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画饼充饥故事_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对于成语故事画饼充饥故事的问题,我有一些了解和研究,也可以向您推荐一些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希望这对您有所帮助。

1.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概括

2.画饼充饥成语故事

3.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

4.成语故事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画饼充饥故事_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概括

       关于画饼充饥成语故事概括如下:

       三国时期有一个叫卢毓的人,在他小的时候父母和哥哥都去世了,卢毓靠着努力养活自己的嫂子和侄儿,后来他做了官当时的皇帝魏明帝对互相吹捧的选拔官吏形式特别不满,于是选拔中书郎的时候。

       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后来就演变出了“画饼充饥这个成语。

拓展知识:

       画饼充饥,汉语成语,意思是画一张饼来填充肚子,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也比喻空有虚名而无实惠。例句是:“他是个讲究实际的人,像这种画饼充饥的做法,对他来说是无济于事的。”

       该成语出自《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dàn)也。”

       画饼充饥的近义词是无济于事、纸上谈兵,反义词是名副其实。

       “画饼充饥”和另一句成语“望梅止渴”,不但含义相仿,而且在字面上也对仗工整。更有一点巧合:“望梅止渴”的故事出自曹操,“画饼充饥”这句话却出于曹操的孙子曹睿。

       曹睿是三国时代魏国的第二代君王。他有个最亲信的大臣,名叫卢毓(yu)。《后汉书·卢毓传》记载,有一次曹睿想找一个适当的人当“中书郎”,便请卢毓推荐,并且告诉他,千万别推荐徒有虚名的人:“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从曹睿的这句话,后来就产生了“画饼充饥”这句成语。唐朝李商隐在他的《咏怀诗》中,引用过“画饼”一语。

       说:“官衔同画饼,面貌乏凝脂。”宋朝苏轼的《二王书跋》也引用过这句话:“画地为饼未必似,要令痴儿出馋水。”《传灯录》也有此语:“画饼不可充饥。”

       “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是虚而无实,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的意思。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

       画饼充饥

       拼音: huà bǐng chōng jī

       解释: 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

       成语故事:

       魏国君主曹睿(曹操的孙子)请他的大臣卢毓推荐一个人来担任“中书郎”,并且提醒他说:“选拔人才不要单凭其名气,名声就如在地上画的饼,只能看不能吃的。”

画饼充饥 成语故事

       卢毓是魏国的大臣,他年幼孤苦,10岁时父母双亡,两位哥哥又先后在战乱中丧生,他不仅要拼命干活养活自己,还要照顾守寡的嫂子和年幼的侄儿。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怨天尤人,仍然努力上进,他总是利用空闲的时光发奋读书,终于成为很有学问的人。

       后来卢毓到朝廷做了官,他为官清廉,受到魏明帝的赏识,提升得很快,成为明帝身边的心腹重臣。

       在卢毓升任吏部尚书后,他原来担任的中书郎一职需要选人补匕=,魏明帝就把这个权利交给了他,并对他说:“选拔人才的时候,千万不要单凭名望,选那些徒有虚名而毫无才干的人,名与就好比画在地上的饼,能看到却不能充饥。”然后又语重心长地说:“朝廷是否能选拔到人才,关键就看你了。”

       卢毓有不同意见,便对明帝说:“陛下说得很对,要选拔优秀的人才是不能单看名声,但臣以为,名气有时也能反映一些实际的情况,名声不是衡量人是否有才能的标准。如果是修养好,德行好,并因此而出名的,我们不能一概排斥他们。

       为此,请陛下也不要一听是有名气的人就讨厌,臣以为应该对他们加以考核,这样才能知道谁才是有真才实学的人,排除那些有名无实或无名也无实的人。”

       魏明帝认为卢毓的话十分有理,便接受了他的建议,制定考核官员的法则。

成语故事画饼充饥

       画饼充饥成语故事如下:

       三国时期,魏明帝曹睿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卢毓,是东汉名臣卢植的儿子。卢毓才学广博,勤政恤民,很受魏明帝的器重。有一次,魏明帝让卢毓推荐一个能胜任中书郎的人选,并且对他说:举荐人才,不要只看他的名声,名声是虚的,不过是在地上画一个饼,饥饿时却不能吃。

       卢毓却认为魏明帝的选才观点比较片面,选拔人才应先德而后才。于是他说:您说的有一定的道理,名声不可能衡量一个人的才能,如果选拔人才只凭名声,不一定能选出品行和才学都优秀的人才,很有可能得到平庸无能、安分守己的人。

       但这种人遵规守法,敬仰有才华的人。如果任用他们,他们也有可能做出好的政绩。我认为选拔人才不应一味地轻视名声。后来,魏明帝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制度来选拔人才。

       画饼充饥原指通过画饼的方式,来解除饥饿,后用来比喻徒有虚名而不切实用,无济于事;也用来比喻以空想聊以。语出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卢毓传》:选举莫取有名,名如画地作饼,不可啖也。

成语寓意及用法

       画饼充饥是一种不切实际的做法,即使画成千上万个饼,也不可能真的填饱肚子。告诉人们做事要脚踏实地,如果只会凭空想象,画饼充饥,最终必定一事无成。

       指画个饼来解除饥饿,用来比喻空虚的名声、愿望,徒具形式却不解决实际问题,或比喻用空想自我安慰。连动结构;动词性;主要作主语、谓语、宾语。

       三国时候,魏国有个人叫卢毓。他十岁就成了孤儿,两个哥哥又先后去世。在兵荒马乱中,他辛勤努力养活着寡嫂和侄儿,日子过得很艰难。他的为人和学问受到了人们的称赞。

        后来卢毓做了官。他为官清正,任职三年多,提出了不少好建议,魏明皇帝很信任他。

        那时选拔官吏,一般是凭人推荐,而推荐者往往只推荐有名的人物,这些名人多数只重清谈,不务实际,互相吹捧,因此魏明帝很不满意。在选拔中书郎时,魏明帝就下令说:"这次选拔,要由卢毓来推荐。选拔的人不要只看名声。名声就像在地上画个饼一样,其实是不能吃的啊!""画饼充饥"的成语就是从这个故事中产生的。现在往往用来比喻用空想来作自我安慰,或者用来说明虚名是没有实际用处的。还有个成语"望梅止渴",

        魏文帝纳了卢毓的意见,下令制定考试法。

        成语画饼充饥就来自于皇帝所说的话。一开始,它指有名声而没本领。后来,人们用它来比喻以不切实际的空想来满足自己。

        解释:画个饼来解除饥饿。比喻用空想来安慰自己。特别是用来欺骗别人。 

       好了,今天关于“成语故事画饼充饥故事”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介绍对“成语故事画饼充饥故事”有更全面、深入的认识,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实践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