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_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有哪些
大家好,今天我来为大家揭开“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的神秘面纱。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我将相关资料进行了整合,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索吧。
1.寓言故事的成语
2.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3.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4.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
5.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有哪些
寓言故事的成语
寓言故事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常常带有讽刺或劝诫的性质。下面是我为你整理了有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希望能帮助到您。寓言故事的成语1痴人说梦 井底之蛙 刻舟求剑
滥竽充数 南辕北辙 惊弓之鸟
对牛弹琴 画蛇添足 守株待兔
掩耳盗铃 叶公好龙 鹬蚌相争
黔驴技穷 东施效颦 杞人忧天
狐假虎威 买椟还珠 画饼充饥
自相矛盾 量体裁衣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曲高和寡 自作聪明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 随声附和
嗟来之食 塞翁失马
寓言故事的成语2楚国人准备偷袭宋国,进军的线路是打算渡过澭河抄近道走,以便趁宋国人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一举获胜。
楚国经过周密谋划,先派人到澭河边测量好水的深浅,并在水浅的地方设置了标记,以便偷袭宋国的大部队能沿着标记顺利渡河。
不料,澭河水突然大涨,而楚国人并不知道这个情况。部队在经过澭河的时候依然照着原来作的标记渡河。加上又是夜间,结果,士兵、马匹大批地进入深水、漩涡,使楚军措手不及。他们被湍急的澭河水搅得人仰马翻、惊骇不已。漆黑中,澭水里人喊马嘶、一片混乱,简直像数不清的房屋在倒塌一般。就这样,楚国军队被淹死1000多人,侥幸没死的也无法前进,只好无功而返。
先前,楚国人在设置标记的时候,当然是正确的。如果河水不涨,他们是可以依照标记渡河的。可是后来,情况变了,由于河水暴涨,水位升高了许多,而楚国人在不了解变化的情况下仍按原来的线路渡河,当然只能惨败。
情况是在不断变化的,人的认识也应该随着客观情况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人们必须随时根据新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否则就会吃亏、跌跤。
寓言故事的成语3田野里,大片大片的庄稼沐浴着阳光雨露,茁壮成长,一派勃勃生机。也许你看不出庄稼每天都在长,但它却是实实在在地长高了起来。
有一个宋国人靠种庄稼为生,天天都必须到地里去劳动。太阳当空的时候,没个遮拦,宋国人头上豆大的汗珠直往下掉,浑身的衣衫被汗浸得透湿,但他却不得不顶着烈日躬着身子插秧。下大雨的时候,也没有地方可躲避,宋国人只好冒着雨在田间犁地,雨打得他抬不起头来,和着汗一起往下淌。
就这样日复一日,每当劳动了一天,宋国人回到家以后,便累得一动也不想动,连话也懒得说一句。宋国人觉得真是辛苦极了。更令他心烦的是,他天天扛着锄头去田里累死累活,但是不解人意的庄稼,似乎一点也没有长高,真让人着急。
这一天,宋国人耕了很久的地,坐在田埂上休息。他望着大得好像没有边的庄稼地,不禁一阵焦急又涌上心头。他自言自语地说:“庄稼呀,你们知道我每天种地有多辛苦吗?为什么你们一点都不体谅我,快快长高呢?快长高、快长高……”他一边念叨,一边顺手去拔身上衣服的一根线头,线头没拔断,却出来了一大截。宋国人望着线头出神,突然,他的脑子里蹦出一个主意:“对呀,我原来怎么没想到,就这么办!”宋国人顿时来劲了,一跃而起开始忙碌……
太阳落山了,宋国人的妻子早已做好了饭菜,坐在桌边等他回来。“以往这时候早该回来了,会不会出了什么事?”她担心地想。忽然门“吱呀”一声开了,宋国人满头大汗地回来了。他一进门就兴奋地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把每一根庄稼都拔出来了一些,它们一下子就长高了这么多……”他边说边比划着。“什么?你……”宋国人的妻子大吃一惊,她连话也顾不上说完,就赶紧提了盏灯笼深一脚浅一脚地跑到田里去。可是已经晚了,庄稼已经全都枯死了。
自然界万物的生长,都是有自己的客观规律的,人无力强行改变这些规律,只有遵循规律去办事才能取得成功。愚蠢的宋国人不懂得这个道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一心只想让庄稼按自己的意愿快长高,结果落得一个相反的下场。
寓言故事的成语4封疆官吏出任长梧的地方官。不日,他碰到孔子的学生子牢。三句话不离本行,他与子牢探讨治理地方、管理长梧的方法。
古时封建官吏被百姓尊称为封人。封人和子牢谈得很投机。他讲到自己的治理经验,认为处理政务绝不能鲁莽从事,管理百姓更不可简单粗暴。
从治理之道又谈到种田之道。封人说自己曾种过庄稼。那时,耕地马马虎虎,无所用心,果实结出来稀稀拉拉;锄草粗心大意,锄断了苗根和枝叶,一年干下来,到了收获季节、收成无几。
听了封人的讲叙后,子牢很关心地打听他以后的状况。
封人吃一堑长一智,总结自己种田的教训,第二年便改变了粗枝大叶的态度。他告诉子牢,从此开始深耕细作,认真除草,细心护理庄稼,想不到当年获得好收成,一年下来丰衣足食。
有了种田的失败和成功,封人悟出一条道理,做任何事都贵在认真。现在他出任地方官,便守住这条做人的'准则。子牢常常拿封人的事教育他人。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种庄稼是这样,干其他任何事都是这样。
只有认真负责,通过艰苦细致的劳动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认真是做好任何事情的保证和前提。
寓言故事的成语5从前,楚国有个老头以饲养猴子为生,楚国人都把他叫作狙(ju)公。每天早上,狙公起床以后都在院子里给他的猴子们分配任务。他让老猴子带着猴子们跳出去,采摘山里果树的果实。晚上,等猴子们回来了,狙公就逼着猴子们交出它们所采果实的十分之一。光靠着这些猴子采来的果实,他就可养活自己,而且还略有盈余。有一次几个猴子觉得自己白白辛苦一场,狙公却坐享其成,不愿交出果实,狙公就对它们棍棒相加,一阵毒打。猴子虽然觉得每天采摘果实是件苦活,可又怕狙公的棍棒,不敢违背狙公的命令。
有一天,一只不懂事的小猴子突然问这群猴子:“山里果实累累,难道是狙公亲手所种吗?”大伙都说:“不是呀,谁都知道这些果树并没有什么人去栽种,都是天生的。”小猴子又问:“既然这样,我们干吗靠给狙公做苦力过日子呢?”小猴子话还没说完,猴子都已经恍然大悟。
当天晚上,猴子们趁狙公睡熟之后,悄悄地打破栅栏,弄坏笼子。然后,它们拿上狙公积存的果实,手牵着手跑进了树林深处,从此再也不回去了。狙公一觉醒来,才发觉猴子们都跑光了,他赖以生存的手段没有了,只得待在家中活活地饿死了。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人要自食其力,如果自己不付出努力,企图依赖别人,或者靠剥削别人过活,最终只能落得像狙公那样活活饿死的下场。
寓言故事的成语6从前,宋国有个农夫,家里很穷,一年到头、从早到晚在田地里忙忙碌碌地劳动,从来不曾出过远门。他既不知道世上的富人过的是怎样的生活,也从未见过本乡以外的世界是个什么样子。
因为家里十分贫穷,这个农夫经常穿着乱麻编织的衣服,艰难地熬过严寒的冬天。好不容易春天来了。冰雪融化了,太阳温暖地照着大地,农夫也因此而像田地里的禾苗一样焕发了生机。
有一天,天气格外晴朗,没有一丝风。农夫在田地里干了半晌,觉得有些劳累,便坐在田埂上休息晒太阳。暖融融的阳光照在农夫身上,他感到一种说不出的的温暖和舒服,简直像到了云里雾里一样,他觉得晒太阳取暖简直是世间独一无二的享受。他全然不知道世界上还有暖和的高楼大厦、华宅深院,也不知道有温软的丝棉袍子和贵重的狐皮大衣。
可怜的农夫回过头对妻子说:“晒太阳的暖和,真是舒服极了,世上只怕还没有什么人知道这种好处。我们如果把晒太阳取暖的舒服享受献给国君,一定会得到一笔重赏。你看怎么样?”
农夫的妻子觉得丈夫说的有道理,也同意去向国君敬献晒太阳的办法。于是夫妻俩抛下田间的农活回家,打算去献计领赏。可惜的是,这夫妻二人不但没有一件像样的衣服,甚至连出门进城的路怎么走都不知道。
有些人被见识所局限,常常以为自己觉得了不起的事情,别人也都会认为了不起,其实他们自以为了不起的事,可能往往都是尽人皆知的微不足道的小事。
寓言故事的成语7唐朝有一位诗人,名叫赵嘏(gu),诗才很高,他的“长笛一声人倚楼”的诗句,曾得到诗人杜牧的赞赏,因此人们称他为“赵倚楼”。当时还有一位诗人,名叫常建,他的诗写得也不错,但是他自己并不满意,而对于赵嘏的诗,却非常佩服。
有一次,赵嘏到苏州去游览。常建正好在苏州,他高兴地说:“这是个好机会,一定要设法让赵嘏留下几句好诗来!”但是用什么方法呢?他想:灵岩寺是苏州的一大名胜,赵嘏既到苏州,必然要去灵岩寺,如果预先在寺中写下一句半首,说不定会引起赵嘏的诗兴。
于是,常建就在灵岩寺的墙上写了两句诗。赵嘏果然来到灵岩寺游览,看到墙上的诗只有两句,便提笔在后面添了两句,成了完整的一首。常建的计策成功了,他用自己不太高明的两句诗,换来了赵嘏续成的精彩的整首诗!
有人说,常建的这个方法,真可谓“抛砖引玉”了。
后来,人们就用“抛砖引玉”这个成语,比喻自己先发表粗浅的见解或简陋的文字,目的在于引出别人的高论或佳作,是一种表示自谦的说法。
寓言故事的成语8寓言故事成语:引狼入室
有个牧羊人在山谷里放羊。他看见远远地有只狼跟着,就时刻提防着。几个月过去了,狼只是远远地跟着,并没有靠近羊群,更没有伤害一只羊。牧羊人渐渐地对狼放松了戒心。后来,牧羊人觉得狼跟在羊群后面有好处,不用再提防别的野兽了。再后来,他索性把狼当成了牧羊狗,叫它看管羊群。牧羊人见狼把羊管得很好,心里想,人们都说狼最坏,我看不见得……
有一天,牧羊人有事要进城去,就把羊群托狼看管,狼答应了。狼估计牧羊人已经进城了,就冲着山林中大声嚎叫了几声。它的嚎叫声引来了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狼。那群羊全被狼吃掉了。
牧羊人不了解狼的本性,才被狼的伪善欺骗了。成语“引狼入室”比喻把坏人引进内部。
寓言故事成语:狼狈为奸
传说从前有一只狼和一只狈一起来到牧民的羊圈外面准备偷羊吃,羊圈很高,它们跳不过去,于是想出一个办法,由狼站在狈的脖子上,狼用前脚去抓羊。这样狼伸出前爪狠狠地抓住一只羊拖出羊圈与狈一起享用美餐一顿。
寓言故事成语:狼子野心
春秋时期,楚国若敖家族子文、子良兄弟均做了官。司马子良生了一个很凶猛的儿子斗越椒,令尹子文不喜欢这个侄子,认为他有狼子野心。后来斗越椒做了司马,他杀死堂兄子扬,继任令尹,暗中扩军反叛,被楚王打败,灭了若敖全族。
寓言故事的成语9痴人说梦
从前一个外国和尚到一座中国庙里烧香,庙里的小和尚问他何姓及来自何国,外国和尚不懂他的话,跟着说何姓何国人。小和尚向住持报告外面来了何国一个姓何的和尚。众和尚纷纷出来看热闹,搞得大家啼笑皆非。
原指对痴人说梦话而痴人信以为真。比喻凭借荒唐的想象胡言乱语。
寓言故事的成语10患得患失
春秋时期,孔子经常与学生讨论为人的问题,他说:可鄙的庸俗低级的家伙不能与之同事,当他没得到权势或好处时,他生怕得不到就想方设法得到。而当他得到时,却又怕丢失掉。像这样的人都是利欲熏心,处处为个人打算,什么坏事都能干得出来。
患:忧患,担心。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掉。形容对个人得失看得很重。
寓言故事的成语11对牛弹琴
古代音乐家公明仪每次弹琴时,他的琴声引来很多鸟儿与蝴蝶。当看到水牛在吃草,就对水牛弹奏几曲,结果水牛无动于衷地走开,公明仪大叹:“对牛弹琴,一窍不通。”
讥笑听话的人不懂对方说得是什么。用以讥笑说话的人不看对象。
寓言故事的成语12不可救药
不可救药周朝有位卿士叫凡伯。凡伯不但有诗才,而且善于治理国事。后来,他在周厉王身边辅佐朝政。可是,周厉王飞横跋扈,枉法断事。奸臣则百般诌媚讨好。凡伯直言相劝,列数朝政弊端,奸臣却在周厉王耳边说他的坏话。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四字成语有很多,比如坐井观天、井底之蛙、刻舟求剑、狐假虎威、守株待兔、揠苗助长、叶公好龙、自相矛盾、掩耳盗铃、南辕北辙、画蛇添足、滥竽充数、亡羊补牢、杯弓蛇影等。扩展资料:
成语解析:
一、坐井观天
解释:坐在井底看天。比喻眼界小,见识少。
出自:唐·韩愈《原道》:“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
白话文:“坐在井,看天,说是小的,不是天大小的。”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二、井底之蛙
解释:井底的蛙只能看到井口那么大的一块天。比喻见识狭窄的人。
出自:《庄子·秋水》:“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
白话文:“井底之蛙不可以谈论大海的,因为受到居住地方的局限。”
语法: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三、刻舟求剑
解释: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出自:《吕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
白话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上掉到水里,就契那船说:‘这宝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从他所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找剑的。船已经走了,而剑不走,这样寻找宝剑,这不是糊涂吗?”
语法:连动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四、狐假虎威
解释:假:借。狐狸假借老虎的威势。比喻依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
出自:《战国策·楚策一》:“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白话文:虎求百兽而吃的,得到狐狸。老虎认为这样……,所以就跟他走。兽见之都跑,老虎不知道野兽害怕自己才逃跑的,以为是怕狐狸呢。”
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五、守株待兔
解释:株:露出地面的树根。原比喻希图不经过努力而得到成功的侥幸心理。现也比喻死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
出自:《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语法:连动式;作宾语、定语;含贬义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坐井观天
百度百科-井底之蛙
百度百科-刻舟求剑
百度百科-狐假虎威
百度百科-守株待兔
寓言故事的成语有哪些
鹬蚌相争 画蛇添足 自相矛盾 杯弓蛇影
螳螂捕蝉 亡羊补牢 人面兽心 无价之宝
囫囵吞枣 庖丁解牛 起死回生 患得患失
庸人自扰、拔苗助长、惊弓之鸟、滥竽充数
愚公移山、买椟还珠 狐假虎威,爱屋及乌
打草惊蛇,破镜重圆,才高八斗,一毛不拔
迎刃而解,毛遂自荐,八仙过海,一鸣惊人
纵虎归山,世外桃源,项庄舞剑,下笔成章
天衣无缝,呆若木鸡,怒发冲冠,鱼目混珠
乐不思蜀,班门弄斧,走马观花,后来居上
狼狈为奸,半途而废,得意洋洋,望梅止渴
塞翁失马,掩耳盗铃,叶公好龙,凿壁借光
骄兵必败,磨杵成针,入木三分
呕心沥血,才高八斗,伯乐相马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
1、一枕黄粱相传,古代有个姓卢的书生,家境贫穷潦倒,却贪图享乐,官迷心窍。有一次,在旅店里道士吕翁给卢生一个枕头,并对他说:“只要枕着它睡觉,一切就会称心如意。”当时旅店的人正熬黄粱(即小米粥),卢生便枕着吕翁给的枕头睡去。
沉睡之中,他梦见自己被封官拜相,并娶了一个聪明美丽的妻子,从此儿孙绕膝,人丁兴旺,享不尽的荣华富贵。卢生高兴极了,以致一惊而起,只见吕翁仍在身旁,锅中黄粱尚未煮熟,刚才只不过是作了一个短暂的美梦罢了。
这个故事说明,不从实出发的想法、欲望终归要消失。它告诉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应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
2、杯弓蛇影
西晋的时候,河南有个地方官叫乐广,一次他有个朋友病了,便亲自登门看望。乐广见他朋友病情很重,便问其什么地方不舒服,那朋友支支吾吾地不愿说。乐广再三询问,他才说了实情。
原来有一天他在乐广家里饮酒,刚要举杯时,突然看到酒杯里有条蛇,隐隐约约地在蜿蜒蠕动。顿时受惊,一股厌恶冒上喉咙。但因同坐的有几个朋友,他说也不便说出,更不便退席。硬着头皮喝完后,感到肚子很不舒服,回到家便病倒了。
乐广听后很奇怪,“酒杯里怎么会有蛇呢?”他反复考虑这件事。回到家中走到大厅,终于找出了原因。他派人把老朋友请来,仍坐在那天喝酒的位置上。命侍从斟上满满一杯酒,对朋友说:“你凑近看,酒杯里还有怪物吗?”
朋友一看,同上次看见的一样,一条蛇在杯中摆动。乐广哈哈大笑指,指着墙壁上一张硬弓说:“那蛇是弓的影子啊!”原来如此,那朋友豁然开朗,舒眉展眼笑了,多日的病也顿时痊愈。
乐广的朋友把弓的影子当作是蛇,结果病倒了,这说明意识对客观事物有反作用,对反映客观实际的歪曲的反映,会给客观事物带来消极的作用。它启示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按图索骥
据说,伯乐年老的时侯,曾将自己多年积累起来的相马的知识和经验,写成一本书,名叫《相马经》。书上还由他画了插图,配合文字勾画出小马的形态。伯乐的儿子很想把父亲这项技能继承下来,他就抱着《相马经》读得很熟,自以为学到相马的本领,就按着书本上说的去找好马。
由于他没有实际知识和经验,又死搬硬套,不从实际出发,找了好些时侯也没有找到一匹好马,而且还闹出了一个笑话。《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垒起的酒药饼”。
有一天,他按照这条要求去找马,在道旁见到一只癞哈蟆,就用纸包起来,赶回家对父亲说:“我找到了一匹好,额头和双眼跟你的书上说得差不多,就是蹄子不是垒起的酒药饼。”
伯乐一听,本来很生气,但他知道儿子愚笨,就笑着说:“此马好跳,不堪御也。”意思是说,你找到的这匹好是好,就是爱跳,你是驾驭不了的。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反对从主观出发。伯乐的儿子没有从实际出发,而是照搬书本,结果弄出了笑话。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根据实际情况,使主观与客观达到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4、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从前有个地方,城门下面有个池塘,一群鱼儿自由自在地在那里生活着。有一天忽然城门上燃起了大火,一条鱼儿看见了大声叫道:“不好了,城门着火了,我们赶快逃跑吧!”但是,其它鱼儿不以为然,认为城门失火,离他们居住的池塘很远,用不着大惊小怪。结果,除了那条鱼外,别的鱼都设有逃走。
这时,人们赶来救火,他们从池塘里舀水往城门上泼,不一会,火被熄灭了。由于舀干了池塘里的水,没逃走的鱼全遭了殃。
因为城门失火,导致没有逃走的鱼遭了殃,说明事物之间是互相联系的,如果割断联系就要受到惩罚。这就要求我们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5、拔苗助长
战国时期鲁国邹(今三东邹县)人孟子,名轲,字子舆,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曾受业于子思的门人被认为是孔子学说的继承人,有“亚圣”之称,著有《孟子》七篇。他的文章气势磅礴,语言流畅,辩论深入,有说服力。
有一次,孟轲跟他的学生公孙丑讲了一个故事: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说:宋国有一个农夫,嫌地里的禾苗长的太慢。有一天,他到地里把秧苗一棵一棵地拔高,回到家里,疲劳不堪地对家里的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叫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的儿子听了,赶快跑到地里去看,只见禾苗全部枯槁了。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是客观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如果蔑视客观规律,违背客观规律,不仅办不好事情,而且必然遭到失败。“揠苗助长”的故事就是对违背客观规律者的严重警告。我们应从中得到启发,在认识和改造世界中,切记要按客观规律办事。
关于寓言故事的成语的有哪些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三个:揠苗助长、守株待兔、刻舟求剑。成语解释:
1、揠苗助长
拼音:yà miáo zhù zhǎng
释义:比喻为急于求成,反而坏了事。
引证:《孟子·公孙丑上》: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2、守株待兔
拼音:shǒu zhū dài tù
释义:株:露出地面的树根。比喻原来的经验;守:狭隘经验。不知变通,死守教条。
引证:《韩非子·五蠹》记载:战国时宋国有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在树根上死了,便放下锄头在树根旁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3、刻舟求剑
拼音:kè zhōu qiú jiàn
释义:比喻人的眼光未与客观世界的发展变化同步,不懂得根据实际情况处理问题。也比喻办事刻板,拘泥而不知变通。
引证:《吕氏春秋·察今篇》:“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到水中,他立即在船边上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船停了,(这个楚国人)从他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寻找剑。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1、揠苗助长
古时候有个人,希望自己田里的禾苗长的快点,天天到田边去看。可是,一天、两天、三天,禾苗好像一点也没有长高。
他就在田边焦急的转来转去,自言自语的说:“我得想个办法帮他们长。“一天,他终于想到了办法,就急忙跑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往高里拔。从中午一直忙到太阳落山,弄得精疲力尽。当他回到家里时,一边喘气一边对儿子说:“可把我累坏了,力气没白费,禾苗都长了一大截。” 他的儿子不明白是怎么回事,跑到田里一看,发现禾苗都枯死了。
2、守株待兔
相传在战国时代宋国,有一个农民,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遇到好年景,也不过刚刚吃饱穿暖;一遇灾荒,可就要忍饥挨饿了.他想改善生活,但他太懒,胆子又特小,干什么都是又懒又怕,总想碰到送上门来的意外之财。但是一直没有意外之财,每天过着一 样 的生活。
人生里总会有一点好运气,终于,奇迹发生了。深秋的一天,他正在田里耕地,周围有人在打猎。吆喝之声四处起伏,受惊的小野兽没命的奔跑。突然,有一只兔子,不偏不倚,一头撞死在他田边的树根上。当天,他美美地饱餐了一顿。
从今往后,他便不再种地。一天到晚,守那被兔子撞上的树根,等着下一个兔子来撞。
3、刻舟求剑
战国时期有一个楚国人做事很死板,书上怎么写的他就怎么做,甚至遇到事情别人怎么做的,他也学着怎么做,从没想过变通一下。
有一次,他经过山林,看见一樵夫在砍柴。忽然,樵夫一不小心.斧头从手上飞脱,掉进山谷里去了。樵夫不慌不忙地在斧头落下的地方做了一个显眼的记号,然后从旁边的小路绕下山去,对照着山上的标记,很快在草丛里找到了斧头。这位楚国人对樵夫仰慕不已。
这位楚国人喜爱剑术,总是随身佩带一把宝剑。一天,他搭乘一条渡船过江。他立在船舷边,江两岸景色令人目不暇接。船行至江中,陶醉于美景的他不小心,让那把宝剑滑落到江里去了。
只见他紧盯着剑掉下去的地方发呆。旁人劝他赶紧跳下江去打捞,这位楚国人却笑着摇摇头.他眼前浮现出樵夫刻记号的一幕。接着便镇定地说:“别慌张!我自有妙法。”
只见他用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一道深深的记号,并且自言自语道:“我的剑就是从这儿掉下去的!”船继续前行,待船家停船时,这位楚人站起身,面对惊讶的目光,从容不迫地脱了衣服,从船舷边所刻记号处跳人水中。他在水中捞来捞去,怎么也捞不到那把剑,于是浮出水面抚摸着船边的记号,如梦游般喃喃着:“我的剑明明是从这儿掉下去的,怎么找不到了呢?”
来自寓言故事的成语大全
1、成语故事·揠苗助长
用来比喻不管事物的发展规律,急于求成,反而把事情弄糟。
这个成语出自《孟子·公孙丑上》。
春秋时期,宋国有一个农夫,他总是嫌田里的庄稼长得太慢,今天去瞧瞧,明天去看看,觉得禾苗好像总没有长高。他心想:有什么办法能使它们长得高些快些呢?
有一天,他来到田里,把禾苗一棵一棵地往上拔。一大片禾苗,一棵一棵地拔真费了不少的力气,等他拔完了禾苗,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了,可是他心里却很高兴。回到家里还夸口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好几寸!”他儿子听了,赶忙跑到田里去看,发现田里的禾苗全都已经枯死了。
好了,今天关于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就到这里了。希望大家对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有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希望这个话题有寓言故事的成语吗的解答可以帮助到大家。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