱烦恼,一生顺利,逢凶化吉。

12生肖本命佛哪个最厉害

12生肖的本命佛是没有强弱之分的。

佛门里常说这句话,“天雨虽宽,不润无根之草;佛门广大,不度无缘之人”,意思就是说,虽然佛门慈悲为怀、普度众生,但并不是每个人此生都有善根福德、与佛结缘的。缘深缘浅,皆是因果业力使然。但其实,我们每个人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有佛缘的,只是有缘深、有缘浅,也有一些暂时无缘,要等百千劫,累劫累世培养善根,才能与佛结缘。

佛陀当年在菩提树下悟道的时候曾经感慨道: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具有如来智慧德相,但却因妄想执着而不能证得。佛不是什么神秘力量的存在,佛是觉悟的人,皆是未来佛,都具有佛性。但众生因妄想、烦恼、执着等恶习障碍心性,无法证得菩提。《六祖坛经》里说,“菩提自性,本来清净;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要想得到解脱,需要启发自己的佛性。

这几天出生的人和佛祖有缘

1、正月初一,廿三日

生来就是阴历这两天的人,头脑灵活,直率,有宽广的胸怀,而且气宇不凡。从不与人争辩,更不会斤斤计较,有大的目标和追求,不会把精力花在无意义的事情上。走进社会也许只是开始,因为自己的善良和天真吃了些苦,但这也算是人生中的一次宝贵经历,他们不会因为吃亏而改变初心,这样的人也能得到佛祖的护佑,用不了几年,他们就能有所成就,日子过得丰衣足食,是一家之长。

2、一日、九日

一九年九日出生,天生好命之人,一生一世幸福满满,他们一直到老,他们从小就很乖巧懂事,学习成绩优秀,是老师和父母眼中的好学生,风光无限,长大成人后更是如此,还得到了佛祖的庇护,事业一帆风顺,工作得心应手,财运也很好,赚了一大笔钱,丝毫不费吹灰之力,小金库赚得满满当当,全家都能跟从。

3、正月初一,二十

生来就是阴历这两天的人,生来就有菩萨心肠的领袖,他们单纯而慈悲,看不得别人吃苦受罪,无论什么时候都愿意伸出援手。它们甚至不计个人得失,只为让自己的心更舒服。此生善心将与佛祖结下深厚缘分,他们一生都得庇护,生命中邪魔不近,常伴,做事称心如意,一家人顺顺利利,事事顺心。

什么样的人与佛无缘?

一般信众到寺院礼佛大多是怀着“有所求”的心态,或者是在寺院结缘一些佛教用品来结识佛教。大多数人都希望自己一片虔诚之心感化佛菩萨,以期得到佛菩萨慈悲加持。这种信佛,有诚心,但是信心不具足,私心过重,随时会产生质疑的心态,没有什么智慧,只是一味人云亦云、盲目跟风,这样的人有佛缘,但并不是太深。

信佛不如学佛,学佛不如成佛,最好的佛缘是学佛。学佛,即学佛菩萨的慈悲和智慧,在修行的过程中,自我觉悟,自度度人、自觉觉他,菩提之心永不退转,自己改变自己的命运。佛菩萨为了方便度化众生,为众生提供修行种种之方便法门,而以各种形象慈悲示现。但绝不是我们苦难的避风港,绝不是消极的、无奈的,这一点我们要搞清楚。

佛缘深的人,他喜欢进入佛门,皈依三宝,喜欢诵经礼佛、晨钟暮鼓,并心生欢喜和慈悲。拜佛,可以忏悔消业,增长善业,福慧双增;佛法,可以让我们破迷开悟、启发智慧;僧宝,代表着清净,净而不染。当然,学佛不是让你出家,也不是让你变成一个与众不同的人。“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学佛,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智慧、更加幸福地生活。

除了以上两种,还有一种人暂时与佛无缘。与佛无缘的人,他的障深慧浅,就是说业障太重,没有善报听经闻法,没有智慧结识佛教。这样的人,你和他说再多的佛法也是徒劳,因为他听不进去你说的话,甚至会产生敌对和诋毁心理,“无缘不能度”,与佛暂时无缘的人,你度不了他。

“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幸遇佛法,它需要我们在过去无量劫中种下的善根佛缘。学佛的人、一心向佛的人,都是大福报之人,要好好珍惜这难得的佛缘,精进修行,成就无上佛果。

“佛法难闻今已闻,人身难得今已得;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待何生度此身”,佛教里说在六道轮回之中,唯有处于人道中的众生,最有福报和机缘听经闻法,从而离苦得乐,得度成佛,这无上甚深佛缘,我们一定要珍惜。与佛有缘的人,首先必定是善良的人,“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愿大家广结善缘,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羡鸠什么意思?

大喜之日

结婚前夕

祭拜:男方在婚礼前一天要祭拜天地祖先,告知有婚事要举行。

安庆礼:依八字、房屋座向……拜母床。

结婚当天

祭祖:男方出门迎娶前,应先祭祖。

迎亲: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六的倍数最佳。

燃炮:迎亲礼车应於途中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祝。

食姐妹桌:新娘出发前要与家人一起吃饭,表示别离,大家要说吉祥话。

请新郎:礼车至女家时,一男童持茶盘恭候新郎,新郎下车后予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家。

讨喜:新郎与女方家人见面问好之后,应持捧花给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姐妹或好友应刻意阻扰,经新郎哀求后以九九九元红包礼成交,喻长长久久。

盖头纱:新郎予捧花后,将新娘头纱放下并挽出大厅。

拜别:新郎与新娘上香祭祖,新娘叩拜父母道别,新郎行鞠躬礼即可。

出门:新娘由一福份高之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走,进入礼车。

礼车:应悬挂一棵由根至叶的竹子,根上挂著萝卜,意有头有尾。礼车后方则有朱墨画的八卦竹饰。

敬扇:新娘上礼车前,由一生肖吉祥之男童持扇置于茶盘给新娘回赠红包礼。

不说再见:当所有人要离开女方家时,绝不可向女方家人说再见。

泼水:新娘上礼车后,女方家长将一碗清水、稻谷及白米撒向新娘,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

掷扇:礼车启动后,新娘将扇子掷至窗外,谓弃坏性子;掷扇后应哭几声,且在礼车后盖竹筛象征繁荣。

迎娶队伍以竹筛为先,青竹连根带叶,竹端系猪肉一片,防邪神白虎。

燃炮:一路燃放礼炮,车抵男方家门时,家人应燃炮竹。

摸橘子:由拿著两个橘子的小孩迎接新人,新娘轻摸橘子,并赠红包答礼。

牵新娘:新娘下礼车时,由男方一福气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持新娘入厅。

忌踩门槛:门槛代表门面,故新人应横跨门槛过去。

新娘入厅后要跨过火盆踩碎瓦片。

敬茶:将新娘介绍给家中长辈认识。

拜天地:新人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相拜,送入洞房。

进洞房:以竹筛覆床,桌上置铜镜压惊,新人共同坐在预先垫有新郎长裤的长椅上,谓两人同心,并求日后生男。然后新郎掀开新娘面纱,合饮交杯酒、吃甜汤,象征早生贵子。

忌坐新床:婚礼当天,任何人皆不可坐新床。

观礼喜宴: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

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於门口端喜糖送客。

吃茶:由男方已婚亲友喝新娘的甜茶说吉祥话并赠红包。

闹洞房。

水浒传中的故事精选汇总

羡艳是什么意思

羡艳:羡慕的意思,也有欣赏,还有些嫉偿、吃醋的味道。

爱慕,钦慕,看到别人有的好东西,希望自己也有。

出处

爱慕,钦慕,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例: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何飞翔之羡慕,愿投报而忘毕。”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清 李渔 《意中缘·自媒》:“可见他平生羡慕的只有这一个人。” 韩北屏 《伊犁河畔》:“真是令人羡慕的果树与鲜花的城市。”

示例

我非常羡慕小琳新买的漂亮书包。 我可羡慕班上成绩名列前茅的同学了。

羡慕是什么意思

羡慕 [xiàn mù]

详细释义

亦作“羡慕”。爱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何飞翔之羡慕,愿投报而忘毕。”

羡慕是什么意思 20分

爱慕,钦慕,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有。

羡慕的意思

词目 羡慕

拼音 xiàn mù

释义爱慕,钦慕,因喜爱他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优越条件等而希望自己也能达到。

近义词惊羡

反义词 鄙视、讨厌、嫉妒、 妒忌、眼红

引证解释

1、三国 魏 阮籍《鸠赋》:“何飞翔之羡慕,愿投报而忘毕。”

2、唐 陈鸿 《长恨歌传》:“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3、清 李渔 《意中缘·自媒》:“可见他平生羡慕的只有这一个人。”

羡慕的意思和后悔的意思是什么

爱慕,钦慕,希望自己也有

详细解释

亦作“羡慕”。爱慕;看见别人有某种长处、好处或有利条件而希望自己也有。

三国 魏 阮籍 《鸠赋》:“何飞翔之羡慕,愿投报而忘毕。” 唐 陈鸿 《长恨歌传》:“其为人心羡慕如此。” 清 李渔 《意中缘·自媒》:“可见他平生羡慕的只有这一个人。” 韩北屏 《伊犁河畔》:“真是令人羡慕的果树与鲜花的城市。”

释义]

后悔

(动)事后懊悔。

[构成]

偏正式:后〔悔

[例句]

她很后悔没有参加那次活动。(作谓语)

近义词

懊悔、悔恨、悔怨、懊恼、懊丧、怨恨、反悔、忏悔

英文翻译

辨名析理是什么意思 5分

“辩名析理”是中国古代魏晋时期玄学家们解释经典的方法之一。也是魏晋时期玄学文论通用的方法之一。“辩名析理”一词出自郭象《庄子注·天下》篇,是一种抽象思维方法,由冯友兰在其《新原道》一书《玄学》一章中正式提出。

更多详情见百度文库“魏晋玄学与辩名析理”

郭象《庄子注·天下》原文

夫小大虽殊,而放于自得之场,则物任其性,事称其能,各当其分,逍遥一也,岂容胜负于其间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

鹏鲲之实,吾所未详也.夫庄子之大意,在乎逍遥游放,无为而自得,故极小大之致,以明性分之适.达观之士,宜要其会归而遗其所寄,不足事事曲与生说.自不害其弘旨,皆可略知耳.

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非冥海不足以运其身,非九万里不足以负其翼.此岂好奇哉?直以大物必自生于大处,大处亦必自生此大物,理固自然,不患其失,又何处心于其间哉.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夫翼大则难举,故搏扶摇而后能上,九万里乃足自胜耳.既有斯翼,岂得决然而起,数仞而下哉!此皆不得不然,非乐然也.

去以六月息者也.”

夫大鸟一去半岁,至天池而息;小鸟一飞半朝,抢榆枋而止.此比所能则有闲矣,其于适性一也.

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此皆鹏之所凭以飞者耳.野马者,游气也.

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今观天之苍苍,竟未知便是天之正色邪,天知为远而无极邪.鹏之自上以视地,亦若人之自是天.则止而图南矣,言鹏不知道里之远近,趣足以自胜而逝.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此皆明鹏之所以高飞者,翼大故耳.夫质小者所资不待大,则质大者所用不得小矣.故理有至分,物有定极,各足称事,其济一也.若乃失乎忘生之(主)生而营生于至当之外,事不任力,动不称情,则虽垂天之翼不能无穷,决起之飞不能无困矣.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掊风;背负责天而草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夫所以乃今将图南者,非其好高而慕远也,风不积则夭阏不通故耳.此大鹏之逍遥也.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枪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溪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适莽苍者,三凔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所适弥远,则聚粮弥多,故其翼弥大,则积气弥厚也.

之二虫又何知!

二虫,谓鹏虾也.对大于小,所以均异趣也.夫趣之所以异,岂知异而异哉?皆不知所以然而自然耳.自然耳,不为也.此逍遥之大意.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

物各有性,性各有极,皆如年知,岂跂尚之所及哉!自此已下至于列子,历举年知之大小,各信其方,未有足以相倾者也.然后统以无待之人,遗彼忘我,冥此群异,异方同得而我无功名,是故统小大者,无小无大者也;苟有乎大小,则虽有大鹏之与斥鴳,宰官之与御风,同为累物耳.其死生者,无死无生者也;苟有乎死生,则虽大椿之与蟪蛄,彭祖之与朝菌,均于短折耳.故游于无小无大者,无穷者也;冥乎不死不生者,无极者也.若夫逍遥而系于有方,则虽放之使游而有所穷矣,未能无待也.

溪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蛇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桩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

自知之明什么意思?

成语名称自知之明

成语读音zì zhī zhī míng

字词释义

自知:自己了解自己。

明:看清事物的能力。

成语释义透彻的了解自己(多指缺点)的能力。指了解自己的情况,对自己有正确的估计。

反义词不自量力、自不量力

成语性质偏正式;作宾语;含褒义

感 *** 彩褒义词

英文翻译

1.self-knowledge

2. to he a thorough knowledge of oneself; to know one's limitations[2] [编辑本段]成语出处  1.《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

2.《韩非子》:“楚庄王欲伐越,庄子谏曰:‘王之伐越何也?’曰:‘政乱兵弱。’杜子曰:‘臣愚患之。智如目也,能见百步之外而不能自见其睫。王之兵自败于秦、晋,丧地数百里,此兵之弱也;庄蹻为盗于境内,而吏不能禁,此政之乱也。王之弱乱非越王之下也,而欲伐越,此智之如目也。’王乃止。故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故曰:‘自见之谓明。’”

典故

楚庄王要讨伐越国,庄子劝谏道:“大王为什么要讨伐越国呢?”庄王答道:“因为越国政治混乱,士兵战斗力差。”庄子说:“臣认为智慧就像眼睛一样,眼睛能看到百步之外的地方,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大王曾经兵败给秦国、晋国,丧失了几百里的土地,这就是士兵战斗力弱了。庄蹻在楚国境内当强盗为害百姓,官吏却不能将其拿获,这就是政治混乱了。大王政治之乱,兵力之弱,似乎也不在越国之下,但却想讨伐越国,这就说明了大王的智慧也像那眼睛一样了(看得到别人,却看不到自己)。”庄王于是取消了这次军事行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智慧不在于他能够评价别人,而在于能够正确地评价自己,因此说:“能够自我评价才称得上有智慧。” 这个故事说明了“知人易而知己难”的道理,为人处事,莫过于此。[1] [编辑本段]成语示例  1.高阳《草莽英雄》第十三章。他很有自知之明,父子俩作恶多端,神人共愤。

2.一个严于解剖自己的人,往往是有自知之明的。

3.我这个人有点自知之明;幸亏没有接受这任务;不然出的漏子比这个还大。[2] [编辑本段]成语辨析  1.明;不能写作“鸣”。

2.明;不能读作“mín”。[2]

35个成语的简短意思,意思的形式是(以前指什么,现指什么。)急!急!急!

如鱼得水(1)原谓君臣相待,今多以形容朋友或夫妻情感融洽。(2)用以比喻所处环境,能称心如意。

池鱼之殃比喻无故而受祸。

殃及池鱼无端受累。

鱼水相逢(1)比喻夫妇和乐。(2)比喻君臣相得。

鱼沉雁渺比喻音信全无。

鱼目混珠比喻用货充真货。

鱼米之乡指靠近水边的肥沃地方。

鱼肉乡民土豪劣绅,仗势欺侮自己的乡人。

鱼沉落雁比喻女子容貌美丽。

鱼贯而入排成一列依次前进。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鲁鱼亥豕指文字因形近而传写错误。

浑水摸鱼在混乱的局势中得小便宜。

漏网之鱼喻罪犯没有被逮捕归案。

缘木求鱼喻劳而无功,绝不可得。

鲍鱼之肆比喻恶劣之环境或小人聚集之所。

临渊羡鱼比喻空自想望,而没有实际行动。

鱼游沸鼎比喻情势之危急

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比喻做一件事获得两个效果。

小鸟依人形容女子或小孩怯弱的样子,惹人怜爱。

倦鸟知返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倦鸟归巢形容游子倦游归家。或比喻离开工作岗位太久,倦于在外形式而回到自己岗位。

笨鸟先飞(1)形容愚笨的人,事前欠缺考虑,常鲁莽行事。(2)或用以表示愚笨的人行动应比别人早,以免手忙脚乱。

鸟尽弓藏比喻天下既定,功臣遭遗弃。与“兔死狗烹”意同。惟“鸟尽弓藏”语意较轻。

鸟语花香描写春天的景色。

鸟面鹄形用以形容久饥消瘦之状,又作“鸠形鹄面”。

鸟为食亡比喻人因贪财而死。

鸟兽不可与同群指人毕竟仍须生活在人群社会中,不能隐居逃世。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比喻人快要死时,多会良心发现,讲出善良的话来。

惊弓之鸟比喻曾遭祸患,因而心怀惊惧者。

有关“鹤”的成语

杳如黄鹤比喻人物一去无踪。

风声鹤唳形容人心惶惶,自相惊扰。

焚琴煮鹤指不解风雅,大杀风景的行为。

闲云野鹤形容超然脱俗,与世无争,可以用在隐士,或是退休在家,生活闲逸无忧的人。

鸡皮鹤发粗皮肤和白头发,形容老人白发苍苍,满脸皱纹。

鹤立鸡群比喻才能出众。或用以形容人身材特别高大。

鹤发童颜比喻年老而健康。

鹤长凫短形容异类难谐。

有关“雁、鹅”的成语

沉鱼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鱼沈落雁形容女子的美貌。

雁足传书比喻互相联络,音信不断。

雁行失序悼兄弟之丧。

雁行折翼失去兄弟。

鱼雁往返指书信往返。

千里鹅毛远道送礼物,礼轻情意重。

有关“其余鸟类”的成语

鸠占鹊巢比喻强占他人所有。

鹑衣百结比喻衣服破旧,满是补钉。

鹪鹩一枝(1)用以劝人寡欲,今多说成:“鹪鹩巢林,不过一枝”。(2)或比喻栖身之所,多用于托人求职时。

鸾翔凤集比喻贤才之聚集。

凤毛麟角形容世间少有。

凤凰于飞比喻夫妇唱和相乐;多用为婚礼之祝词。

鸢飞鱼跃比喻放任于自然之乐。

鸦雀无声比喻原本吵吵闹闹的人群安静下来。

鸿鹄之志比喻志向远大,与“青云之志”义同。

鹏程万里祝福别人前程远大,如鹏飞万里。

莺声燕语用以形容鸟鸣。或比喻女子声音宛转流利。

莺莺燕燕比喻女郎众多。

鹣鲽情深比喻夫妇恩爱逾恒,与“伉俪情深”义同。

鹬蚌相争,渔翁得利比喻两相争持,第三者得利。

有关“十二生肖”的成语上

一、有关“鼠”的成语

投鼠忌器打老鼠怕伤了器具,比喻作事有所顾忌。

抱头......

舞龙人能不能戴白布

莫语常言道知足,万事至终总是空。理想现实一线隔,心无旁骛脚踏实。谁无暴风劲雨时,守得云开见月明。花开复见却飘零,残憾莫使今生留。下面我给大家介绍关于水浒传中的 故事 ,方便大家学习。

水浒传中的故事1

李逵是四大名著之一《水浒传》中一个占据许多戏份的重要人物,同时在元代杂剧中,凡是涉及到“水浒”戏份,基本上李逵便是诸多人物中最重要的人物之一。

李逵小名铁牛,为沂州沂水县百丈村人氏,蛮力惊人,有万夫莫当之勇,因为他生的粗壮黝黑,惯使一双板斧,江湖上留下他“黑旋风”的绰号,就算到了现在,也有 歇后语 云:李逵的板斧——逢人就砍。

李逵勇猛且少智,家中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个老母亲和哥哥李达。后来因为李逵打死了人,便在外逃难,不敢归家,遇到赦宥,流落在江州,便在江州大牢里当一个小牢子,与江州两院押牢节级院长“神行太保”戴宗相熟。

宋江因为杀了阎婆惜被刺配江州,吴用与戴宗相熟,写信让戴宗照看宋江一二。戴宗与宋江相交之后,便把李逵也介绍给了宋江。李逵本来就对宋江极为拜服,而宋江又借十两银子给李逵去赌,更是引得了李逵的好感。就这样,三人建立了很深的感情。后来发生“黑旋风斗浪里白条”这一节,又与张顺建立了情谊。

几人本来日子过的极为潇洒,但是后来宋江再次犯罪,被下狱判刑。为了救宋江,戴宗上梁山与吴用商量出扮蔡京命令的计策,不幸的是后来被人识破,不仅宋江没有被救出,连戴宗也一同被关在了死囚牢中。

为了搭救宋江和戴宗,李逵与众人一起大闹江州。在两人行刑之时,劫法场将人救出。随后众人摆脱官府追捕,一起上了梁山。

宋江到了梁山之后,成为宋江坚定的支持者。基本上他就是宋江手中的利剑,宋江所指,便是李逵刀锋所向。在梁山期间,李逵帮宋江干成了许多大事,同样也为梁山建立了许多的功劳。梁山排座次的时候,李逵位列第二十二位,是梁山第五位步军头领,星位天杀星。

宋江接受朝廷招安,李逵同样跟随他四处征战。战争结束之后李逵被封为镇江润州都统制。后来高俅等奸臣在皇帝赏赐给宋江的酒中下毒,宋江因此被毒死。宋江死后,高俅等人又担心一向作为宋江铁杆一派的李逵会带人谋反,便索性也逼李逵饮下毒酒。就这样宋江与李逵先后被奸臣所害,最终中毒身亡。

水浒传中的故事2

勇悍刘唐命运乖,灵官殿里夜徘徊。

偶逢巡逻遭羁缚,遂使英雄困草莱。

卤莽雷横应堕计,仁慈晁盖独怜才。

生辰纲贡诸珍贝,总被斯人送将来。

这首诗是中国古典名著《水浒传》中关于赤发鬼刘唐的赞诗。刘唐因为紫黑阔脸,因鬓边生有朱砂记,上面生一片黑毛,故人称“赤发鬼”。他祖籍为东潞州人氏,早年在山东、河北做过私商,喜好结交朋友,为人仗义,重情重义,所以在江湖上颇有侠名。

刘唐此人嫉恶如仇,最是看不惯贪官污吏祸害百姓。大名府梁中书为了给自己的岳父蔡京贺寿,为祸乡里,四处搜刮金银珠宝,最后尽然凑齐了价值十万贯的珠宝钱财,号称生辰纲。在蔡京生辰之前,拍杨志押送这么一大批钱财前往贺寿。

生辰纲之事被刘唐得知,刘唐认为这是批不义之财,全是搜刮百姓血汗所得,于是便起了将这批钱财劫走的心思。心中这么一想,刘唐立马就有了打算。他素来仰慕托塔天王晁盖的英勇和义气,因此便去 拜访 晁盖,希望晁盖能答应和他一起谋算这件事。

等到了晁盖的庄子上的时候,中间又正好来了吴用、公孙胜、阮氏三兄弟等人。这么一来,力量更加大了,最后大家一合计,定下计策,准备劫走生辰纲。

这边刚刚定下计策,那边杨志押送生辰纲也即将到达。他们立时行动,等到杨志等人到了黄泥岗的时候,刘唐一行人扮作卖枣的商人,也在岗上休息。杨志虽然知道刘唐一行人必有古怪,但是那时候押解的士兵又渴又累,根本不听杨志的劝告。最后刘唐等人在白日鼠白胜的配合下,用酒迷倒杨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纲。

此事成功之后,阮氏三兄弟回到了石碣村,其他人返回到了晁盖的庄上。

生辰纲此事事关重大,一听说被劫之后,济州府尹当即派三都缉捕使臣何涛查办此事。最终刘唐等人扮作卖枣商人劫走生辰纲之事被何涛查明,又在捉拿白胜之后,得知了他们的来历。于是何涛便到郓城县敦促县衙捉拿晁盖七人。

在郓城县押司及时雨宋江以及朱仝、雷横的有意私纵之下,四人得以逃脱。后来白胜又供出刘唐六人的姓名以及三阮的住处,何涛于是带人包围了石碣村。在艰险之刻,公孙胜大施道法,最终众人得以逃脱,一路直往梁山,最终加入梁山。后来经过林冲火并一事,晁盖被推为寨主,并定下头领位次,刘唐居第五位。

李逵是宋江的心腹,刘唐则是晁盖的班底。两人在《水浒传》中的作用并不同,刘唐在文中只能算作是一个引子,其存在的意义便是促成梁山大聚义的形成。而李逵则是《水浒传》中一个极为重要的人物,宋江很多计谋都是通过李逵的实施得以达成目的的。

当初在生辰纲的消息传出之后,刘唐当即以此事聚集众人。后来加入梁山之后,尽管做到了晁盖以下的第五位,但是担任的却是类似刺探情报的工作。后来随着宋江的加入,晁盖除了吴用等人都被宋江带来的班底陆续架空,而刘唐也在专业情报、办事角色戴宗、燕青等人出场后,被彻底的架空。

水浒前期,李逵担纲的是宋江保镖和职业杀手的职责。后期,李逵是作战级别进入混战时的尖刀连、敢死队。很多时候正是因为李逵的存在,才大大激发了梁山军的气势,给人一种一往无前的感觉。

但是总的说来,刘唐是一个有其本身思想的人,他在水浒中的存在也许没有李逵的鲜明,但是他却展现了李逵没有的精明和计算。与刘唐相比,李逵实际上就是宋江手里的一把刀,宋江让他干嘛就干嘛,从来没有体现过他自己的意愿。所以说,李逵虽然比刘唐占比重重,但是我更欣赏刘唐。

水浒传中的故事3

刘唐,《水浒传》中的人物,祖籍东潞州人氏,自幼飘荡江湖,因为他鬓边有一搭朱砂记,人称赤发鬼,在水浒一百单八将中占星位天异星。

刘唐的开场来自于梁中书给他的岳父蔡京贺寿,梁中书为了讨得岳父的欢心,特地到四处搜刮金银珠宝,最后搜刮了价值十万贯的珠宝,号称生辰纲。

刘唐听说了这个消息,认为生辰纲是不义之财,便想要将其劫走。但是只有他一个人是肯定不能完成这么一项任务的,肯定要寻找同伙。托塔天王晁盖无论是武艺还是名声都颇有侠名,刘唐当时就想到了他。于是一合计,刘唐郓城东溪村投奔晁盖,请晁盖一同劫取生辰纲。不过可笑的是,刘唐最后被都头雷横当贼人抓了起来。

后来雷横到晁盖庄中暂歇,将刘唐吊在门房中,雷横与晁盖推杯换盏间,说起了刘唐。晁盖便偷偷的去看了一眼,却知道了刘唐原来是来投奔自己的。晁盖一合计,便让刘唐等会儿看见自己的叫自己舅舅。两人在雷横面前,装是多年未见的舅舅和外甥,雷横并没有多加怀疑,只当自己是抓错了人,随后便将刘唐释放了。

雷横走了之后。刘唐向晁盖表明身份,并且说明自己来找他的原因。后来经过一番波折,最后聚集了多人,大家一起合计着截取生辰纲之事。

后来众人在松林里扮作卖枣商人,在作贩枣商人,也到冈上休息。七人在白日鼠白胜的配合下,用酒迷倒杨志等人,劫走了生辰纲。生辰纲被劫,梁中书大怒,四处寻找罪魁祸首。三阮返回石碣村,刘唐与吴用、公孙胜则留在晁盖庄上,后来官府得知七人姓名,最后人他们只能上了梁山去。

梁山大聚义之后,刘唐位列第第二十一名,步军头领第三位。天罡三十六星之一,号天异星。

再到后来宋江带领梁山众人接受朝廷招安,又跟随宋江一起远征辽国、王庆、方腊等,在战争中颇有功绩。

杭州会战之时,卢俊义与刘唐一起攻打候潮门。刘唐见城门未关,心里只想着夺取头功,因此竟是未加细想,一马当先,单枪匹马就冲了进去。哪里知道这是地方早就设好的计谋,等刘唐一进去,守在城墙上的士兵便将吊起千斤闸板的绳子砍断、刘唐就这样连人带马,被砸死在城墙之下。

刘唐之死让宋江极为伤心,刚刚听闻这个消息便痛哭不止,还作诗以哀悼,但终究不能挽回他的生命。等方腊平定后,刘唐作为战死正将,被追封为忠武郎。

水浒传中的故事4

戴宗是《水浒传》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人物,他有着水浒英雄中都有的仗义,加之他此人仗义疏财,喜交朋友,耿直率真,嫉恶如仇,所以他有许多的朋友。而戴宗最后上了梁山,也是因为帮助朋友进而引发的祸事。

戴宗与上了梁山的吴用是至交好友,当初宋江被刺配江城的时候,路过梁山,因此吴用书信给戴宗希望戴宗能照拂宋江。

后来宋江在浔阳楼醉酒题反诗,被通判黄文炳告发。戴宗得知府蔡得章令,前往捉拿宋江归案。戴宗与宋江通过吴用的这一层关系,已经成了好友,戴宗自然不愿意见着宋江就此送命。于是便让宋江装得了失心疯,希望能帮助他躲过此劫。等到了堂上的时候,黄文炳一眼就识破了宋江装失心疯,企图逃脱刑罚的打算。

宋江因此遭到严刑拷打,只得招供,因此被送入了死牢。戴宗见宋江被下狱判刑已经成为了定局,戴宗只好在听从蔡得章的命令,在前往东京给蔡京 报告 和送生辰贺礼的时候寻求办法。

前往东京途中,戴宗途经梁山拍,在朱贵的酒店用饭之时被麻晕,朱贵从中搜出蔡得章的信件,得知宋江有难,便将戴宗弄醒,告知书信内容,请他上梁山商议对策。

戴宗上了梁山,吴用沉思后想出造蔡京书信,以搭救宋江的计策。他先是让戴宗去济州将圣手书生萧让、玉臂匠金大坚骗上梁山,让他们造印信。

这计策本来挺好,但是却不想吴用一时疏忽,使得图章出了纰漏,又被黄文炳识破。因为此事戴宗受到蔡得章怀疑,在一问一答之间,戴宗不慎露出马脚,之后遭到了一顿严刑拷打。在严刑逼供下,戴宗招认,最终与宋江一样被打入死牢,最终被判处。

随后戴宗因为好友黄孔目的拖延行刑日期,最终在行刑之时,等到晁盖等人赶来。随后一行人劫法场救下宋江和戴宗,戴宗也因此进入梁山。

戴宗此人行侠仗义,仗义疏财,好交朋友。《水浒传》留下赞诗:

其一

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

两只脚行千里路,罗衫常惹尘埃,程途八百去还来。神行真太保,院长戴宗才。

其二

面阔唇方神眼突,瘦长清秀人材,皂纱巾畔翠花开。黄旗书令字,红串映宣牌。

健足欲追千里马,罗衫常惹尘埃,神行太保术奇哉。程途八百里,朝去暮还来。

金圣叹:“戴宗是中下人物,除却神行,一件不足取。”

李卓吾说:“戴宗没头帖子极没意思,若非梁中书、王太守,几送卢俊义、石秀性命,蠢人蠢人。”

戴宗的主要 事迹 :及时雨会神行太保、梁山泊戴宗传信、戴宗智取公孙胜、戴宗定计赚萧让。

水浒传中的故事5

戴宗是《水浒传》中一个比较总要的人物,他是梁山军前期的前辈之一,是白龙聚义二十九个人中的一个。他入山比较早,因此为梁山作出的贡献也比较大,是不可多得的功臣。戴宗此人会甲马奇术,因此能日行八百里,人称“神行太保”。

戴宗在《水浒传》中算的上是一个比较讨喜的角色,他人物性格为嫉恶如仇、侠肝义胆、脾气火爆,头脑简单,直爽率真。

戴宗这样的人物性格,让他无法拒绝朋友的请求,同时也让朋友无法无视他的危险。可以这样说,戴宗的仗义和率真使他能交到更多的朋友。

戴宗原本当他的江州两院押牢节级当的好好的,但是因为吴用的一封书信,戴宗对宋江多加照拂,最后两人感情俞深,成为好友。后来也是因为为了将宋江就出来,戴宗听从吴用的谋略,结果中间出了纰漏,使得戴宗和宋江两人都被下狱盼了。

而在戴宗受难之时,梁山众人也并没有忘记他们。晁盖和吴用带人前来搭救,最后劫法场成功,大家一起在白龙庙聚义,然后上了梁山。

戴宗这个人仗义疏财,所以人缘极好。戴宗上了梁山之后,引了许多的好汉上梁山。他招纳到锦豹子杨林、铁面孔目裴宣、火眼唆倪邓飞、玉幡竿孟康四位好汉,这足以说明他个人魅力。

我们都知道戴宗的绰号叫作“神行太保”,因为他可以凭借一种叫甲马的东西,做到日行八百里。那么问题来了,《水浒传》中的“甲马”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水浒传》说:“原来这戴院长有一等惊人的道术,但出路时,赍书飞报紧急军情事,把两个甲马拴在两只腿上,作起神行法来,一日能行五百里。把四个甲马拴在腿上,便一日能行八百里。因此人都称做神行太保戴宗。”

甲马是绑在腿上,配合术法用的,有人猜测是一种很神奇的小动物,或者就像是一种类似火箭助推器的东西。

袁阔成的评书《水泊梁山》说戴宗跑得快是因为他有一匹古怪坐骑,集十二生肖的特征于一身,李逵给它起名小骆驼。

但其实两种都不是很准确,《水浒传》中有一段涉及到“甲马”。第39回戴宗晚上投客店安歇,“解下甲马,取数陌金纸烧送了。”第53回戴宗戏耍李逵之后,两人到客房里,“去腿上都卸下甲马来,取出几陌纸钱烧送了。”

能够与纸一起烧了,至少证明“甲马”就是一种易燃品。再加上古代道术的各种神奇,不自觉的就会让人往这边猜测。

清代虞兆隆《天香楼偶得》中介绍:“俗于纸上画神佛像,涂以红黄色而祭赛之,毕即焚化,谓之甲马。以此纸为神佛之所凭依,似乎马也。”

史学家赵翼《陔余丛考》则说:“昔时画神像于纸,皆有以乘骑之用,故曰纸马也……后世刻版画以五色纸印神佛像出售,焚之神位前,名曰纸马。”

所以很有可能,“甲马”实际上就是“纸马”。

《西江月》词描写神行法的效验:“顷刻才离乡镇,片时又过州城。金钱甲马果通神,万里如同眼近。”要烧“金钱”,甲马才能显“神通”。所以“甲马”应该就是一种非常神奇的道术。

水浒传中的故事精选汇总相关 文章 :

★ 水浒传故事精选7篇

★ 水浒传故事2020汇集

★ 水浒传的总结5篇精选

★ 经典童话故事精选汇总

★ 神话传说故事合集5篇

★ 史记故事精选5篇

★ 故事书大全2020大全

★ 经典故事2020最新

★ 《水浒传》积累知识点汇总

★ 历史故事大全2020汇集

讲一个神话故事

每逢节日庆典,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此“龙”源于一个传说: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某年春节,有钱人家的孩子舞龙灯,欢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舞蹈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板凳龙”制作简单,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动人的关于龙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这些龙舞,大多欢快活泼,轻松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狰狞蹈厉、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舞龙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铜梁、广东丰顺等地流行的“烧龙”,就含有多重意味。铜梁人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任,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丰顺人烧龙源于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条火龙来到丰顺地面,此龙浑身喷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干裂。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大伙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时,火龙赶来破坏,烧死了年轻夫妇,也烧干了水源。年轻夫妇的儿子继承父母遗志,外出学法三年,归来后和火龙苦战三天三夜,终于以毒攻毒,用神火将火龙烧死,自己也力尽而亡。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闹过旱灾。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当地老百姓便年年举办烧龙活动。所烧之龙一般用竹纸扎成,长15米到20米,龙身扎满鞭炮。经过引龙出海、请龙、戏龙耍龙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龙体烧尽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干脆更彻底:在龙身里装满土火药、土烟花,耍到最热闹的时候,一把火点着,只听“轰隆”一声响,龙嘴喷火,龙尾冒烟,龙身开裂燃烧枣我们的龙神,就在震耳的镲锣鞭炮声和喧天的欢呼惊叹声中渐渐地化为一团团灰烬。 稍稍分析,我们就会明了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送灯”(谐“送丁”)、“偷灯”,尤其是偷庙里的“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接灯”、“还灯”、“完灯”(小孩长到十二岁时,由舅家送最后一次灯),以及“上灯棚”、“穿灯脚”、打“点仔灯”、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习俗。这些灯俗,都含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 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呢?这样,在全国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浙江奉化流行“盘龙灯”枣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与龙交会),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灯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龙灯对生育有利。在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对此,有人还作了这样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安徽伙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怎么办呢?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之兆。 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有“分子息”(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等节目。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

龙的传说——舞龙:

每逢节日庆典,

我们都能看到欢腾旋跃,让人兴奋不已的舞龙。舞龙也称“龙舞”、“耍龙”、“闹龙灯”、“玩龙灯”、“龙灯会”。那么,为什么要舞龙呢?

舞龙的用意,概括起来不外乎这么几条:一为祈雨祈福,二为娱神娱己,三为彰显力量,四为兴旺人丁。

其中,祈雨祈福是最基础的。两湖一带民间传说,战国时的鬼谷子和金角老龙相遇,鬼谷子说:“据我掐算,近日有雨,城内三十六点,城外四十八点。”金角老龙有意让鬼谷子的预言落空,便利用职务之便,让城内下了四十八点,城外下了三十六点,结果城内不少老百姓死于水患。后来玉皇大帝问罪,金角老龙受到贬黜。为了赎罪,老龙便在每年的新春到来之际,逐门逐户地向老百姓鞠躬赔礼,并承诺一年的风调雨顺。于是,人们便据此传说,用竹条铁丝、绸缎纱布扎制成彩龙,每逢年节舞耍一番,表达欢快喜悦之情,也寓意老龙臣服,天随人愿。四川铜梁一带的传说也异曲同工:东海龙王患腰痛病,变成一个老头上岸求医。大夫通过把脉知其非人,便让其恢复原形,并从其腰间捉出一条蜈蚣。龙王病愈后,以泄露天机为谢:言人们只要照它的样子造四处舞游,便能保雨水及时,五谷丰成。

舞龙祈雨在先秦时期已开始流行,到汉代已具相当规模,形式也多有讲究。据董仲舒《春秋繁露》载,汉代人春旱求雨舞青龙,炎夏求雨舞赤龙或黄龙,秋季求雨舞白龙,冬天求雨舞黑龙。这些龙长达数丈,每次出动五至九条不等。

后世的舞龙,大都包含有祈雨祈福的意味。如流行于湖南省湘西山区的“龙头蚕身灯”。该灯由“龙”的头和“蚕”的身与尾组成。制作考究,形体小巧,头尾能曲能伸,宛转灵活。竹圈联成蚕身,绳索系其内,白布蒙其外,外用红绿彩环缠身,由三个舞技出众的民间艺人分别持头、腰、尾三个部分执耍。“龙头蚕身灯”一般都是成对出行。出灯前,每对灯都要下到江边“吸水”,然后才沿门沿户祝福吉祥。为什么要“吸水”呢?很好理解,龙吸饱了水,才能保证雨水充足。

南方一些地方流行舞草龙枣由柳条、青藤、稻草扎成,夜晚舞耍时,龙身上满插香火,因而又称“香龙”、“香火龙”。舞龙结束时,还要在喧天的锣鼓鞭炮声中,恭恭敬敬地将草龙送到江河溪潭之中。其用意也是让龙回龙宫,以保佑一方地面风调雨顺。

以娱神娱己为目的舞龙可追溯到汉代的“鱼龙曼延”。《汉书·西域传赞》载:“孝武之世……设酒池肉林以飨四夷之客,作巴俞都卢、海中砀极、漫衍鱼龙、角抵之戏以观视之。”颜师古解释说,巴俞都卢、海中砀极都是歌舞名,而“鱼龙”,则是由人装扮成一种来自西域的巨形珍兽枣舍利之兽,先在庭前舞蹈戏乐,然后到殿前激水,水花飞溅中,化作一条巨大的比目鱼,“跳跃漱水,作雾障目”。然后,再化作身长八丈的黄龙,“出水敖戏于庭,炫耀日光”,故又名“黄龙变”。由此看来,“鱼龙”,当是一种由人装扮成巨鱼和巨龙进行表演的大型舞蹈。由于巨鱼和巨龙之间有一个“变”的问题,因此在表演时,可能还需要幻术、布景、烟雾等来配合。

那么,“曼延”又作何解释呢?“曼延”也作漫衍、曼衍、蔓延等,是古代一种大兽的名字。据说这种大兽“似狸,长百寻”,可以“仿此演为百戏。”古代八尺为一寻,百寻就是八十丈。因而《西京赋》中有“巨兽百寻,是为曼延”之句,薛综注曰:“作大兽,长八十丈,所谓鱼龙曼延也。”由此推断,“曼延”是“作兽以戏”,是由人扮演成各种巨兽的舞蹈。“鱼龙”当是其中典型的主要的一种,因而称作“鱼龙曼延”。

东汉张衡在《西京赋》、李尤在《平乐观赋》中都有对“鱼龙曼延”的生动描述。从中可以看到,作为汉代的大型歌舞,“鱼龙曼延”集合了当时最高水平的演员阵容以及布景、道具和特技,可谓规模宏大,幻象纷呈。除中心节目“巨鱼变巨龙”外,还有由人扮装的熊、虎、猿猴、大象、大雀、大龟、大蟾蜍及其它不知名的奇兽参与演出。

史料之外,还可以从汉代画像石上找到“鱼龙曼延”的影子。如铜山洪楼发现的乐舞百戏画像石,山东沂南出土的角抵百戏画像石,上面都有鱼龙作舞的图像。

“鱼龙曼延”从汉至唐,延续了将近七八百年的时间,唐以后,整体上逐渐失传,后世传留下来的,只是其中的部分节目。民间的龙舞、狮子舞、麒麟舞等,可视作对“鱼龙曼延”的传承和演变。

灯与龙的结合,大约起始于宋时。南宋吴自牧在《梦梁录》中记道:“元宵之夜……草缚成龙,用青幕遮草上,密置灯烛万盏,望之蜿蜒如双龙之状。”这样的龙灯,即是我们所说的放置在那里专供人们观赏的龙形灯饰。问题是龙是一个能行走、善飞腾的神物,总不能呆到那儿不动啊,况且无论宫廷还是民间,自古都有舞龙的传统。既然舞,就不光在白天舞,晚上也要舞,晚上舞就离不开灯,因此大凡舞之龙,都通称“龙灯”。

“龙灯会”一般在佳节、盛会时举行,场地选在长街广场、村头湾边开阔平坦的地方。龙的品种丰富多彩,有竹龙、木龙、荆龙、草龙、布龙、纱龙、纸龙;有由荷花和蝴蝶组成的“百叶龙”,用刨花扎成的“木花龙”,用铁皮卷成的“铁皮龙”,等等。

龙灯各地都有。四川省铜梁县的龙灯比较出名。国庆50周年大典上的金色巨龙,就出自这个县。铜梁龙灯有“正龙”:头大、胫长、节内点灯,以灯光取代烟火,玩时比较安全。还有用竹编作龙骨,纸扎龙头,布做龙脊,借助灯火而起舞的“彩龙”;用皮纸或绢绸做皮,彩绘鳞甲,龙身能伸缩转动的“肉龙”或“蠕龙”;天旱时求雨,舞时可泼水的“黄荆龙”;用白花扎成,用来祭祀亡灵的“孝龙”;用稻草扎成,插入竹竿,执持起来耍舞的“草把龙”;以及由孩子们耍舞的,用一棵棵大插上竹竿,点燃红烛,中间串以绳索的“菜龙”,等等。

铜梁人舞龙有不少讲究。过去沿袭汉代的春舞青龙、夏舞赤龙、秋舞白龙、冬舞黑龙的规矩。现在逢年过节舞彩龙,舞到人家门前就暂时停下来,龙头频点向主人拜年祝福,然后再上下翻腾,左盘右旋。这时,主人必须鸣放鞭炮以示欢迎,并有所答谢:裹着钱的“红包”或糖果香烟等。

广东佛山人也喜欢舞龙。四五十年代,佛山龙多是用一把把雨伞连接再绘上图案的“伞龙”,或用稻草扎成的“草龙”,做工比较简单。现在的佛山“彩龙”,用竹篾、铁丝做骨架,龙头、龙尾用纸糊,龙身蒙丝绸,配以金属镜片、铝金纸、剪纸、绒球做装饰,造型美观,色彩艳丽。佛山彩龙的品种多样,有金龙、烟花龙、火龙、彩灯龙、坐龙、卧龙等。近年来,“机械龙”、“电脑龙”也走进佛山彩龙的行列。这些具有时代特色的龙能喷出水柱和肥皂泡,做出各种有趣的动作。佛山彩龙出游时很壮观,旌旗、日月旗前边开路,塔灯、鲤鱼、龙珠作引,然后才是张牙舞爪的龙,龙后面跟着锣鼓音乐。舞龙者在锣鼓音乐的伴奏下,表演盘龙、跳龙、扣龙门、穿龙尾、龙过桥、玉龙盘柱、二龙戏珠、蛟龙漫游、巨龙腾空等舞蹈造型。香港回归期间,九龙各界举办“万尺金龙献瑞祥活动”,其高10米、长9米、宽3米,重一吨多的巨型龙头就是由佛山工艺社承造的。佛山彩龙近年来还走出国门,远渡重洋,出现在墨尔本、夏威夷、温哥华、伦敦、路易港等地的街头广场上。

陕西省汉中地区的“板凳龙”也很有特色。此“龙”源于一个传说:一位以打卖草鞋为生的老人,收养了两女一男三个孙子。某年春节,有钱人家的孩子舞龙灯,欢天喜地。三姊弟十分羡慕。回到家中后,聪明的小弟看到爷爷打草鞋用的长凳子,一端系着未打完的草鞋,活像一只龙头,就高兴地喊:“看这草鞋凳,活像!”两姊妹一看确实像,三个人就各举起凳子的一条腿舞了起来。他们舞得开心,村邻们发现后也觉得有趣,就领他们到街道上去舞。从此,“板凳龙”这个民间舞蹈便形成和流传开来。

“板凳龙”制作简单,用一块长凳木板,雕刻成龙的样子,一头为龙头,一头为龙尾。龙鳞是画在色纸或彩绸上,然后贴上去的。三只木腿分别安在龙肚的两端,都可自由活动。舞时挑选两女一男,装成青春男女,身上披红挂绿,男的头上围白毛巾,女的头上插花朵。三个人各握一只板凳腿,两个女的舞龙头,一个男的舞龙尾,三人密切合作,舞出“龙翻身”、“龙滚水”等种种花样。

中华民族是拥有五十六个成员的大家庭,同汉族一样,各少数民族也都与龙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也有许多动人的关于龙的传说和各种各样的龙舞。如云南彝族的“牵手跳龙门”,阿昌族的“舞白象青龙”,苗族的“接龙舞”,仡佬族的“打花龙”等。这些龙舞,大多欢快活泼,轻松有趣,具有鲜明的民族地域色彩。

除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之外,舞龙还有彰显力量的作用。人们相信,歌之唱之,可以召唤龙的神灵;舞之蹈之,可以模仿龙的神态;有歌有舞,既可以使神龙欢愉喜悦,也可以使自身秉赋龙性。同时,通过舞龙,也使舞龙人的力量得以显示。这里有几层意思:一是舞龙本身是一个“力气活”,那些由腾跃、翻滚、盘回、穿插、耸立等构成的诸多套路、造型,不出大力就完不成。二是龙是力量的集合、力量的象征,自然界的诸多动物和天象,都将自己的力量投赋在了龙的身上。舞龙也就是显天力,显天力的同时也显了人力。第三,不排除对龙的“调侃”和“不敬”。由于龙既是自然力的象征,也是帝王皇权的象征,常常以张牙舞爪、狰狞蹈厉、耀武扬威、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神圣不可侵犯的面目出现,使芸芸众生不得不以敬畏的心态相对待。现在好了,机会来了,老百姓可以借助舞龙出出气了,可以按龙头、折龙身、揭龙尾,尽情地把这个帝王之象折腾、戏耍、嘲弄一番了。

四川铜梁、广东丰顺等地流行的“烧龙”,就含有多重意味。铜梁人认为,烧龙是为了送龙上天,龙上天后才能负起职任,及时地兴云布雨。于是,在龙灯会达到高潮时,狂欢的人们,或点燃鞭炮朝龙身上扔,或释放焰火喷龙,或把熔炉里滚烫的铁水倒出来,让四溅的火花烧龙……丰顺人烧龙源于一则传说:很早以前,一条火龙来到丰顺地面,此龙浑身喷火,致使禾苗焦枯,田地干裂。一对年轻夫妇领着大伙凿山引水,渠成水到之时,火龙赶来破坏,烧死了年轻夫妇,也烧干了水源。年轻夫妇的儿子继承父母遗志,外出学法三年,归来后和火龙苦战三天三夜,终于以毒攻毒,用神火将火龙烧死,自己也力尽而亡。从此这一带风调雨顺,再也没有闹过旱灾。为了纪念这位英雄,当地老百姓便年年举办烧龙活动。所烧之龙一般用竹纸扎成,长15米到20米,龙身扎满鞭炮。经过引龙出海、请龙、戏龙耍龙等程式,直到鞭炮放完,龙体烧尽为止。有的地方做得更干脆更彻底:在龙身里装满土火药、土烟花,耍到最热闹的时候,一把火点着,只听“轰隆”一声响,龙嘴喷火,龙尾冒烟,龙身开裂燃烧枣我们的龙神,就在震耳的镲锣鞭炮声和喧天的欢呼惊叹声中渐渐地化为一团团灰烬。

稍稍分析,我们就会明了烧龙是集祈雨祈福、娱神娱己和彰显力量为一体的综合性习俗。因为所烧之龙,既是水神或火神,也是帝王之象,通过烧龙,既能送龙上天,让其负起布雨的责任;也能产生十分壮观的场面,让目睹者喜闻乐见;还能体现一种力量,正胜邪,善胜恶,受压迫的民众反抗、戏弄皇权的力量。

兴旺人丁是舞龙的深一层寓意,其根据是“灯”与“丁”的谐音象征。中国民间有元宵节做“桔灯”(谐“吉丁”)、“添灯”(谐“添丁”)、用面粉捏制“十二生肖灯”(生肖和生育关系密切)、“送灯”(谐“送丁”)、“偷灯”,尤其是偷庙里的“莲灯”(谐“连丁”)、“迎花灯”(谐“迎花丁”)、“接灯”、“还灯”、“完灯”(小孩长到十二岁时,由舅家送最后一次灯),以及“上灯棚”、“穿灯脚”、打“点仔灯”、挂“子孙灯”、燃“照岁灯”等习俗。这些灯俗,都含有繁盛人丁,兴旺家族,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求吉祈福的寓意。

龙灯也是灯,是“灯”就谐“丁”。而且,龙是中华民族的图徽,是力量的象征,龙灯也就寓意着“龙丁”枣谁不希望自己的家里出一个“龙子”呢?这样,在全国各地的舞龙活动中,常有一些和“龙丁”相关的程式、讲究、说词。

浙江奉化流行“盘龙灯”枣龙灯队“盘”到子孙众多的大户人家,放“百子炮”;盘到小户人家,放三只连响炮。放炮者不能将炮蹲在地上放,认为炮一蹲地,就意味着这家子孙是“泥坯子”;要将炮提在手中放,寓意“龙子”一步登天。盘到新屋落成的人家,要让这家的妇女“摸龙须”和“龙角”(象征性地与龙交会),让其小孩“钻龙门”(和“登龙门”意同,认为钻过“龙门”就有了成“龙”的希望)。龙灯不会白舞,钱呀物呀,总是需要的,而且多多益善。平时生活再节俭的人家,这个时候一般都表现得慷慨大方。

湖南湖北一些地方,人们相信龙灯对生育有利。在龙灯舞到门前时,那些多年求子不得的妇女,往往加钱加物,让“龙”绕一绕自己的身体,并让一个小男孩骑到龙背上绕着厅堂转一圈,扮演一番“麒麟送子”。对此,有人还作了这样一首诗:“妇女围龙可受胎,痴心求子亦奇哉;真龙不如纸龙好,能作麒麟送子来。”安徽伙县流行中秋节小儿舞草龙,有孩子的人家都愿意让娃娃们出来舞一舞,没有孩子的人家怎么办呢?找机会用新灯烛去换插在龙头上的灯烛,据说这样做便能得“龙子”之兆。

浙江东阳、金华、贵州桐梓等地的龙灯会,有“分子息”(舞完龙灯会分灯或分糖果礼物)、“挂红”(村主或族长给龙头上披挂红绸被面)、“抢红”(谁家将此被面抢购到手,谁家就子孙兴旺)、“产龙蛋”(舞龙者进屋后,将两个红鸡蛋送给主人,让主人放到被窝里)、“放圆宝”(将逗耍龙灯的“圆宝”在家中存放一年,来年灯会前奉还)等节目。因为人们祈求子息、兴旺人丁的愿望代代传承,这些节目也就常演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