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描写信赖的成语和名言?

2.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3.成语故事点评?

4.描写诚信的成语四字成语故事

5.成语故事诚信

国家之信的成语典故有哪些_国家之信的成语典故

① 我国古代有哪些关于诚信的成语或典故

您好。

拾金不昧,一言九鼎,君子一言、驷马难追,退避三舍。

②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和典故有哪些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一诺千金的典故: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③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什么的,要四五个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④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5个有哪些,求帮忙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⑤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古训,格言

⑥ 有关诚信的成语典故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⑦ 和诚信有关的成语和典故

诚信格言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⑧ 守信和失信的成语或典故

一诺千金 :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回诺。

成语解释答

详解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到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通俗一点的理解为: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在当今的社会,无论你做人或做事,从事什么行业,“一诺千金”,显得尤为重要。

出自: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唐代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诗:“一诺许他人,千金双错刀。”错刀:古钱名。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英文Promise is de

形容说话算数,非常讲信用,言而有信,言出必行,说道做到。比喻自己说过的话,答应别人的事情,就如同千金般贵重,通俗一点的理解为:一个人说话要算话,不能出尔反尔。在当今的社会,无论你做人做事,从事什么行业,“一诺千金”,显得尤为重要。

⑨ 守信的成语和故事

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成语:

童叟无欺.货真价实抱诚守真:志在真诚,恪守不违。

赤诚相待:极真诚、忠诚。以至诚之心待人。

诚心诚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实意:形容十分真挚诚恳。

诚心正意:心意真诚恳切。形容对人十分真挚诚恳。亦作“诚心诚意”。

犬马之诚:比喻诚心实意。一般谦称自己的诚意。

信守不渝:坚守信用不变。

言必信,行必果:信:守信用;果:果断,坚决。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

言而有信:说话靠得住,有信用。

言信行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言行信果:说了就一定守信用,做事一定办到。同“言必信,行必果”。

一诺千金: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比喻说话算数,决不翻悔。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君子一言,快马一鞭):比喻一言为定,决不反悔。

一言九鼎: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季路一言:比喻信用极好。

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故事: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曾子的故事》

曾子是孔子的学生。有一次,曾子的妻子准备去赶集,由于孩子哭闹不已,曾子妻许诺孩子回来后杀猪给他吃。曾子妻从集市上回来后,曾子便捉猪来杀,妻子阻止说:“我不过是跟孩子闹着玩的。”曾子说:“和孩子是不可说着玩的。小孩子不懂事,凡事跟着父母学,听父母的教导。现在你哄骗他,就是教孩子骗人啊”。于是曾子把猪杀了。曾子深深懂得,诚实守信,说话算话是做人的基本准则,若失言不杀猪,那么家中的猪保住了,但却在一个纯洁的孩子的心灵上留下不可磨灭的阴影。

描写信赖的成语和名言?

古代有关诚信的成语故事(精选7篇)

 诚信是一个道德范畴,是公民的第二个“”,是日常行为的诚实和正式交流的信用的合称。即待人处事真诚、老实、讲信誉,言必信,行必果,一诺千金。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精选,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1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2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

 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3

 退避三舍

 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谗言,杀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闻讯,逃出了晋国,在外流忘十几年。

 经过千幸万苦,重耳来到楚国。楚成王认为重耳日后必有大作为,就以国群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一天,楚王设宴招待重耳,两人饮洒叙话,气氛十分融洽。忽然楚王问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说:“美女待从、珍宝丝绸,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兽皮,更是楚地的盛产,晋国哪有什么珍奇物品献给大王呢?”楚王说:“公子过谦了。话虽然这么说,可总该对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托您的福。果真能回国当政的话,我愿与贵国友好。如有一天,晋楚国之间发生战争,我一定命令军队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三十里),如果还不能得到您的原谅,我再与您交战。”

 四年后,重耳真的回到晋国当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有名的晋文公。晋国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强大。

 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在作战时相遇。晋文公为了实现他许下的诺言,下令军队后退九十里,驻扎在城濮。楚军见晋军后退,以为对方害怕了,马上追击。晋军利用楚军骄傲轻敌的弱点,集中兵力,大破楚军,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

 故事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二年》。成语“退避三舍”比喻不与人相争或主动让步。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4

 尾生之信

 古代传说坚守信约的人尾生一生特别信守诺言,只要说过的话就一定要做到。一天他与一个心爱的女子相约在梁下相见,该女子没有按期来。突然天降暴雨,水漫到他的腰间,他还是痴心等待,信守他的诺言,结果水把他淹死了。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5

 抱柱之信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6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你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你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楚重于九鼎大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成语“一言九鼎”由这个故事而来,形容一句话能起到重大作用。

古代诚信的成语故事 篇7

 徙木为信

 战国时期,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变法,新法公布以后,为使人们相信新法一定要执行,商鞅命人在国都南门处立了一根三丈多高的木柱,声明谁搬动到北门就赏五十金。

 有一个胆大而力大的人果然得到五十金,人们认为商鞅言出必行就按新法行事。

;

移木建信成语故事

一 分别写出诚信的成语和名言

一言九鼎

读来音:自yī yán jiǔ dǐng

解释:九鼎:古代国家的宝器,相传为夏禹所铸。一句话抵得上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

出处:《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毛先生以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胜不敢复相士。

二 关于诚信的名言警句(俗语、成语亦可)

1、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战国墨翟《墨子·修身》

译文:志向不坚定的人,智慧就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讲话不守信用的人,他的行动就不会果敢。

2、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唐李白《酬崔五郎中》

译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终不可改变。

3、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译文:人要是失去了信用或不讲信用,不知道他还可以做什么。

4、真者,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战国庄周《庄子·渔父》

译文:人的诚心所到,能感动天地,使金石为之开裂。

5、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战国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真诚,是自然之理;心地真诚,是为人处世之理。

三 关于诚信的成语,名人名言

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 —— 孟德斯鸠

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 刘备

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 张衡

土扶可城墙,积德为厚地。 —— 李白

行一件好事,心中泰然;行一件歹事,衾影抱愧。 —— 神涵光

入于污泥而不染、不受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侵蚀,是最难能可贵的革命品质。

—— 周恩来

一个人最伤心的事情无过于良心的死灭。 —— 郭沫若

害羞是畏惧或害怕羞辱的情绪,这种情绪可以阻止人不去犯某些卑鄙的行为。

—— 斯宾诺莎

应该热心地致力于照道德行事,而不要空谈道德。 —— 德谟克利特

感情有着极大的鼓舞力量,因此,它是一切道德行为的重要前提。 —— 凯洛夫

没有伟大的品格,就没有伟大的人,甚至也没有伟大的艺术家,伟大的行动者。

—— 罗曼·罗兰

理智要比心灵为高,思想要比感情可靠。 —— 高尔基

共产主义不仅表现在田地里和汗水横流的工厂,它也表现在家庭里、饭桌旁,在亲

戚之间,在相互的关系上。 —— 马雅可夫斯基

有德行的人之所以有德行,只不过受到的诱惑不足而已;这不是因为他们生活单调

刻板,就是因为他们专心一意奔向一个目标而无暇旁顾。 —— 邓肯

人类被赋予了一种工作,那就是精神的成长。 —— 列夫·托尔斯泰

人在智慧上应当是明豁的,道德上应该是清白的,身体上应该是清洁的。 —— 契

诃夫

良心是由人的知识和全部生活方式来决定的。 —— 马克思

守法和有良心的人,即使有迫切的需要也不会偷窃,可是,即使把百万金元给了盗

贼,也没法儿指望他从此不偷不盗。 —— 克雷洛夫

精神上的道德力量发挥了它的潜能,举起了它的旗帜,于是我们的爱国热情和正义

感在现实中均得施展其威力和作用。 —— 黑格尔

把“德性”教给你们的孩子:使人幸福的是德性而非金钱。这是我的经验之谈。在

患难中支持我的是道德,使我不曾自杀的,除了艺术以外也是道德。 —— 贝多芬

如果道德败坏了,趣味也必然会堕落。——狄德罗

我愿证明,凡是行为善良与高尚的人,定能因之而担当患难。 —— 贝多芬

装饰对于德行也同样是格格不入的,因为德行是灵魂的力量和生气。 —— 卢梭

我深信只有有道德的公民才能向自己的祖国致以可被接受的敬礼。 —— 卢梭

让我们把不名誉作为刑罚最重的部分吧! —— 孟德斯鸠

对于事实问题的健全的判断是一切德行的真正基础。 —— 夸美纽斯

德行的实现是由行为,不是由文字。 —— 夸美纽斯

教育的唯一工作与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 赫尔巴特

美德有如名香,经燃烧或压榨而其香愈烈,盖最能显露恶德而厄运最能显露美

德也。 —— 培根

阴谋陷害别人的人,自己会首先遭到不幸。 —— 伊索

智者宁可防病于未然,不可治病于已发;宁可勉励克服痛苦,免得为了痛苦而追求

慰藉。 —— 托马斯·莫尔

我们有力的道德就是通过奋斗取得物质上的成功;这种道德既适用于国家,也适用

于个人。 —— 罗素

养成他们有耐劳作的体力,纯洁高尚的道德,广博自由能容纳新潮流的精神,也就

是能在世界新潮流中游泳,不被淹没的力量。 —— 鲁迅

只有在不仅消灭了阶级对立,而且在实际生活中也忘却了这种对立的社会发展阶段

上,超越阶级对立和超越这种对立的回忆的、真正人的道德才成为可能。 —— 恩

格斯

我们有无产阶级道德,我们应该发展它,巩固它,并且以这种无产阶级道德教育未

来的一代。 —— 加里宁

当前的任务是,即使在最困难的条件下,也要挖掘矿石,提炼生铁,铸造马克思主

义世界观以及与这一世界观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纯钢。 —— 列宁

自觉心是进步之母,自贱心是堕落之源,故自觉心不可无,自贱心不可有。 ——

邹韬奋

知耻近乎勇。 —— 孔丘

辱,莫大于不知耻。 —— 王通

革命道德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是从日常的坚持不懈的斗争和锻炼中发展和巩固

起来的,正如玉石越磨越亮,黄金越炼越纯一样。 —— 胡志明

孩子是要别人教的,毛病是要别人医的,即使自己是教员或医生。但做人处事的法

子,却恐怕要自己斟酌,许多人开来的良方,往往不过是废纸。 —— 鲁迅

不是不能见义,怕的是见义而不勇为。 —— 谢觉哉

要留心,即使当你独自一人时,也不要说坏话或做坏事,而要学得在你自己面前比

在别人面前更知耻。 —— 德谟克利特

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 诸葛亮

君子忧道不忧贫。 —— 孔丘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 —— 子贡

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 —— 荀况

侈而惰者贫,而力而俭者富。 —— 韩非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

诸葛亮

奢者狼藉俭者安,一凶一吉在眼前。 —— 白居易

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以伐根而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 —— 魏徵

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 —— 李商隐

霸祖孤身取二江,子孙多以百城降。豪华尽出成功后,逸乐安知与祸双? ——

王安石

侈则多欲。君子多欲则念慕富贵,枉道速祸。 —— 司马光

奢则妄取苟取,志气卑辱;一从俭约,则于人无求,于己无愧,是可以养气也。

—— 罗大经

半截粉条犹爱惜公家物件总宜珍。诸生不解余衷曲,反谓余为算细人。 ——

徐特立

让自己完全受财富支配的人是永不能合乎公正的。 —— 德谟克利特

谁在平日节衣缩食,在穷困时就容易度过难关;谁在富足时豪华奢侈,在穷困时

就会死于饥寒。 —— 萨迪

奢侈总是跟随着 *** , *** 总是跟随着奢侈。 —— 孟德斯鸠

奢侈的必然后果——风化的解体——反过来又引起了趣味的腐化。 —— 卢梭

礼仪的目的与作用本在使得本来的顽梗变柔顺,使人们的气质变温和,使他尊重

别人,和别人合得来。 —— 约翰·洛克

善气迎人,亲如弟兄;恶气迎人,害于戈兵。 —— 管仲

天下有大勇者,猝然临之而不惊,不故加之而不怒。 —— 苏轼

我们应该注意自己不用言语去伤害别的同志,但是,当别人用语言来伤害自己的

时候,也应该受得起。 —— ***

礼貌使人类共处的金钥匙。 —— 松苏内吉

讲话气势汹汹,未必就是言之有理。 —— 萨迪

不论你是一个男子还是一个女人,待人温和宽大才配得上人的名称。一个人的真

正的英勇果断,决不等于用拳头制止别人发言。 —— 萨迪

火气甚大,容易引起愤怒底烦扰,是一种恶习而使心灵向着那不正当的事情,那

是一时冲动而没有理性的行动。 —— 彼得·阿柏拉德

青年人应当不伤人,应当把个人所得的给予各人,应当避免虚伪与欺骗,应当显

得恳挚悦人,这样学着去行正直。 —— 夸美纽斯

礼貌是儿童与青年所应该特别小心地养成习惯的第一件大事。 —— 约翰·洛克

礼貌使有礼貌的人喜悦,也使那些受人以礼貌相待的人们喜悦。 —— 孟德斯鸠

坏事情一学就会,早年沾染的恶习,从此以后就会在所有的行为和举动中显现出

来,不论是说话或行动上的毛病,三岁至老,六十不改。 —— 克雷洛夫

礼貌经常可以替代最高贵的感情。 —— 梅里美

礼貌是最容易做到的事,也是最珍贵的东西。 —— 冈察尔

脾气暴躁是人类较为卑劣的天性之一,人要是发脾气就等于在人类进步的阶梯上

倒退了一步。 —— 达尔文

蜜蜂从花中啜蜜,离开时营营的道谢。浮夸的蝴蝶却相信花是应该向他道谢的。

—— 泰戈尔

曾参,春秋末期鲁国有名的思想家、儒学家,是孔子门生中七十二贤之一。他博学多才,且十分注重修身养性,德行高尚。

有一次,他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你在家好好玩,等妈妈回来,将家里的猪杀了煮肉给你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

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妻子从集市上回来后,气愤地对丈夫说:“我是哄儿子说着玩的,你怎么就真把猪杀了呢?”曾参说:“孩子是不能欺骗的!他不懂事,还没有辨别能力,接触到的是父母,所以什么都跟父母学。你现在哄骗他,等于是在潜移默化地教他学会欺骗。再说,你现在欺骗了孩子,孩子以后自然也就不相信你了,你以后还怎么教育孩子?”

郭汲不失信于孩子

郭汲,东汉人,官至大司空、太中大夫。他一贯注重恩德,在当时声誉很好。

郭汲在并州任职时,一次下去考察,途经美稷县,当地的孩子们闻讯后,自发地聚集到一起夹道欢迎他。郭汲不知情,就问:“小朋友,你们这是在干什么呀?”孩子们回答说:“听说您要来,我们特来欢迎!”郭汲闻言赶忙下马,一一答谢。在美稷县办完事后,孩子们又闻讯赶来送郭汲,并问他什么时候返回。郭汲立即让随从计算返程的日期,告诉了他们。

由于事情办得十分顺利,返回美稷县的日子比预期早了一天,但为了不失信于孩子们,郭汲下令在县城外的野亭露宿一晚,等到第二天才入城……

四 有关诚信的成语,名言,诗句

诚信是人最美丽的外套,是心灵最圣洁的鲜花。

诚信像一面镜子,一旦打破,你的人格就会出现裂痕。

诚信是前进的路,随着开拓的脚步延伸。

诚信是做人之根本,立业之基。

五 关于诚信的成语和名言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六 描写信赖的名言

告戒人要诚信的名言

*、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

*、内外相应,言行相称内。

*、真者容,精诚之至也,不精不诚,不能动人。

*、伪欺不可长,空虚不可久,朽木不可雕,情亡不可久。

*、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实却是长久之策。

*、生命不能从谎言之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对己能真,对人就能去伪,就像黑夜接着白天,影子随着身形。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人若能摒弃虚伪则会获得极大的心灵平静。

七 坚守诚信的成语和名言

一、坚守诚信的成语:一诺千金

读音:yí nuò qiān jīn

释义:指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也叫千金一诺。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译文:的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的一个诺言。

近义词:言而有信。

反义词:言而无信。

用法: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二、坚守诚信的名言:

1、诚信为本,操守为重,坚持准则,不账。—— ***

2、你必须以诚待人,别人才会以诚相报。——李嘉诚

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儒行》

意思是:不要把金玉当成宝物,而忠诚与信用才是宝出自。

4、不诚实诚无不动者,修身则身正,治事则事理。——(宋)杨时《二程粹言·论道篇》

意思是:没有真诚所涉及不到的,用真诚提高自己以养就能规范,从真诚去处理事情就能完美。

5、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出自《弟子规》

意思是:说话办事,信诚在先;欺骗与胡说,那怎么可以呢?

(7)描写信赖的成语和名言扩展阅读

坚守诚信的典故:

汉朝的开国功臣韩信,处幼时家里很贫穷,常常衣食无着,他跟着哥哥嫂嫂住在一起,靠吃剩饭剩菜过日子。小韩信白天帮活,晚上刻苦读书,刻薄的嫂嫂还是非常讨厌他读书,认为读书耗费了灯油,又没有用处。

于是韩信只好流落街头,过着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生活。有一位为别人当用人的老婆婆很同情他,支持他读书,还每天给他饭吃。面对老婆婆的一片诚心,韩信很感激,他对老人说:“我长大了一定要报答你。”老婆婆笑着说:“等你长大后我就入土了。”

后来韩信成为著名的将领,被刘邦封为楚王,他仍然惦记着这位曾经给他帮助的老人。他于是找到这位老人,将老人接到自己的宫殿里,像对待自己的母亲一样对待她。

八 关于信任的 成语 中国古代名言 和诗句

成语:

1、不言而信:出自《庄子·田子方》旧指君子不用说什么就能得到别人的信任。形容有崇高的威望。

2、取信于民:出自《汉书·楚元王传》取得人民的信任。

3、小信未孚:出自《左传·庄公十年》孚:为人所信服。小信用未能信任。

4、欺上瞒下:出自《奏免科率状》对上欺骗,博取信任;对下隐瞒,掩盖真相。

5、一诺千金:出自《史记·季布栾布列传》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古代名言:

1、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孔丘《论语 ·颜渊》

译文:如果老百姓对统治者不信任,那么这个国家就不能存在下去了。

2、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孟子《孟子·离娄上》

译文:诚信是自然的规律,追求诚信是做人的规律。

3、言无常信,行无常贞,唯利所在,无所不倾,若是则可谓小人矣。——荀子《不苟》

译文:说话没有定准,行为失去原则,只要利益在哪里,他就往哪里靠,这样的人,就说的是小人了。

4、君子养心,莫善于诚。——荀子《荀子·不苟》

译文:君子陶冶思想性情,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没有什么比诚心诚意更重要的了。

5、人无忠信。不可立于世。——程颐

译文:一个人如果不讲忠诚,信义,那么他将无法在世界上立足。

诗句:

1、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君子行》

译文:指经过瓜田,不可弯腰提鞋;经过李树下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

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孔子《论语》

译文:君子心胸开阔,神定气安。小人斤斤计较,患得患失。

3、海岳尚可倾,口诺终不移。——李白《唐诗纪事·卷十八》。

译文:大海可以干枯,山岳可以倒塌,许下的诺言始 终不可改变。

4、但见丹诚赤如血,谁知伪言巧似簧。 ——白居易《天可度》

译文:但是看上去是一副赤血忠心的样子,谁能想得到其实全都是骗人的话。

5、善不由外来兮,名不可以虚作。——屈原《九章·抽思》

译文:(自身的)美德无法向他人索取,(远播的)美名不可能是虚造作。

九 表示“信赖”“诚信”的成语,名言警句100个。

君子一言,快马一鞭{驷马难追}

人类最不道德订户,是不诚实与懦弱.——高尔基

人生百年以诚为贵,国家兴旺依法则灵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艾琳.卡瑟

十 关于词语“信赖”的格言警句

一、 小信成则大信立。

出自:春秋.韩非子《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篇》。

翻译:小的诚信树立了,大的诚信才能树立。

二、国以信而治天下,将以勇而镇外邦。

出自: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六十八回》。

翻译:国家讲诚信,才能治理好天下;将帅带兵勇猛,才能抵御外来的侵略。

三、劳苦之事则争先,饶乐之事则能让,端悫诚信,拘守而详,横行天下,虽困四夷,人莫不任。

出自:春秋.荀子《荀子·修身》。

翻译:有辛苦劳累的事情,便去抢着去做,有好的事情却能够让给别人,端庄忠诚,遵守礼法能够明察事理。这样的人周边天下,即便是四方的蛮夷,人们有没有不信任他的。

四、世事唯品一个信,人情常带三分疑。

出自: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二十九章》。

翻译:世上最重要的是讲诚信,人们在交往中常常互相猜疑。

五、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出自: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翻译:与朋友交往,讲话一定要有诚信。

成语故事点评?

移木建信的典故

商鞅变法的条令已经完备,还没有公布,商鞅担心人民不相信自己,就在国都集市南门竖了一根三丈高的木头,招募能把它迁移到北门的人给他十金。民众认为奇怪,没有一个敢去搬的,商鞅又说:“能搬的人给他五十金。”有一个人搬迁了那根木头,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商鞅用这个来表明自己不欺骗民众,终于公布了法令。

扩展资料

移木建信是战国时期秦国商鞅变法时的一项措施。

商鞅从公元前356年至前350年,大规模地推行过两次变法。

第一次变法在秦孝公六年(公元前356年),这次变法的主要内容有:

(1)颁布法津,制定连坐法商鞅把李悝制定的《法经》带到秦国,加以公布实行。并把"法"改为"律",增加了连坐法,从而把秦献公时实行的什伍制变成相互监督纠发的连坐制。

(2)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行按军功受赏的二十等爵制为鼓励秦人作战勇猛,商鞅规定国家的爵位按将士在战场上斩获敌人首级的多少来计算。官职和待遇的获得一律取决于军功,使过去的旧贵族,虽是国君的宗室族人,没有军功也不能获得爵位。

(3)重农抑末,发展农业生产,商鞅在社会生产中,特别重视农业生产领域,根据秦国地广人稀、荒地多的特点,把重点放在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发展农业生产方面。

第二次变法在公元前350年,改革的主要内容是:

(1)废井田,开阡陌(阡陌就是田间的大路)。秦国把这些宽阔的阡陌铲平,也种上庄稼,还把以前作为划分疆界用的土堆、荒地、树林、沟地等,也开垦起来。谁开垦荒地,就归谁所有。土地可以买卖。

(2)建立县的组织,把市镇和乡村合并起来,组织成县,由国家派官吏直接管理。这样,中央的权力更集中了。

(3)迁都咸阳。为了便于向东发展,把国都从原来的栎阳迁移到渭河北面的咸阳(今陕西咸阳市东北)。

百度百科--移木建信

描写诚信的成语四字成语故事

⑴ 披荆斩棘的成语故事及点评

披荆斩棘 1.砍伐荆棘。2.比喻扫除前进中的困难和障碍。 [拼音] pī jīng zhǎn jí [出处] 《后版汉书·冯异传》权:“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例句] 前进路上需要披荆斩棘的决心和勇气。 [近义] 劈波斩浪 含辛茹苦 一往无前 负芒披苇 ... [反义] 畏首畏尾 养尊处优 瞻前顾后

⑵ 刘禅如何评价和看待诸葛亮,这个成语故事揭示答案

扶不起的阿斗战国时蜀主刘备的儿子刘禅,小名叫阿斗。刘备死后他继承皇位,称为蜀后主。刘禅平庸无能,虽然有诸葛亮等人辅佐,也不能振兴蜀国,最后蜀国被魏国灭。后用“阿斗”,“扶不起的刘阿斗”形容软弱无能,没有大志,不思振作的人。另一个:乐不思蜀 蜀后主刘禅投降后,司马昭设宴款待,先以魏乐舞戏于前,蜀官伤感,独有后主有喜色。司马昭令蜀人扮蜀乐于前,蜀官尽皆堕泪,后主嬉笑自若。酒至半酣,司马昭谓贾充曰:“人之常情,乃至于此!虽诸葛孔明在,亦不能辅之久全,何况姜维乎?”乃问后主曰:“颇思蜀否?”后主曰:“此间乐,不思蜀也。” 人们常把乐以忘返或乐而忘本,无故国故土之思,称作“乐不思蜀”。这个典故就产生于三国时的洛阳。 当时魏军入川,蜀后主刘禅投降,被送到洛阳。司马昭封他为安乐公,赐住宅,月给用度,僮婢百人。刘禅为表感谢,特意登门致谢,司马昭于是设宴款待,并以歌舞助兴。当演奏到蜀地乐曲时,蜀旧臣们油然诵起国破家亡的伤怀之情,个个泪流满面。而刘禅却麻木不仁嬉笑自若。司马昭见状,便问刘禅;“你思念蜀吗?”刘禅答道:“这个地方很快乐,我不思念蜀。”他的旧臣谷正闻听此言,连忙找个机会悄悄对他说:“陛下,等会儿若司马昭再问您,您就哭着回答:‘先人坟墓,远在蜀地,我没有一天不想念啊!’这样,司马昭就能让陛下回蜀了。”刘禅听后,牢记在心。酒至半酣,司马昭果然又发问,刘禅赶忙把棵正教他的话学了一遍,只是欲哭无泪。司马昭听了,说“咦,这话怎么像是谷正说的?”刘禅惊奇道:“你说的一点不错呀!司马昭及左右大臣全笑开了。司马昭见刘禅如此老实,从此就再也不怀疑他。刘禅就这样在洛阳安乐地度过了余生,传下了这令人捧腹的“乐不思蜀”典故。

⑶ 一些关于一的成语故事,材料及点评

九牛一毛的故事

汉武帝(刘彻)听说李陵带着部队深入到匈奴的国境,士气旺盛,心里很高与。这时, 许多大臣都凑趣地祝贺皇帝英明,善于用人。后来李陵战败投降,武帝非常生气,原来祝贺 的大臣也就反过来责骂李陵无用和不忠。这时司马迁站在旁边一声不响,武帝便问他对此事 的意见,司马迁爽直地说李陵只有五千步兵,却被匈奴八万骑兵围住,但还是连打了十几天 仗,杀伤了一万多敌人,实算是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了。最后因粮尽箭完,归路又被截断,才 停止战斗,李陵不是真投降,而是在伺机报国。他的功劳还是可以补他的失败之罪的。武帝 听他为李陵辩护,又讽刺皇上近亲李广利从正面进攻匈奴的庸儒无功,怒将司马迁下在狱 里。次年,又误传李陵为匈奴练兵,武帝不把事情弄清楚,就把李陵的母亲和妻子杀了。廷 尉杜周为了迎合皇帝,诬陷司马迁有诬陷皇帝之罪,竟把司马迁施予最残酷、最耻辱的“腐 刑”。司马迁受到了这种摧残,痛苦之余,就想自杀;但转念一想,像他这样地位低微的人 死去,在许多大富大贵的人的眼中,不过像“九毛亡一毛”,不但得不到同情,且更会惹人 耻笑。于是决心忍受耻辱,用自己的生命和时间来艰苦地、顽强地完成伟大的“史记”的写 作。古人所谓有大勇的人才有大智,司马迁便是这样的人。他知道在他所处的年代里,死一 个像他那样没地位、没名望的人,比死条狗还不如,因此他勇敢地活下去,终于完成了那部 空前伟大的历史的著作——“史记”。 司马迁把他这种思想转娈的情况告诉也的好友任少卿,后来的人便是根据他信中所说的 “九牛亡一毛”一句话,引伸成“九牛一毛”这句成语,用来譬喻某种东西或某种人材仅是 极多数里面的一部份,好像九条牛身上的一根毛一样。

⑷ 成语故事东施效颦的点评

传说西施由于有心脏病(据说是心绞痛)在村里病发时会(捂住心口)紧蹙娥眉,同村的一个丑女见到西施发病时的神态认为很美,此后也在村里捂住胸口皱眉。同村的有钱人看了,就赶紧闭门不见;穷人见了,拉起妻子和儿女就躲。那个丑女只看到了(西施)皱眉时很美,但是却不知道为什么(西施)皱眉很美(意指西施的美是天生的不是皱眉得来的)。

二、出处及原文

《庄子·天运》:“故西施病心而矉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矉其里。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絜妻子而去之走。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三、今义

东施效颦,成语,效:效仿;颦:同矉,皱眉头的意思。东施:越国的丑女,代指丑妇。比喻模仿别人,不但模仿不好,反而出丑。有时也作自谦之词,表示自己根底差,学别人的长处没有学到家。

⑸ 商鞅《史记》商君列传主题,国家之幸点评轻诺必寡信。成语故事是什么

成语故事是“立木取信”,人物:商鞅,主题:家国之信

⑹ 孩子读完一个故事,家长怎样写评语

孩子的表达能力有很大的进步,能完整地复述故事的内容,对于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介绍得很清晰,能正确地使用一些形容词、动词和成语来表达故事情节。

⑺ 请用比较准确的成语或四字短语点评下面的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 《画蛇添足》 《掩耳盗铃 《指鹿为马》

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掩耳盗铃,愚人愚己

指鹿为马,真不分

刻舟求剑,荒唐可笑

滥竽充数,装模装样

狐虎威,仗势欺人

⑻ 月下老人成语故事:这个故事有着怎样的评价

月下老人

[ yuè xià lǎo rén ]

解释:原指主管婚姻的神仙。后内泛指媒人。简称“月老容”。

出自:唐·李复言《续幽怪录》记载传说故事:唐朝的韦固路过宋城,遇一老人在月光下翻检一本书。询问后,知道老人是专管人间婚姻的神,翻检的书是婚姻簿子。

出处

唐·李复言《续幽怪录·定婚店》记载;韦固年轻时路过宋城;在月光下见一老人倚囊翻书。韦固问看什么书;他说是天下人的婚姻簿;并说囊中有“赤绳”;暗系在男女双方的脚上;使他们成为夫妇。《老张的哲学》第二十八:“老龙怎么也不肯写婚书!他也有他的理由;他们信教的不供神;和不供子孙娘娘;月下老人一样!”

例句

有情人多么希望~能给他们一条“红绳”得以结良缘。

⑼ 求成语故事内容及点评

松柏之志 :谓坚贞不移的志节。

宗世林是东汉末年南阳人,他和曹操是同一时代的人,但他非常瞧不起曹操的为人,不愿和他交往。后来曹操官至司空,总揽了朝政大权,对他说:“现在我们可以交往了吧?” 他拒绝说:“松柏之志犹存。”

风起云飞 (fēng qǐ yún fēi ) 意思是:“风起云飞”喻天下大乱,有时也指触景伤情。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 经过连年的征战,刘邦后来居上,战胜了项羽,赢得了天下。可是没几天,淮南王英布造反,军势极盛,刘邦不得不亲自出征。在得胜回朝途中,刘邦顺路回了趟故乡沛县,和昔日的朋友、邻里叙旧畅饮了十几天。一次在热闹的酒席上,想起天下的安危,刘邦伤感的唱道:

大风起兮云飞扬, 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以貌取人

孔子有许多弟子。其中有一个叫宰予,能说会道, 利口善辩。他开始给孔子的印象很好,但后来渐渐发现,他既不孝敬父母,也没有仁德,而且十分懒惰,白天睡大觉。孔子说他“朽木不可雕”。后来宰予参与作乱,被杀死。

孔子另有一个弟子叫澹台灭明(字子羽),长得体态不雅,相貌丑陋,孔子开始认为他资质低下,不会成才。但他从师学习后,回去就致力于修身实践,处事光明正大,从来不去巴结公卿大夫。后来,追随他的学生有三百人,他的声誉传遍四方。

孔子听说了,感慨地说:“我凭言语判断人的品质,对宰予的判断就错了;我凭相貌判断人的品质,对子羽的判断又错了。”

夜郎自大 (yè láng zì dà)

夜郎是汉朝时西南地区的小国家(今贵州省桐梓县),它国土小,它只有汉朝一个县大,人口也少,没有什么物产。 有一次,汉朝使者来到夜郎。因为道路不通,夜郎国国王不知道汉朝的广大,问使者:“汉朝和我的国家哪个大?”

“夜郎自大”比喻人无知而又狂妄自大。

守株待兔 (shǒu zhū dài tù)

宋国有个农夫,一天,在地里干活时,看见一只兔子飞奔过来,撞在树桩上,折断脖子死了。从此他每天到地里也不干活,只是守着那棵树桩,等着兔子撞过来。结果,什么也没等到,反而被人们耻笑。

“守株待兔”比喻不想努力,而希望通过侥幸获得成功。

食言而肥 (shí yán ér féi)

春秋时代,鲁国有个大臣叫孟武伯,他最大的毛病是说话不算数。有一天鲁哀公举行宴会招待群臣,孟武伯参加了。在宴席上,孟武伯不喜欢另一位大臣郑重,便故意问他:“郑先生怎么越来越胖了?”哀公听见了,说:“一个人常常吃掉自己的诺言,当然会胖起来呀!”

晋朝有个人叫殷羡。曾经做过豫章郡的太守,当他卸任离开豫章回京城时,很多人托他带信,他都答应了。当他走到长江边时,便把这些信全部扔到水里,说:“都请到水里去吧!要沉要浮随你们自由,我殷羡不当太守了,可也不能给人家当信使啊!”

无为而治 (wú wéi ér zhì)

由于舜品德高尚,尧派他来管理天下。

当时中原到处是洪水,以前尧派鲧去治理洪水,9年后失败了,舜就派鲧的儿子禹去治水。禹果然不负众望,13年后平息了洪水。舜和尧一样,对老百姓很宽厚,多用象征性的惩罚,犯了该割掉鼻子罪的人,让穿上赫色衣服来代替;应该砍头的人只许穿没有领子的布衣。为了让老百姓懂得乐舞,舜派夔到各地去传播音乐。有人担心夔一个人不能担当重任,舜说:“音乐之本,贵在能和。像夔这样精通音律的人,一个就足够了。” 夔果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

孔子赞叹道:“无为而治,说的正是舜啊!他自己需要做的,只要安安静静坐着而已。”

双管齐下 (shuāng guǎn qí xià)

唐朝有一位著名的画家名叫张燥,他擅长画山水、松石,特别是画松树尤其叫人称绝。 张燥作画的时候,有与众不同的地方,他能左右手各握一管笔,可以同时在纸上作画。一管笔画苍翠的松枝,另一管笔画枯干虬枝,画出的松树惟妙惟肖,谁看了他的画都感到惊奇,人们都说他是神笔。 张燥还有两个画画的绝招:一是用无笔头的秃笔绘画;二是用手指画画,他拿一块白绢,用手指蘸上颜料,左抹右涂,一会儿就作成一幅山水树木的作品。

栩栩如生 (xǔ xǔ rú shēng)

我国古代哲学家庄子在自己著作中曾经写出了这样一个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忘与!”意思是说,庄周作了一场梦,梦见自己变成一只美丽丽的蝴蝶,比真的蝴蝶还美,活灵活现,在空中翩翩起舞。他自觉得非常快活得意,简直忘记了世界还有庄周这么一个人。

襄王听了庄辛的话,感到振奋,封他为阳陵君,用了他的计谋,收复了不少失地。

防微杜渐 (fáng wēi dù jiàn)

汉和帝即位后,窦太后专权,窦宪兄弟把持了国家的军政大权,朝政混乱不堪。窦氏家族仗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人们敢怒不敢言。

有一年发生日食。司马丁鸿上书汉和帝说:“太阳是君王的象征,月亮是代表臣子的。日食现象象征君王的权力被臣子侵夺,陛下千万要小心。在历史上,日蚀出现过三十六次,国君被臣子杀死的有三十二人,都是因为臣子的权力太大了!”“日蚀的出现,是上天在警告我们,我们应该引起重视啊。穿透岩石的水,开始时都是涓涓细流,参天的大树,也是由刚发芽的小树长成的。人们常常忽略了微小的事情,而造成祸患。如果陛下能亲自处理朝政,从小地方着手,在祸患刚露头的时候防止它,这样国家就能够长治久安了。”

成语故事诚信

1.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2. 关于诚信的四字词语50个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赤诚相待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一言九鼎

言而有信

言必信,行必果

取信于民

取信于人

信誓旦旦

言而有信 言行信果

信守不渝

一诺千金

君子一言 驷马难追

修辞立诚、

闲邪存诚、

一言为定、

言信行果、

金口玉言

季路一言

不轻然诺

信守不渝

季布一诺

脩辞立诚

百约百叛

啮血沁骨

知识拓展

关于诚信的格言

1、伟大人格的素质,重要的是一个诚字。——鲁迅

2、坦白是诚实和勇敢的产物。——马克·吐温

3、一丝一毫关乎节操,一件小事、一次不经意的失信,可能会毁了我们一生的名誉。——林达生

4、一言之美,贵于千金。——葛洪

5、虚的坦白实在是一个可怕的事情。——巴尔扎克

6、丈夫一言许人,千金不易。——《资治通鉴》

7、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孔子

8、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罗马

9、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莎士比亚

10、信犹五行之土,无定位,无成名,而水金木无不待是以生者。——朱熹

11、坦白是使人心地轻松的妙药。——西塞罗

12、人之所助者,信也。——《易经》

13、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礼记》

14、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德国

15、一两重的真诚,其值等于一吨重的聪明。——德国谚语

16、没有诚实何来尊严。——西塞罗

17、不须犯一口说,不须着一意念,只凭真真诚诚行将去,久则自有不言之信,默成之孚。——吕坤

18、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陶行知

19、言必诚信,行必忠正。——孔子

20、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程颐

21、遵守诺言就象保卫你的荣誉一样。——巴尔扎克

22、诚实和勤勉应该成为你永久的伴侣。——富兰克林

3.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季布一诺

秦末汉初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从不失信于人,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深厚的友谊。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得黄金百两,不如得季布一诺。”

烽火戏诸侯

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说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诸侯益亦不至。

后申侯与缯、西夷犬戎攻幽王。幽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虏褒姒,尽取周赂而去。

(译文:褒姒不爱笑,幽王想尽一切办法想让她笑,她就是不笑。幽王设有烽火台和大鼓,有敌人入侵就点燃烽火。幽王点燃烽火,各地诸侯看到烽火,以为京城有敌情,都赶来了,到达后发现没有敌人,褒姒因此而大笑。幽王很高兴,为她数次点燃烽火。后来幽王失去信用,诸侯们来的越来越少了。

后来申侯联和缯、西夷犬戎进攻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征调诸侯的军队,诸侯的军队没有一支到来。于是把幽王杀死在骊山下,掳走褒姒,把周的财产抢掠一空而去。)

曾子烹彘

曾子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去,她的儿子哭着跟着她。他的母亲(曾子的妻子)说:“你回去,等我回来后给你杀猪烧肉。”妻子从集市回来后,曾子就要杀掉猪。妻子制止他说:“(之前)只不过是与小孩子开玩笑罢了。”曾子说:“小孩子是不能和他开玩笑的。小孩子不懂事,需要父母的教导,听从父母的教诲。如今你欺骗他,这是教他学会欺骗。母亲欺骗儿子,做儿子的就不会相信自己的母亲了,这不是用来教育孩子的办法。”于是就杀了猪把它煮了。

商鞅立木

新法准备就绪后,还没公布,(商鞅)害怕百姓不相信,就在国都市场的南门竖起一根三丈长的木头,招募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给十金。百姓觉得这件事很奇怪,没人敢动。(商鞅)又宣布“能把木头搬到北门的人赏五十金”。有一个人把木头搬到了北门,(商鞅)就给了他五十金,借此表明令出必行,绝不欺骗。最终颁布了新法。

这时太子触犯了新法。卫鞅说:“新法不能顺利推行,是因为上层的人触犯了它。”将依新法处罚太子。太子是国君的继

承人,不能施以刑罚,于是就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子虔,(还)以黥刑处罚了太子的老师公孙贾。第二天,秦国人就都遵照新法了。新法推行了十年,秦国百姓都非常高兴,路上没有人拾别人丢的东西并将其占为己有,山林里也没了盗贼,家家富裕。人民勇于为国家打仗,不敢因为私刑斗争,乡村、城镇社会秩序安定。

4. 关于诚信的成语,典故什么的,要四五个

诚信格言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民无信不立 ————孔子 没有诚实哪来尊严 ————西塞罗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才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诚信是一枚凝重的砝码,放上它生命不再摇摆不定,天平立即稳稳地倾向一端。

诚信是一轮朗耀的明月,惟有与高处的皎洁对视,才能沉淀出对待生命的真正态度。 诚信是一道山巅的流水,能够洗尽浮华,洗尽躁动,洗尽虚,留下启悟心灵的妙谛。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要自己诚信 ————莎士比亚 隐瞒真实,就是骗自己。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坦诚是最明智的策略。 一言九鼎。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金口玉言。 君子说话,一言为定。

我要求别人诚实,我自己就得诚实。 两心不可以得一人,一心可得百人。

————《淮南子·缪称训》 真诚才是人生最高的美德 ————乔叟 实话可能令人伤心,但胜过谎言 ————瓦·阿扎耶夫 在一切道德品质中,善良的本性是世界上最需要的 ————罗素 金钱比起一分纯洁的良心来,有算得了什么呢? ————哈代 老老实实最能打动人心 ————莎士比亚 真诚与朴实是天才的宝贵品质 ————斯坦尼斯拉夫斯基 法治长城始于一砖一石,诚信文明凝聚一点一滴。 今天付出诚意,明天收获信誉。

出局才懂诚信重,进‘宫'方恨知法晚。 播种诚信,你收获的就不仅仅是朋友的信任,还有可以信任的朋友。

诚信是在衡量自我得失时失去的。 诚信缺失乃人性之莫大悲哀,共铸诚信不妨从小事做起;法治健全是国家的坚实基础,推进法治务必要领导带头。

诚信是社会的支撑点,法治是社会的生命灯。 诚信是你的存款,信用是你的抵押,名誉是你的帐号,承诺是你的支票,如失去了诚信 ,你将是一无所有。

立身须以诚为本, 治国必以法为基。 诚信以心为上, 法治以公为魂。

诚取天地正气问人间暖凉,法引规矩方圆律世间万象。 诚信在心,法治在行。

不讲诚信者必被社弃, 以身试法者必受国法严惩。 诚信凝聚力量,法治诞生希望。

诚信法治两手抓,共铸辉煌齐万家。 诚信是立身之本,法治乃安国之源。

诚信,人生最珍贵的无形资产; 法治,人类社会进步的阶梯。 扬诚信风帆同度文明人生,树法制大旗共展和谐社会。

赏罚分明, 市场经济讲诚信一罚十; 宽严适度,法制社会护稳定惩教结合 。 诚信是社会的通行证,法治是国家的座右铭。

诚信是现代文明的晴雨表。 诚信与高尚同行;法治与正义相伴。

诚信有法治保障才有号召力,法治有诚信支持才有生命力。 树诚信风尚,铸法治长城。

谎言浇不开诚信之花,虚伪结不出幸福之果。 行必诚,言必信;法必依,治必严。

无信则人危,无法则国乱。 你诚信我诚信有威信 ,讲法治护法治个个能自治。

5. 几个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

立木为信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季布“一诺千金”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曾子杀猪

是讲古时一个叫曾子的人,有一天,曾子的妻子哄骗孩子说在妈妈集市回来后杀猪给儿子吃,曾子得知后真的将猪杀了。故事告诉我们为人要诚信,答应的事一定要做到。

一诺千金

释义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示例 夫人而诚一诺千金,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6. 有关诚信的故事,名人名言和四字词语

1、华盛顿与樱桃树

这是一个流传很广的故事,华盛顿小时候不慎砍倒了一棵父亲很喜爱的樱桃树,华盛顿勇敢地承认了这件事并得到了父亲的谅解。

2、韩信

韩信落魄的时候,一个漂母给他饭吃,韩信离开她的时候,告诉她以后一定来报答她。后来韩信做了楚王,不忘旧恩,奉黄金千两以漂母

3、

有一次与一所小学约定去看望小学生,可是到了约定日期,天下起了大雨,同学们都以为奶奶不能来了,但依然冒雨前去赴约,这让同学们很感动

生命不可能从谎言中开出灿烂的鲜花。 ——海涅

言不信者,行不果。 ——墨子

诚实是力量的一种象征,它显示着一个人的高度自重和内心的安全感与尊严感。 ——艾琳·卡瑟

民无信不立。 ——孔子

人类最不道德处,是不诚实与怯懦。 ——高尔基

没有诚实何来尊严。 ——西塞罗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生命。 ——大仲马

真话说一半常是弥天大谎。 ——富兰克林

真诚是一种心灵的开放。 ——拉罗什富科

如果要别人诚信,首先自己要诚信。 ——莎士比亚

诚实是人生的命脉,是一切价值的根基。 ——德莱

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

欺人只能一时,而诚信都是长久之策。 ——约翰·雷

信用是难得易失的,费十年功夫积累的信用,往往由于一时的言行而失掉。 ——池田大作

我宁愿以诚挚获得一百名敌人的攻击,也不愿以伪善获得十个朋友的赞扬。 ——裴多菲

诚实的人从来讨厌虚伪的人,而虚伪的人却常常以诚实的面目出现。 ——斯宾诺莎

没有诚信,何来尊严? ——西塞罗

失信就是失败。 ——左拉

守信:

信用是成功的伙伴 英国

信用重于黄金 德国

信用出黄金,因为黄金比信用易得 英国

信用是无形的资产 日本

信用是最大的资本 英国

人无信不立,店无信不兴

经营以信用为资本

宁可失钱,不可失信 英国

获取信用是要付出很高代价的 杰罗尔德 搜索

私人的信用是财产,公众的荣誉是保证金 朱尼厄斯

失去信用是一个人的最大损失 约·克拉克

失去信用等于碎了的镜子,不可能修复 德国

轻千乘之国,而重一言之信 孔子家语

言而必有信,期而必当,天下之高行也 淮南子

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论语

不相信任何的人知道自己无信用 奥尔巴赫

人不守信,无异于叫旁人对他失信 英国

当信用消失的时候,肉体就没有了生命 法国

失去了信用的人,就再没有什么可以失去的了 绪儒斯

失去信用而赚的钱应结算在损失里 罗马

一个人的信用和其钱柜里的钞票是成正比的 玉外纳

一客失了信,百客不登门

以诚取信,以信取胜

言必行,行必果

7. 关于诚信4字成语

关于诚信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比而不周:比:勾结;周:忠信,相互忠诚信义。指小人只是相互勾结,而不是赤诚地结交。

丹心耿耿:耿耿:诚信的样子。形容真心实意,非常忠诚。

啮血沁骨:形容极端诚信。

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地方,也一定有忠诚信实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

淑质贞亮:淑:善良;贞:坚贞;亮:诚信质直。品质善良,为人诚信质直。

温恭直谅:温恭:温和谦恭;直谅:性格正直,能谅解人。指和气、谦恭、正直、诚信的高尚品德。

脩辞立诚:原指整顿文教,树立诚信,后多用以指撰文要表达作者的真实意图,不可作虚饰浮文。

一 什么诚信的成语故事

1.一言九鼎

释义

一句话就有九鼎重。比喻说话力量大,能起很大作用。形容人说话信誉极高、重诺、一言半语就起决定作用。古代豪门贵族吃饭时要奏乐击钟,用鼎盛着各种珍贵食品,故用“钟鸣鼎食”形容权贵的豪奢排场,旧时还形容富贵人家生活奢侈豪华。

出处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心服口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代就成了信守诺言了!

2.抱柱之信

释义

用以表示坚守信约。

故事

有一个男子与女友相约在桥下见面,男子等了许久不见女友。后来桥下涨水,男子抱住桥柱(桥墩)不离桥下,结果被淹死了。后人以为男子的愚昧虽可悲,而信守承诺却可颂。故事流传至今。

出处

《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史记苏秦列传》:“信如尾生,与女子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柱而死。”唐李白《长干行》诗:“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3.立木为信

故事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出处

出自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里的商鞅变法“立木为信”: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己,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二 关于诚信的典故成语故事

一诺千金

拼音: yī nuò qiān jīn 简拼: ynqj

近义词: 言而有信 反义词: 言而无信

用法: 偏正式;作谓语;常与出言不苟连用

解释: 诺:许诺。许下的一个诺言有千金的价值。比喻说话算数,极有信用。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季布栾布列传》:“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例子: 夫人而诚~,更无食言也者。(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金圣叹批)

成语故事: 出处: 《史记·季布来布列传》

秦朝末年,在楚地有一个叫季布的人,性情耿直,为人侠义好助。只要是他答应过的事情,无论有多大困难,都设法办到,受到大家的赞扬。

楚汉相争时,季布是项羽的部下,曾几次献策,使刘邦的军队吃了败仗,刘邦当了皇帝后,想起这事,就气恨不已,下令通缉季布。

这时敬慕季布为人,都在暗中帮助他。不久,季布经过化装后到山东一家姓朱的人家当佣工。朱家明知他是季布,仍收留了他,后来,朱家又到洛阳去找刘邦的老朋友汝阴候夏候婴说情。刘邦在夏候婴的劝说下撤消了对季布的通缉令,还封季布做了郎中,不久又改做河东太守。

有一个季布的同乡人曹邱生,专爱结交有权势的官员,借以炫耀和抬高自己,季布一向看不起他。听说季布又做了大官,他就马上去见季布。

季布听说曹邱生要来,就虎着脸,准备发落几句话,让他下不了台。谁知曹邱生一进厅堂,不管季布的脸色多么阴沉,话语多么难听,立即对着季布又是打躬,又是作揖,要与季布拉家常叙旧。并吹捧说:“我听到楚地到处流传着‘得黄金千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样的话,您怎么能有这样好的名声传扬在梁、楚两地的呢?我们既是同乡,我又到处宣扬你的好名声,你为什么不愿见到我呢?”季布听了曹邱生的这番话,心里顿时高兴起来,留下他住几个月,作为贵客招待。临走,还送给他一笔厚礼。

后来,曹邱生又继续替李布到处宣扬,季布的名声也就越来越大了。

三 形容人不诚信的成语故事有哪些

过河拆桥、出尔反尔、背信弃义、言行不一

信口雌黄、口蜜腹剑、胡说八道、反复无常、口中雌黄、言而无信、背信弃义、

恩将仇报、翻脸无情、口是心非、信口开河

过河拆桥的历史典故

元朝的大臣彻里帖木耳,处理公务精明干练,善于决断。他对科举制度深恶痛绝,决心废除这种制度。后来,他升任中书平章政事,便奏告元顺帝,请求废除科举制度,得到了丞相伯颜的支持,但反对的人很多,许有壬就是其中的一个。

许有壬对伯颜说:“如果废除科举考试制度,世上有才能的人都会怨恨的。”伯颜针锋相对地说:“如果继续实行科举考试制度,世上贪赃枉法的人还要多。”许有壬反驳说:“没有实行科举考试制度的时候,贪赃枉法的人不也有很多吗?”伯颜讽刺他说:“我看中举的人中有用之才太少,只有你参政一个人可以任用!”许有壬不服气,举出许多当时中举的高官来反驳伯额。伯颜当然不会改变自己的观点,于是两人争论得非常激烈。

第二天,皇帝在祟天门下达废除科举制席的诏书,满朝文武都要去听读,许有壬被特地安排在班首听读。尽管他心里非常不愿意,但又怕得罪皇帝,只好勉强跪在班首听读诏书。听读完诏书后,百官纷纷回府,许有壬满脸不高兴地低头走路。有个名叫普化的御史特地走到他边上,凑着他的耳朵冷嘲热讽他说:“参政,你这下成为过河拆桥的人啦。”这话的意思是,你许参政是靠科举当官的,现在宣读皇上关于废除科举制度的诏书,你跪在最前面,似乎是废除科举制度的领头人,就像一个人过了桥后就把桥拆掉一样。许有壬听了又羞又恨,加快步伐离开。之后他借口有病,再也不上朝了。

四 关于诚信方面的成语故事

抱诚守真 诚至金开 修辞立诚 一言九鼎

赤诚相待 金口玉言 一诺千金 言而有信

五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二十个

共2条回答

课文你来说福州莫等待贸易有限公司企划总监2019-11-10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

六 关于诚信的古代成语故事

1. 晏殊信誉的树立

北宋词人晏殊,素以诚实著称。在他十四岁时,有人把他作为神童举荐给皇帝。皇帝召见了他,并要他与一千多名进士同时参加考试。结果晏殊发现考试是自己十天前刚练习过的,就如实向真宗报告,并请求改换其他题目。宋真宗非常赞赏晏殊的诚实品质,便赐给他“同进士出身”。晏殊当职时,正值天下太平。于是,京城的大小官员便经常到郊外游玩或在城内的酒楼茶馆举行各种宴会。晏殊家贫,无钱出去吃喝玩乐,只好在家里和兄弟们读写文章。有一天,真宗提升晏殊为辅佐太子读书的东宫官。大臣们惊讶异常,不明白真宗为何做出这样的决定。真宗说:“近来群臣经常游玩饮宴,只有晏殊闭门读书,如此自重谨慎,正是东宫官合适的人选。”晏殊谢恩后说:“我其实也是个喜欢游玩饮宴的人,只是家贫而已。若我有钱,也早就参与宴游了。”这两件事,使晏殊在群臣面前树立起了信誉,而宋真宗也更加信任他了。

2、立木为信与烽火戏诸候的对比

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在秦孝公的支持下主持变法。当时处于战争频繁、人心惶惶之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商鞅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

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而商鞅接下来的变法就很快在秦国推广开了。新法使秦国渐渐强盛,最终统一了中国。

而同样在商鞅“立木为信”的地方,在早它400年以前,却曾发生过一场令人啼笑皆非的“烽火戏诸侯”的闹剧。

周幽王有个宠妃叫褒姒,为博取她的一笑,周幽王下令在都城附近20多座烽火台上点起烽火——烽火是边关报警的信号,只有在外敌入侵需召诸侯来救援的时候才能点燃。结果诸侯们见到烽火,率领兵将们匆匆赶到,弄明白这是君王为博妻一笑的花招后又愤然离去。褒姒看到平日威仪赫赫的诸侯们手足无措的样子,终于开心一笑。五年后,酉夷太戎大举攻周,幽王烽火再燃而诸侯未到——谁也不愿再上第二次当了。结果幽王被逼自刎而褒姒也被俘虏。

一个“立木取信”,一诺千金;一个帝王无信,戏玩“狼来了”的游戏。结果前者变法成功,国强势壮;后者自取其辱,身死国亡。可见,“信”对一个国家的兴衰存亡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 《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淦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

淦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淦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4. 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七 有哪三个 诚信的故事是成语故事

尾生抱柱

春秋时,鲁国曲阜有个年轻人名叫尾生,与圣人孔子是同乡。尾生为人正直,乐于助人,和朋友交往很守信用,受到四乡八邻的普遍赞誉。有一次,他的一位亲戚家里醋用完了,来向尾生借,恰好尾生家也没有醋,但他并不回绝,便说:“你稍等一下,我里屋还有,这就进去拿来。”尾生悄悄从后门出去,立即向邻居借了一坛醋,并说这是自己的,就送给了那位亲戚。孔子知道这件事后,就以乡里老大的身份,批评尾生为人不诚实,有点弄虚作。尾生却不以为然,他认为帮助别人是应该的,虽然说了谎,但出发点是对的,谎言不也有美丽的吗?

后来,尾生迁居梁地(今陕西韩城南)。他在那里认识了一位年轻漂亮的姑娘。两人一见钟情,君子淑女,私订终身。但是姑娘的父母嫌弃尾生家境贫寒,坚决反对这门亲事。为了追求爱情和幸福,姑娘决定背着父母私奔,随尾生回到曲阜老家去。那一天,两人约定在韩城外的一座木桥边会面,双双远走高飞。黄昏时分,尾生提前来到桥上等候。不料,突然乌云密布,狂风怒吼,雷鸣电闪,滂沱大雨倾盆而下。不久山洪暴发,滚滚江水裹挟泥沙席卷而来,淹没了桥面,没过了尾生的膝盖。

城外桥面,不见不散,尾生想起了与姑娘的信誓旦旦;四顾茫茫水世界,不见姑娘踪影。但他寸步不离,死死抱着桥柱,最终被活活淹死。再说姑娘因为私奔念头泄露,被父母禁锢家中,不得脱身。后伺机夤夜逃出家门,冒雨来到城外桥边,此时洪水已渐渐退去。姑娘看到紧抱桥柱而死的尾生,悲恸欲绝。她抱着尾生的尸体号啕大哭。阴阳相隔,生死一体,哭罢,便相拥纵身投入滚滚江中,谱写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幕惊心动魄的爱情悲剧。

八 与诚信有关的成语故事

1.季布“一诺千金”使他免遭祸殃:

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他建立起了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这就是成语“一诺千斤”的由来)后来,他得罪了汉高祖刘邦,被悬赏捉拿。结果他的旧日的朋友不仅不被重金所惑,而且冒着灭九族的危险来保护他,缍使他免遭祸殃。一个人诚实有信,自然得道多助,能获得大家的尊重和友谊。反过来,如果贪图一时的安逸或小便宜,而失信于朋友,表面上是得到了“实惠”。但为了这点实惠他毁了自己的声誉而声誉相比于物质是重要得多的。所以,失信于朋友,无异于失去了西瓜捡芝麻,得不偿失的。

2.《郁离子》中记载了一个因失信而丧生的故事:

济阳有个商人过河时船沉了,他抓住一根杆大声呼救。有个渔夫闻声而致。商人急忙喊:“我是济阳最大的富翁,你若能救我,给你 100两金子”。待被救上岸后,商人却翻脸不认帐了。他只给了渔夫10两金子。渔夫责怪他不守信,出尔反尔。富翁说:“你一个打渔的,一生都挣不了几个钱,突然得十两金子还不满足吗?”渔夫只得怏怏而去。不料想后来那富翁又一次在原地翻船了。有人欲救,那个曾被他骗过的渔夫说:“他就是那个说话不算数的人!”于是商人淹死了。商人两次翻船而遇同一渔夫是偶然的,但商人的不得好报却是在意料之中的。因为一个人若不守信,便会失去别人对他的信任。所以,一旦他处于困境,便没有人再愿意出手相救。失信于人者,一旦遭难,只有坐以待毙。

九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5个简短

成语: 橘化为枳

拼音: jú huà wéi zhǐ

解释: 比喻人由于环境的影响而变坏。版

成语故权事:

春秋时齐景公的宰相晏婴,是齐国有名的政治家。他善于言辞,生活十分朴素,食不重肉,妻不衣帛,在各国都很出名。

有一次齐景公派晏婴出使楚国,楚王想侮辱晏婴,于是和臣子们商量好一个计策。

晏婴到楚国后,受到楚王热情的款待,为他设酒宴,并亲自陪他喝酒。当楚王与晏婴正在畅饮的时候,两个吏役押着一个走进来,楚王派人把押到他面前,问:〔绑着的是什么人?〕吏役答道:〔是齐国人。〕楚王又问:〔他犯了什么罪?〕吏役回答:〔他犯了盗窃罪。〕于是楚王回头对晏婴说:〔晏先生,你们齐国人真是做贼的能手啊!〕

十 关于诚信的成语故事五个

一诺千金秦末有个叫季布的人,一向说话算数,信誉非常高,许多人都同版他建立起了权浓厚的友情。当时甚至流传着这样的谚语:“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

立木为信春秋战国时,秦国的商鞅为了树立威信,推进改革,下令在都城南门外立一根三丈长的木头,并当众许下诺言:谁能把这根木头搬到北门,赏金十两。围观的人不相信如此轻而易举的事能得到如此高的赏赐,结果没人肯出手一试。于是,商鞅将赏金提高到50金。重赏之下必有勇夫,终于有人站起将木头扛到了北门。商鞅立即赏了他五十金。商鞅这一举动,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了威信。

曾子杀彘有一次,曾参的妻子要到集市上办事,年幼的儿子吵着要去。曾参的妻子不愿带儿子去,便对他说回来就杀猪给他吃。儿子听了,非常高兴,不再吵着要去集市了。这话本是哄儿子说着玩的,过后,曾参的妻子便忘了。不料,曾参却真的把家里的一头猪杀了。

尾生抱柱相传尾生与女子约定在桥梁相会,久候女子不到,水涨,乃抱桥柱而死。

君子之约/童叟无欺孔子东游的时候与一个叫项橐的小儿比试,各出一题,互为应对,胜者为师。孔子输后,果真拜项橐为师。这就是君子之约和童叟无欺的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